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俱乐部观察六方会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10:52 《环球》杂志 | |||||||||
参加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美国代表团和日本代表团均下榻于建国门外的国际俱乐部酒店。每天早晚,在两国代表团出发和返回时,代表团长都会对在这里守候的记者作一番讲话。酒店方面也专门辟出大堂靠近正门位置的一块空间(这里暂且称为“新闻区”),供各国记者使用。此外,日本使馆文化处亦在这里,日方代表团有时会在这里召开吹风会。因此,国际俱乐部的小小方寸之地,也成了观察六方会谈的一个窗口。
驻地吹风与会谈进展 驻地吹风会一向是门学问。各国代表在驻地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讲话,往往带有相当的目的性。因为各方都想通过媒体阐明己方的立场,并向谈判对手施加压力。对于个别代表团而言,这种吹风还是向国内政治有所交代的一种方式。所以,从谈判代表的讲话中,往往能够嗅出谈判的进展情况。 同是代表团长,在这短短的吹风会上,美国代表团团长希尔和日本代表团团长佐佐江贤一郎的风格完全不同。 希尔是典型的美国作派,非常重视媒体的作用,他自己性格又相对活跃,所以每次都能在答问时引起不少笑声。比如在会谈刚开始的两天,大家都试图打探会谈结束的准确时间,少不了要想方设法地旁敲侧击。于是有记者如此试探希尔:“请问您打算回去过圣诞节么?”希尔看了看他,答曰:“你是为自己问的吧?”大家哄堂大笑。后来事态的发展证明,当时各方的确也均不知道会谈究竟哪天能够结束。 有时,希尔也会拿记者们“开涮”。某日,他在会谈后先参加宴请,又回了使馆,等返回驻地时,已是深夜11点,而在场的很多记者都是从4点钟开始站到深夜,等的就是晚间的这次吹风。然而,希尔进门后直奔电梯方向,并朝记者方向招呼曰:“明天见。”惹得记者群里一阵惊呼(以及暗中诅咒),希尔赶紧又调转方向走了过来,这才幸免于被相机和录音笔砸倒的可能后果。 而佐佐江则更带有日本外交官的风格。他通常发言时面无表情,目光焦点定位于记者人群后方的某处,讲话声音也似乎只是喃喃自语。由于他讲话声音太小,所以每次记者们不得不把几十支录音笔和话筒都伸到他嘴边,拍出照片来后显得蔚为壮观,以至于某家通讯社发表的图片标题就是“被麦克风包围的佐佐江先生”。此外,他的发言一向特别简短,通常时间不过两分钟,言谈不过三五句,再回答两三个问题就告结束。而且由于日语的特点和他的个人风格,他讲的内容都比较含糊暧昧,这一点总让很多记者感到不过瘾。 当然,也有例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