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朝鲜影片将在戛纳展映 金正日曾亲自指点剧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10:03 国际先驱导报

  《女学生日记》与过去朝鲜的经典的“样板戏”很不同,风格近似韩剧,讲述了一个女孩离开父母到平壤追求理想生活的故事

  国际先驱导报驻巴黎记者林晓轩 前驻平壤记者姬新龙报道 在明年的法国戛纳电影节上,将前所未有地展映一部原汁原味的朝鲜影片《女学生日记》,据法国制片公司“Pretty Pictures”近日宣布,该公司于10月18日买下了朝鲜影片《女学生日记》的发行权,将于明
年6月份将这部影片带入法国影院。据悉,这是朝鲜影片第一次在西方国家发行。

  走出“样板戏”时代

  9月,“Pretty Pictures”制片公司总裁雅姆·韦莱兹前往朝鲜参加平壤电影节时,发现了《女学生日记》,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终于获得了该片在法国的发行权。据他介绍,朝鲜本土出产的电影少之又少,并且没有向外国出售发行权的习惯,仅向极少几个电影节送过寥寥可数的几部影片。而朝鲜今年仅出品了两部影片,《女学生日记》是其中一部,而他自己是参加平壤电影节的唯一法国发行商,可以说这是难得的“第一次”。

  之所以把《女学生日记》送到戛纳电影节评选委员会,韦莱兹强调,《女学生日记》与过去朝鲜的经典的“样板戏”很不同,风格近似韩剧,讲述了一个女孩离开父母到平壤追求理想生活的故事。据说,《女学生日记》的剧本还经过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亲自指点修改。凭着多年经营电影的经验,韦莱兹相信,法国甚至是整个西方世界肯定会对这部影片充满好奇,如果影片能够在戛纳电影上放映,那可以向人们展示朝鲜文化的另一面:那里不全都是与核武器有关的事情,朝鲜同样生活着许许多多普通人。

  《女学生日记》讲述了一名普通朝鲜少女的故事:即将中学毕业的女学生秀莲和父母以及姐姐一起生活在乡下的一个小房子里,秀莲渴望住进城里的漂亮公寓。秀莲的父亲在科学院研究所担任研究员,一心只有自己的研究工作,母亲白天在科学院图书馆上班,晚上帮助爸爸翻译,两人都不奢望任何荣誉和地位。秀莲从不理解到深受感动,立志像父母一样为祖国贡献。

  影片形式多种多样

  显然,《女学生日记》的发现有赖于9月底在朝鲜平壤人民文化宫举行的平壤国际电影节,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电影首次参加了本届电影节,德国影片《纳波拉》还获得最佳故事片奖。朝鲜从1987年开始举办电影节,每两年一次,堪称朝鲜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平壤国际电影节“自主、和平、友谊”为宗旨,早先是不结盟国家圈内的电影交流活动,自2004年开始改称现名,首次有西方电影获准放映。当时的英国喜剧影片《我爱贝克汉姆》“引起了朝鲜民众的共鸣,每一场放映都爆满”。

  提起朝鲜电影,让人耳熟能详、口碑不错的自然是早期的《卖花姑娘》《看不见的战线》《鲜花盛开的村庄》等堪称经典的片子。但实际上,无论是历史大片,批判现实主义的喜剧片、唯美风格的艺术片,还是动画片,朝鲜都有所涉及,而且主题鲜明,艺术上颇有特色。

  朝鲜电影也有自己的发展脉络。上世纪80年代末,朝鲜就拍摄了以“民族与命运”为主题的一系列“大片”,以朝鲜半岛风云变幻的近现代历史为背景,刻画出众多历史人物的坎坷人生历程,影片气势恢宏,主题深刻,被称为“朝鲜电影的代表作”。在进入以军事优先的“先军时代”后,2001年,朝鲜人民军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从军的日子》。

  后来,朝鲜还拍过不少喜剧性质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比如《劳动家庭》系列中的《弟弟家的问题》,艺术地批评了那种当人在领岗位上,亲戚就蜂拥而来,一旦从领导岗位下来,就没有人再搭理的歪风。又如《空中舞台》,批评了本位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

  “文艺片”和“功夫片”也逐渐发展起来,单单是反映艺妓之女春香和富家公子李梦龙忠贞爱情誓死不渝的影片就有艺术片《春香传》、颇有唯美风格的歌剧片《爱,我的爱》;功夫武打片有反映朝鲜“罗宾汉”的《洪吉童》和朝鲜战争时期朝鲜人民军执行潜入敌后执行特殊任务的《命令027》。

  朝鲜的动画片也相当有成就,主要由朝鲜4·26儿童电影制片厂完成。朝鲜的动画片以教育为主,娱乐为辅。儿童片主要以幼儿园的儿童和小学生为对象,多摄制一些以善和恶、正和邪、美和丑对照的童话和寓言为内容的儿童片。其中以领袖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领导者给孩子们讲的故事为题材的,如《蝴蝶和公鸡》《刺猬战胜老虎》《长了翅膀的龙马》,以朝鲜童话、寓言和民间事为题材创作的数百部儿童片,八十年代后期制作的长达数十集的动画连续剧《少年将帅》、数十集的长篇儿童片《机灵的貉》更是儿童大人皆宜。电影作为大众化的教育手段,在朝鲜形成了系列化的制作体系。

  电影城东西合壁

  和朝鲜电影新近走入西方不同,朝鲜的“电影城”早已是“东西合壁”了。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朝鲜艺术电影制片厂就在平壤东北郊外、普通江源头处修建了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电影城”。电影城既有演员楼、导演楼、剧本创作楼、录音合成楼,更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外景摄影地。这里既有古色古香、飞檐翘角的朝鲜街,也有解放前苦朝鲜群众居住的茅屋村。更有意思的是,这里还有典型的中国东北街,“泰湖春”、“老德记”等旧式店铺体现浓厚的中国特色,欧洲街上有欧美式洋房和哥特式教堂,挂着“明治洋行”、“金不代”招牌和仁丹广告的则分明是日本街。它们是朝鲜政务院各部委和平壤市机关干部以及制片厂职工利用义务劳动建起来的。朝鲜同志考虑到拍摄有关金日成同志的革命历史是久性题材,所以采取了这种一劳永逸的办法,这样做也节约了拍摄影片的成本。

  在平壤的每一个行政区,起码都有一个电影院。中国驻朝鲜大使馆位于牡丹峰北麓的凯旋大街上,马路对面就是以古朴雅致格调见长的战胜电影院,多走一段则是外观相当新潮的凯旋电影院。电影院不仅有着显眼的招牌,外墙上往往布满了著名电影的海报和招贴画。

  经典电影的招贴一成不变,比如在平壤最大的平壤大剧场,人未走近,远远就可看到歇山式屋顶下大门左侧著名影片《血海》的巨幅马赛克剧照画。不过随着朝鲜电影的发展,介绍新片的海报也不断在推陈出新。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