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赌神”让美国赌场害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9日10:39 青年参考

  本报特约记者陶蹊

  据美国媒体3月30日报道,由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推出的新影片《决胜21点》,在北美首映即大获成功,一举成为 周末票房新科冠军。影片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华裔毕业生马恺文的真实经历改编,讲述了一群智力超群的大学生为筹集学 费,在一名教师指导下运用数学概率知识,在拉斯韦加斯赌场狂赚百万美元的故事。“赌神”马恺文不仅担任了该片的顾问, 还在片中客串了自己曾经的对手——赌场庄家的角色。

  1.如果你必须赌,怎么赌才能赢?

  马恺文现年35岁,在美国西海岸城市旧金山经营一家名为Protrade的网上体育交易公司,习惯穿着牛仔裤 和拖鞋上班。谈及往昔在赌场狂赢百万美元的传奇经历时,马恺文仍然是一脸的自豪。据他介绍,虽然影片《决胜21点》以 他的经历为蓝本改编而成,但实际上,演绎那段传奇的并非他一人,而是一个团队——麻省理工学院“21点”小组。

  在全世界各大赌场的赌桌上,“21点”几乎都是最热门的游戏之一。这种起源于16世纪、最早出现于法国的赌博 游戏,之所以备受玩家追捧,是因为其并不完全依靠运气取胜,而是要求玩家拥有对数字的敏锐反应、娴熟的算牌技术和沉着 冷静的心理素质。如果数名具有上述特质的玩家在一场牌局中配合默契,恰当地运用叫牌、记牌、算牌等策略,完全有可能战 胜庄家。

  “21点”的算牌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即已出现。由于精于此道的玩家不多,一直没有引起美国各大赌场的充分 重视。虽然部分赌场禁止“算牌者”进入,但多数赌场并没有采取限制算牌行为的措施。

  1979年1月,麻省理工学院开设了一门名为“如果你必须赌,怎么赌赢”的课程,供那些对“21点”有兴趣的 学生切磋算牌技巧。参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是本科生,在数学方面拥有天赋。为期4周的课程完结之后,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希 望将在课堂上研究出来的算牌技术“小试牛刀”,于是集体奔赴位于新泽西州的赌场集中地——大西洋城。不过,由于算牌技 术尚不完善且缺乏默契配合,小组成员们在那里输了个精光。

  2.再度领略赌场险恶

  从大西洋城铩羽而归后,许多成员退出了“21点”小组,但仍有数名成员对“21点”的算牌技巧有浓厚的兴趣, 潜心研究算牌技术。他们还开设了一个技能培训班,吸纳新成员加入。

  1979年11月,新泽西州娱乐场所管理委员会宣布,大西洋城禁止“算牌者”进入赌场的做法是“非法行为”, 这让“21点”小组的成员们兴奋不已。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后,小组成员再次出击大西洋城,领导者是J·P·马萨尔和另 外一名绰号为“大戴夫”的本科生。一名出资者向他们提供了5000美元作为赌资,双方约定赚钱后五五分成。然而,大西 洋城让他们再次领略了赌场的险恶,5000美元赌资很快输了个一干二净。

  返回学校后,“大戴夫”退出了“21点”小组,马萨尔也变得心灰意冷,对算牌技巧究竟能否在“21点”牌桌上 发挥作用产生了怀疑。1980年5月的一天,百无聊赖的马萨尔在坎布里奇市的一家中餐馆吃饭,无意中听到邻桌的几位食 客在谈“21点”。他留意听了一会儿,发现其中一位食客对“21点”的算牌技巧非常精通,甚至说出了麻省理工学院“21 点”小组成员们不曾考虑过的一些技术。马萨尔一下子兴奋起来,立即走到那位食客的餐桌前,表示希望结识对方。

  那位食客名叫比尔·卡普兰,是一名刚从哈佛商学院毕业的MBA。卡普兰同时也是一个数学天才,对“21点”的 算牌技巧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在哈佛大学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业后,他曾推迟进入哈佛商学院学习,而是组织了一个“21点 ”小组,前往位于内华达州的赌城拉斯韦加斯一试身手,赌资则是他获得的奖学金。凭借自己研究出来的技巧,卡普兰和他的 小组成员们获得了成功——短短9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获得了高达35倍的回报。

  3.天才联手攻坚“21点”

  了解了卡普兰的经历后,马萨尔迫不及待地邀请这位来自哈佛大学的天才前往麻省理工学院,对那里的“21点”小 组进行指导。而卡普兰也愿意“重操旧业”,重新组织并训练出一个能横扫赌场的“21点”算牌小组。

  在双方相识后的第一个周末,以马萨尔为首的麻省理工学院“21点”小组,再次前往大西洋城。不过,他们此行的 目的并非一雪前耻,而是让卡普兰观察他们在赌场中的实战表现,以找出屡战屡败的原因。经验丰富的卡普兰很快发现了问题 所在——虽然在同一牌局中,但小组成员们习惯使用不同的叫牌、记牌、算牌技巧,从而给同伴造成困惑。此外,在进入赌场 之前的演练中,成员们总喜欢争论一些并不重要的数学公式,而非行之有效的实战技巧。

