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每周一书: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9:21 国际先驱导报

  编者按:《为什么读经典》是卡尔维诺死后出版的文集,35篇文章讨论了31位那些在不同程度上由于不同原因而对卡尔维诺有重要意义,或是激起他的钦佩的作家——从荷马到格诺。和伽利略一样,卡尔维诺不愿把语言降为承载某种现实意义的工具,相反,语言和语言所写成的书本身就是“一个自足的宇宙,读者可以在这宽广的宇宙中漫游、进出、迷失”。

  【作者】徐晨亮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有篇评论伽利略的文章,是从伽利略那个著名的比喻谈起的:宇宙是一本在我们面前打开的大书,除非你明白了用来书写它的语言和符号,否则你便不能读懂。当我读到这里,宗教符号学教授罗伯特·兰登在梵蒂冈秘密图书馆里解读伽利略手稿的场景便浮现在脑海里。在那部《达·芬奇密码》的“前传”——《天使与魔鬼》里,兰登教授破解古代符号的才能被安排来化解教廷迫在眉睫的危机,这次他要面对的是尘封四百年的伽利略手稿《真理图解》。他认为伽利略那个著名的比喻是在暗示,自己在一本关于宇宙的书里用“纯语言”——即教廷所不能掌握的语言(英语!),留下了密码。这大胆的解读与卡尔维诺的说法形成了意味深长的对照。

  伽利略在卡尔维诺的私人经典名单里占据了能与但丁并列的位置。那部著名的讲稿《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也提到了伽利略:“我研究了伽利略著作中的比喻,发现他至少11次提到了马,把马当作运动的象征……”这一看似不经意的引述,让我们看出,这位意大利哲人和科学家最令卡尔维诺推崇之处,正是那种对语言的表现力与诗意的自觉探索。与那位只对破解伽利略用“密码”承载的秘密感兴趣的兰登教授不同,卡尔维诺声称:在伽利略那里,语言从未被降为工具,他的独特贡献恰恰在于真正把语言自身看成了一个包含着宇宙万物的自足世界。

  为什么要读经典?

  在《为什么读经典》里,有这样一个说法:阅读经典是一种可以等到最佳时机来临再去享用的体验。我很怀疑,享用这本书的最佳时机是否还没有来临。那些仅因作者的声名而翻开此书者,大概会因书里没有他们熟悉的那个天马行空、妙趣横生的卡尔维诺而感到沉闷。而另一些被《为什么读经典》这个书名所吸引的读者,肯定会因找不到关于经典如何助益人生的系统讲解或一份可以用来指导阅读的经典清单而失望。至于那些想从书中了解一位小说大师之文学见解的读者,我想提醒他们,这本书是作者去世后编成的评论集,不如作者自己编定的文集《文学之用》更能全面体现其见解,而这本书中论及文学之价值与特性的精华部分大都可以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里找到更为清晰有力的阐述。最后那些想借助卡尔维诺的书接近经典的读者,我也想提醒你们注意卡尔维诺本人的话:“任何一本讨论另一本书的书,所说的永远比不上被讨论的书。”

  于是,我们被尴尬地逼回了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想要解答的问题:为什么要读经典?我们的尴尬不是因为不会回答,而是因为在提问之前早已有了答案。准确地说,面对经典的我们更像《天使与魔鬼》里的兰登先生那样成竹在胸,自以为掌握了破解 “密码”的能力,总是情不自禁地希望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充当思想的侦探。可是卡尔维诺对待经典的姿态让我们尴尬,甚至怀疑:我们总是希望从经典中读“出”些对现实世界的意义,难道经典只是承载着大师之微言大义或隐微教诲的容器么?

  书:一个自足的宇宙

  在《为什么读经典》繁体版收录的英文译者序言(本书的简体版使用了部分繁体版译文,却不知为何删去了这篇有趣的短文)为我们理解卡尔维诺心中的“经典”提供了一条线索,他颇为用心地梳理了卡尔维诺评论的对象如何融入他自身的创作轨迹之中,勾勒出海明威、康拉德与早期卡尔维诺,格诺、博尔赫斯与转向后的卡尔维诺,甚至奥维德与《看不见的城市》、普林尼与《帕洛尔》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似不可简单归为写作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寒冬夜行人》足以显示,卡尔维诺是在有意创作“书中之书”,甚至在阅读时他也总是流露出对“书中之书”的兴趣:他在《奥德赛》里探寻在荷马之前已经形成的关于奥德修斯行程的传说;研究可能是哈姆雷特在剧中场时阅读的那本书……而博尔赫斯的文本帮助卡尔维诺把“书中之书”这种“文学世界”与“经验世界”的循环指涉最终明晰化了。出人意料的是,卡尔维诺在那篇评论里突然提升到形而上学的高度,他暗示:书本所构成的世界比现实经验的世界更高一个层级,现实世界发生的只是一个分叉了的可能性,书本的世界却是这些可能性不断排列组合的总和——卡尔维诺自己用几何形式、组合和数列来结构的小说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这个观念。这样说来,卡尔维诺对伽利略的推崇就不足为怪了。和伽利略一样,卡尔维诺不愿把语言降为承载某种现实意义的工具,相反,语言和语言所写成的书本身就是“一个自足的宇宙,读者可以在这宽广的宇宙中漫游、进出、迷失”。

  回到《为什么读经典》,非常有趣的是,我发现这篇写于1981年的文章里的许多说法竟然都能在1979年出版的《寒冬夜行人》的第十一章找到。那是在一个

图书馆里,为寻找那十本只有开头的小说而来的男读者“你”遇到几个奇怪的“读者”:第一位读者声称自己读的几页书像包括了整个宇宙,第二位说每本书都包含了无数微粒状的细节,第三位每次重读一本书感觉就仿佛在读一本新书,第四位说他读的每本书会累积起来成为一本综合的书,而对于第五位,那本综合的书总是模模糊糊好像已经存在于他的心里……这次,卡尔维诺把自己写进了小说,化身为这几位读者,津津乐道地描述起他的“经典”,那本分散在无数具体的书里、却包含了整个宇宙的大书。而在另一个图书馆里,罗伯特·兰登教授已匆匆离开,他撕下伽利略手稿里写有密码的一页,他要在密码的指引下寻找唯一的真相以拯救苍生,他不知道,他自己的命运早已在另一本书里写好。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