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11月24日15:38 微天下

分享

  创新合作,共同促进非洲医药产品可及性

  ——外交部非洲司司长林松添在“中非携手,提高医药产品可及性”研讨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1月22日,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尊敬的各位部长、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出席“中非携手、提高医药产品可及性”研讨会。此次会议的主题抓住了当前非洲公共卫生面临的突出问题,契合非洲医疗卫生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国际对非医疗卫生合作的新趋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谨对本次会议成功举行表示热烈祝贺。

  医疗卫生一直是中非合作的优先领域和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中国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向非洲提供医疗卫生援助,自1963年以来,中国坚持向非洲派遣医疗队,现在在42个非洲国家派有43支医疗队。2000年以来,中国在非洲援建了68所医院、30个疟疾防治中心,每年向非洲国家提供部分医疗设备和药品,坚持不懈为非洲培训医护人员,为促进非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保障非洲人民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非洲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赏。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当西非三国遭遇埃博拉疫情肆虐之时,中国率先驰援,不仅没有组织人员撤离,反而从国内成建制派出了最精锐的医疗部队赶赴疫区,同当地人民并肩战斗,直到最后胜利。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支持非洲国家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所采取的持续时间最长、规模和力度最大的援助行动,感动了三国,带动了世界,清楚地回答了什么是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兄弟情谊。

  朋友们,

  西非国家埃博拉疫情肆虐暴露出非洲疾病防控体系脆弱和应对能力不足等问题。此外,长期以来,非洲民众缺医少药、得不到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的问题迄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广大非洲民众吃不上药、看不上病,甚至外科手术必备的麻醉药、生理盐水等最基础的药品都不能满足。这是人类道义上的一道伤疤,也是世界人权事业的最大遗憾。

  非洲缺医少药的根本原因,一是非洲国家仍未摆脱贫困,未能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二是以发达国家的标准为非洲药品生产和市场准入设立的“标准和技术壁垒”,严重阻碍了非洲医疗药品可及性。把发达国家最先进的标准套用在世界最贫困的非洲国家身上,在非洲医疗卫生领域设定严重脱离非洲发展实际的“标准和技术壁垒”,为西方医药企业垄断非洲药品市场、赚取高额利润提供了借口和保障,严重阻碍了非洲国家从新兴发展中国家进口质优价廉的药品,从而使基础药品成为非洲民众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

  坦率地讲,国际社会、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多年来为非洲医疗卫生领域投入了数以千亿的援助资金,但非洲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大规模传染性疾病频发等状况并未得到有效改善。事实证明,单纯依靠外部援助解决不了非洲10多亿人民看病吃药的难题;继续重复已经被长期实践证明无益于非洲改善医疗条件的“标准和技术壁垒”,同样难以实现非洲药品可及性。因此,重新审议和完善非洲现行医疗药品生产和市场准入的标准,创新非洲医疗卫生国际合作模式,已成为提升非洲药品可及性的前提和重要途径。我们强烈呼吁国际社会、特别是世卫组织和发达国家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为此,我们建议:

  一要重新制定适合非洲实际的药品生产和市场准入标准。世卫组织和非洲联盟应以非洲国家特点、发展水平和现实需要为依据,重新审议和制定适合非洲、服务非洲的药品生产和市场准入标准,鼓励国际医药企业到非洲投资设厂,畅通药品流通市场,使更多性价比高、非洲民众负担得起的医药用品进入非洲或在非洲生产,最大限度满足非洲人民的基本健康需求。

  二要尽快实现药品本地化生产。发达国家要切实兑现向非洲提供资金、转让技术等承诺,支持非洲国家提高自主生产医药用品能力。非洲联盟和世卫组织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破除制约非洲药品生产的“准入壁垒”,鼓励和支持外国企业到非洲国家投资设厂,实现药品生产本地化,从根本上降低药品价格、提升药品可及性,同时增加就业、节省外汇,提升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希望非洲国家为外国医药企业到非洲投资生产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

  三要加强非洲传统医学研究和医药生产,促进非洲药品可及性。非洲拥有灿烂的文明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国际社会应大力支持非洲国家挖掘传统医学潜力,就地取材,研究开发适合非洲特点的传统医药产品,把非洲传统医学同现代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又使非洲人民享受到现代科技成果。

  四要促进多元并蓄的医药合作。非洲是国际大家庭的重要成员,真心诚意帮助非洲国家尽快摆脱医疗卫生困境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国际社会应从人道主义出发,以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鼓励合作伙伴多元化,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为支持非洲尽快改变医疗卫生落后状况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朋友们,

  中国曾经是一个医疗水平落后、人民健康难以保障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人民健康水平快速提高。目前,中国人均平均寿命超过76岁,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了41岁。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建立了强有力的公共卫生安全防控体系,解决了13亿多人口的健康问题,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消灭了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传染性疾病。中国医疗卫生发展的丰硕成果和成功经验不仅属于中国。我们愿同非洲国家无条件分享中国的成果和经验。

  去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取得巨大成功,规划了中非合作新蓝图,开启了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对非政策新思想新理念,宣布将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出未来3年中非将重点实施以助力非洲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合作为牵引的“十大合作计划”,并为此提供600亿美元资金支持。其中,支持非洲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能力建设已列入中非“十大合作计划”。

  “十大合作计划”高度契合非盟《2063年议程》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优先领域。中国将优先支持非洲破解基础设施滞后、人才不足、资金短缺三大发展瓶颈,着力帮助非洲构建自主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体系、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公共卫生防控体系,重点解决就业、粮食安全、健康三大民生问题,助力非洲实现持久和平和自主可持续发展。

  目前,论坛峰会成果落实工作正在全面推进。中国愿在帮助非洲国家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着力推进中非卫生合作,优先支持非洲加强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同时将积极鼓励和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中国医药企业赴非洲投资设厂,生产适合本地需要的药品,支持非洲提高药品可及性,支持非洲实现人人享有健康和医疗药物保障的目标。我们还愿意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根据“非洲提出、非洲同意、非洲主导”的原则,同其他国家及世卫组织等国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医疗卫生合作,为非洲人民健康事业做出新的努力。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韩旭阳 SN205

相关阅读

政党更替与美国州政策变迁

在最近几十年,美国各州政党更替对政策变迁的影响增长了一倍。这种变化,折射了精英之间、选民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程度的加剧。

身为省领导秘书,我学到什么?

自己做秘书期间的那一件件事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也许是专注,也许是压力,也许是自己赋予的使命。

我现在想着如何改变自己

回过头来看,一定要记住“在变应变”四个字,在变化中应对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己要随时改变。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秩序维度

关键是要实施教授治校,如果做到了教授治校,高等院校才能真正做到去行政化。

  • 马未都:川普让老牌政治家破了胆
  • 北京超市停售活鱼,其中猫腻可不简单
  • 唐玄宗:好老板也是能搞垮公司的
  • 盘点村上春树作品的精彩电影改编
  • 吸毒妓女、飙车!这部电影像犯罪般刺激
  • 狠毒婆婆的秘密被我撞见成了把柄
  • 这个季节的三亚你一定不能错过(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