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美国人的动手能力这样培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11:55 青年参考
文陈韵正
在我的床上,摆着一个蓝色玫瑰花图案的小枕头。这是我在家务课上亲手缝制的。 老师让我们自己选择:做一个大枕头还是小靠枕。为了方便带回中国,我特意选做小靠枕。我和妈妈到沃尔玛选购材 料——棉花和布料。 第二天,当我来到家务课教室,同学们带来的材料已经摆了一地!缝纫机没有看上去简单,动起手来还真困难!几节 课后,我们才找到了感觉。 老师讲了做枕头的工序:先用缝纫机把布料的3个边缝上,把棉花放进去,用手工把剩下的一条边缝上。 我把布料放到缝纫机上,对准针,“咔嚓”一声,布料就被锁定了。我轻轻地踩了一下缝纫机的脚踏板,“嗒嗒嗒” ,一条蓝色的直线在布上“游”过去了。接着我加大力气踩脚踏板,一不小心差点缝过了头。还好我及时停了下来,用手动的 方式仔细把边角缝好。 缝第二条边的时候,我轻轻地踩脚踏板,生怕缝过了头,可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布没有被缝上,反而被扎上 了一排小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我决定叫老师来“支援”。 需要帮助的同学要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老师会按顺序来指导。当我来到黑板前,发现上面已经列了一大堆名字 ,看来我得等上十几二十分钟了…… 我回到自己的缝纫机旁仔细琢磨起来——是不是因为蓝色的线用完了呢?还是哪儿出了故障?过了一会,老师走了过 来,说是因为线用完了,所以缝纫机只会在布上扎下小孔。 两天过去了,我的枕头已经缝好了三个边,把棉花塞进去后,就只剩最后一步:缝第4个边。 不过这次得用手缝,难度又大了。好在我们一年前学过手工缝纫,有一点基础。去年,也就是我5年级的时候,学过 美国印第安人的手工缝纫技法:用简易织布机编织,当时我织了一条腰带。回想起那时梭子穿梭于不同颜色的线之间的情景, 感觉比缝纫机还好玩呢!
作者小档案 陈韵正,女,11岁。2006年初随父母到美国,现在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Lange中学读六年级。她的文章可 让人们通过一个中学生的眼睛发现一些独特的东西。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