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施罗德回忆录节选之四:为何该解除对华军售禁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1日17:58 青年参考

  

  1998年秋担任总理后,我计划首次正式访华的时间是1999年5月。访华各站早已确定,代表团成员也已确定 。我不想因为那个事件(指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的事件——译者注)而放弃我们已精心准备的会谈和参 观日程。

  不过,代表团的行程有所推迟,我只带了施泰纳和海耶二人(前者是总理外事顾问,后者是总理府新闻发言人,均为 施罗德的亲信——译者注),前往北京进行为期一天的工作访问。飞过去10个小时,停留短短几小时,返程又是10小时。 但是,此次访问对我非常重要。我认为,我应当作为(北约)联盟代表就那个事件坦诚、公开地向中国政府表达歉意。只有这 样,才能让中国保住颜面。在同中国领导人的谈话中,我得出了这样的印象:我的道歉并非没有效果。中国的媒体对我进行了 相当大规模的报道。中国在巴尔干地区继续保持中立的立场。

  原本可以取消的访华之行,在我看来是制定对华新政策的切入点。因此,我想在这里离开主题写一点背景情况。在我 就任总理之初,我就十分重视改善德中关系。因而我作出决定,每年至少访华一次。作为全世界出口能力最强的德国,与中国 发展经济关系当然具有最最重要的意义。德中经贸关系的成就令人印象极为深刻:在1999~2005年间,贸易额增长了 两倍,达到600多亿欧元。我坚信,经济交往的新需求会促进这个国家的社会发展,经济的迅猛增长带来的现代化冲击,也 会加速中国社会、尤其是各个城市的开放。

  然而,经济合作仅仅是德中关系的一部分。中国在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国家,中国在运用其影 响力时是十分负责任的。比如在朝鲜核问题上,以及在克服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时。未来,无论何种重大的 全球性挑战——例如保护气候、

能源政策和保卫和平方面——离开中国都无法应对。因此,我历来一直支持这个国家的(世界 )多极化政策的努力。

  欧盟也就与中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并在所有领域扩大关系作出了决定。德国的中国政策从来没有违背过欧洲战略, 即使在是否应当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激烈讨论中(1989年欧盟作出了大范围制裁中国的决议,但是过了短短几个月后就解 除了其他制裁,只是象征性地维持着军售禁令)。

  在时隔几乎20年之后,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领导人认为军售禁令是一种歧视,于是欧盟决定努力解除禁令, 因为这个禁令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空洞的陷阱:基于出口限制规定,武器出口根本就没有可能,政治上也不存在这样的愿望。 我仍然认为自己的立场是正确的:在国际政治中,必须始终谨慎考虑制裁行动。制裁的目的是隔离,这种手段在某些案例中或 许是必要的,但是当你在同一个国家进行对话时,当你愿意与之改善关系时,就必须具有重新取消制裁的意愿。普罗迪领导下 的

意大利政府如今也能够这样看问题,我感到高兴。

  ……我们欧洲人,尤其是我们德国人,应当避免自以为是。我们不能指望中国在一夜之间就达到一个法治国家的质量 。我提议大家多一些耐心,不要忽视中国的实际现状。我在1999年提出了德中法制对话的倡议。这种对话有助于中国社会 现代化的进程。我们必须支持这一进程,因为只有一个内部稳定、社会公正的法治中国,才是世界大家庭中一个可靠的、有责 任感的伙伴。 施罗德/著斯力/译

  相关报道

  施罗德谈布什惹媒体热评

  本报特约记者陶彦召

  

  10月28日,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的回忆录《抉择:我的政治生涯》上市发售,而此前《明镜》周刊披露出的该书的 部分章节,已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其中施罗德批评美国总统布什的内容。

  施罗德在书中说,“9·11”事件之后,他代表德国政府向布什承诺将在反恐斗争中采取与美国“无限制团结”的 立场,并且支持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然而,布什在反恐战争中表现出的宗教热情,却令施罗德感到不安。

  正是施罗德对布什动机的怀疑,成为德国政府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决策依据之一。

  施罗德对布什的批评被披露后,顿时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美联社以《施罗德:布什的信仰导致怀疑》为题进行报道 ,着重指出施罗德批评美国世俗政府中存在一些宗教因素。彭博通讯社的报道也指出,正是布什一再表露出的宗教热情令施罗 德产生了疑虑,从而使后者决定不再支持美国攻打伊拉克。英国《泰晤士报》的报道称,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施罗德与布 什之间的不和持续了4年,而施罗德的回忆录首次将内情公之于众。报道认为施罗德是一名“不可知论者”(对上帝的存在持 不确定态度的人),而布什被认为是一名“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因此注定不可调和。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