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人才缺口调查:国际化行业中尤为明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2日12:24 《环球》杂志

  今年以来,人才市场异常火爆,亚洲各国各地区的“猎头”者持续着地狱般忙碌的生活。而各大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们也头疼不已——一方面要开好价钱“挖角”,另一方面要提防自己的员工换“新东家”。

  2007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引用了一份由EIU商业网络调查公司在600个有亚洲业务的跨国企业行政总裁间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人才的短缺阻滞了这些大公司在该地区的宏图大计……

  亚洲有中印两个人口大国,然而人口的庞大却与人才是否充裕没有必然关系。人才供应缺口在一些国际化的行业中尤为明显,例如金融从业人员、工程研发人员等在全亚洲都供不应求。

  而这样的短缺,导致亚洲人才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怪现象: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人才薪酬不断攀高,甚至让在美国硅谷工作的印度软件工程师和在伦敦或纽约工作的华裔、日本裔银行家争先恐后开始回流;一些大企业雇佣了比所需职位数更多的雇员,原因是担心员工跳槽频繁;一些企业为了让团队有稳定性,不得不通过升职和加薪留住人才,当职位未能有实质升迁时,有些公司便动不动就给雇员冠以“地区总裁”、“亚洲区主席”等头衔……

  这一系列的现象,折射出的是亚洲巨大的“人才缺口”和人才争夺大战的激烈程度。

  由于亚洲国家和地区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都在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分工,因此,他们对未来的人才需求各有不同,同时也在培养本地人才和吸引外来人才上制定了新的战略,未来的亚洲人才流动也将出现新的趋势——也许,你可以从这种趋势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机会。

   印度人才新政,能否终结“奶牛现象”

  《环球》杂志驻孟买分社记者/文建 廉海东

  在孟买做翻译的第四代华人谢昌海最近比较忙。一周之内,他连续接到5份重要商业文件,要求在最短时间分别翻译成英语、印地语和泰米尔语。在孟买,尽管这类书面翻译的价格是5卢比(相当于人民币1元)一个字,但谢昌海还是无暇顾及这种“细活”,因为他正忙着为各种接踵而至的国际商业考察团做口译。口译每天8小时工作,酬金100美元(约合4000卢比),超时费另计。

  这样高的待遇,让人们不得不产生惊叹:人才在印度究竟有多抢手?

  翻译人才缺口巨大

  近年来,印度经济持续升温,外资政策不断放宽,跨国公司纷至沓来。

  许多跨国公司一度认为,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掌握了英语似乎就可以扫遍印度商界。但来到印度之后,他们惊奇地发现,除英语之外,印度还有17种之多的官方语言!印度各地使用的方言,更是多达52种。而他们的客户,或者潜在客户,就隐藏在这些复杂的语言群体之中。语言成为这些跨国公司“本地化”战略必须克服的第一个障碍。

  但是,像谢昌海这样既熟练掌握英语、汉语等国际语言,又精通印度当地语言的翻译人才,少得可怜。仍然以汉语翻译为例,在印度的“经济首都”孟买,从事汉语翻译的总共只有十几人,而其中既能写又能说的,只有6~7人。毫不夸张地说,翻译人才的缺乏已经极大地制约了跨国公司在印度的发展。

  为此,印度政府近年来开始重视发展各高校的外语教育,尤其注重对外语教师的培养,希望借助高素质的外语教师,来带动翻译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跨国商业翻译公司在印度翻译市场找到了机会。2007年7月,国际著名翻译公司莱博智Lionbridge同孟买的SNDT女子大学联手,创办了一家培训专业翻译人才为目的的学院Aksharmala。目前,还有数家商业翻译机构也在酝酿同其他大学联合创办翻译学院。

  日本:供大于求与“人才断层”

  韩国:怎么实现“人才大国”?

  中国内地的行业人才缺口

  澳门特区的“低学高薪”

  全球人才流动的新趋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