  此后,卡普兰开始向麻省理工学院“21点”小组的成员们系统地传授叫牌、记牌、算牌等策略,并决定抛弃以往兴 趣小组的形式,将“21点”小组作为一个商业实体来运作。小组成员大多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天才,心高气傲的他们一开始并 不接受卡普兰的理念和做法,但卡普兰成功运用了自己在MBA课程中学到的谈判、沟通等技巧,辅以自己在拉斯韦加斯的成 功案例,最终统一了小组成员们的思想。这样,一个以哈佛商学院MBA为领导、以麻省理工学院天才学生为主体的“21点 ”精英团队构建起来。

  在对小组成员进行系统训练的同时,卡普兰开始紧锣密鼓地寻找投资者,以筹措赌资和其他相关费用。尽管这个“21 点”小组过往的战绩不佳,但仍有投资者看好他们,小组很快筹措到了近10万美元。

  4.“那种感觉酷极了”

  1980年8月1日,卡普兰领导下的麻省理工学院“21点”小组,携带着8.9万美元现金,再度“杀往”大西 洋城。10周之后,他们的赌资翻了一倍——平均每小时玩牌的收益达到了162.5美元。在此后的10多年中,“21点 ”小组对算牌技巧进行持续改进,从赌场中获得的收益也持续增长。小组成员们一跃成为学生群体中的“富人”自不必说,就 连最初向该小组提供资金的投资者,也获得了250%的年化收益率。麻省理工学院“21点”小组,从此成为有史以来最成 功的“21点”算牌团队。

  然而,卡普兰等人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他们通过张贴宣传海报的方式,广泛招收新成员。招收对象并不仅限于 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学生,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等名校的一些有数学天赋、对“21点”有兴趣的学生先后加入,小组成 员甚至包括微软公司、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员工。在20世纪90年初的鼎盛时代,“ 21点”小组有近80名成员,能分组同时鏖战于多家赌场。除了大西洋城与拉斯韦加斯,小组成员还从芝加哥、路易斯安那 州、巴哈马群岛的赌场中卷走了巨额现金。

  马恺文加入“21点”小组的时间是1994年,当时他是麻省理工学院本科三年级的学生。接受了系统训练之后, 每逢周末,马恺文和一些小组成员便携带10万美元前往大西洋城或拉斯韦加斯。返回学校时,他们经常是满载而归,有时一 个晚上就能赢得90万美元。

  马恺文说,他之所以参加“21点”小组,一方面是出于对算牌技巧的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获得“一点点”收入, 以补贴学费。马恺文在一个家境并不富裕的华人家庭中长大,但在第一次赢钱之后,马恺文毫不犹豫地给自己买了一块标价2000 美元的腕表。“那种感觉酷极了。”马恺文回忆说。

  5.携手老战友重出江湖

  加盟“21点”小组的7年中,马恺文一共赢得了约100万美元。那个时候,麻省理工学院“21点”小组已经在 美国各大赌场中“声名狼藉”,成为重点防范的对象。各大赌场不惜花费重金,聘请私家侦探对他们的真实身份进行调查,并 建立了一份“黑名单”。只要他们一进入赌场,赌场便使用多种手段对他们进行监视。

  虽然算牌并不违法,但赌场会像餐馆对待着装不得体的顾客那样,拒绝提供服务。许多赌场甚至坦白地告诉算牌者, 他们不受欢迎,若执意进场,将会背上“侵入私人产业”的罪名。与此同时,各大赌场纷纷引进了诸如洗牌机等高科技设备, 大大增加了“21点”算牌的难度。因此,进入21世纪之后,麻省理工学院“21点”小组逐渐风光不再,包括马恺文在内 的许多成员相继“金盆洗手”。

  如今,马恺文依然很怀念那段风光无限的日子。借助影片《决胜21点》火热上映的契机,他与当年麻省理工学院“ 21点”小组的另外一名成员“重出江湖”,以“21点研究所”的名义在纽约、拉斯韦加斯等地开办研讨会,专门讲授算牌 技术,每张门票的售价高达899美元。参加者可以听课一整天,课程包括:如何算得正确、调整赌注、完全掌握“21点” 基本策略、了解修正策略的时机等。

  相关报道

  《决胜21点》引发族裔问题

  在影片《决胜21点》中,由英国年轻演员吉姆·斯特加斯扮演原型为马恺文的男一号坎贝尔,这引起了不少亚裔观 众的不满。他们在Facebook、Youtube等网站上留言,认为电影出品方将亚裔主角改由白人演员出演不妥。有 网友称,亚裔中有许多数学天才,电影出品方的做法不尊重事实。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