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伪劣鸡蛋事件引发全面清查造假食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09:57 生命时报 | |||||||||
带菌鸡蛋私盖安全印章 普通牛肉贴上名牌商标 英国全面清查造假食品 最近,国内陆续揭发出一大批食品安全问题,从苏丹红鸭蛋、孔雀石绿鱼到假冒名牌牛奶、保鲜剂水果,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呼吁整顿食品安全、加快相关法规出台的呼
造假鸡蛋引发危机 事件的起因是11月中旬,有匿名人士向英国食品标准局举报,称一些不法商贩将圈养鸡产的蛋当成散养鸡蛋销售,赚取高额利润,时间达几年之久。举报人表示,这种做法早已成为英国禽蛋业“公开的秘密”。一些商贩将仿制的有机食品标签贴在圈养鸡蛋上,以普通鸡蛋两倍的价钱销售,用肉眼根本无法分辨。据统计,英国散养鸡蛋的销售量每年为17.5亿枚,价值2.2亿英镑,但真正的高质量散养鸡蛋只占35%。 与此同时,英国食品标准局从进口到英格兰的鸡蛋中发现大量含沙门氏菌的“毒蛋”。调查人员抽查了伦敦和英格兰西北部的1744盒鸡蛋,发现从西班牙、捷克和波兰进口的鸡蛋含菌比例最高,分别达51%、62%和55%,而进口鸡蛋中有2/3来自西班牙。他们估计,目前市场上每30盒鸡蛋中就有一盒含菌,总共约3000万枚。可怕的是,这些鸡蛋到了英国,竟按“潜规则”贴上散养蛋标签销售。经调查,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发现,英格兰一家鸡蛋生产基地私自给进口鸡蛋印上食品标准局的红色雄狮质量印章。这个印章是为本土鸡蛋设计的,代表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并注射过沙门氏菌疫苗。这家企业是英国各大超市供应商,大家担心含沙门氏菌的鸡蛋可能已进入各地消费者口中。食品标准局的安德鲁博士表示,虽然目前英国的鸡蛋大部分都不含沙门氏菌,但他建议老人、儿童、孕妇和病人等群体把鸡蛋完全煮熟后再食用。 着手调查假冒有机食品 3000万枚毒鸡蛋引发了轩然大波,有的人表示以后再也不吃一面煎的鸡蛋了,有的人则认为是政府没有尽职,应该追究相应人员的责任,也有媒体指出,它们之所以能流入英国,与日益松懈的安全检测不无关系。很多超市发表声明称,他们采购的食品都经过严格检查,是安全的,请消费者放心。面对严峻的事态,英国食品管理部门在对此次事件进行调查的同时,把目光投向了整个食品市场。其实,长期以来,英国各地就陆续有劣质或普通食品被伪装成优质有机食品出售的报告出台,但毒鸡蛋事件让人们开始对此高度警惕,食品标准局等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在全国清查假冒、尤其是假冒有机食品。 记者了解到,英国食品标准局等部门在对市场、网络等进行调查后,已经发现了不少问题:有的牛肉标着阿伯丁安格斯或苏格兰等名牌商标,但其实是从南美洲进口或产于英格兰的普通牛肉;有的鲑鱼打着野生旗号,其实是规模化饲养的;有执法人员担心,现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玉米鸡——一种专吃玉米长大的昂贵“有机鸡”,可能也被不法分子看中,用普通鸡冒充……据《泰晤士报》报道,这项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最迟也要延续到明年年初,其目的就是要给形形色色的伪劣有机食品来个大曝光,为监督管理提供帮助。 为什么是有机食品?因为在经济发达的英国,人们对食品健康的要求早已超越了干净、可口的层面,从食物原材料培养就开始“斤斤计较”,养殖手段相对“自然”的有机或天然食品,看上去更健康,让很多英国人宁愿多出些钱也要购买。《泰晤士报》列举了一些数据:每年,英国的有机食品销售额增加12%,目前的市场价值达12亿英镑。一只普通鸡卖2—3英镑,贴上有机标签能卖10—11英镑;一千克普通牛排卖10—15英镑,如果是有机的,能卖到29.59英镑——有官员指出,其利润差别之大,足以使一些人铤而走险。 动用各种检测手段 据记者了解,毒鸡蛋事件发生后,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与食品标准局组成了30人的特别行动小组,调查假冒有机食品和带菌鸡蛋事件,目前已逮捕了涉嫌假盖印章的两男一女。其实,英国政府早就规定,销售的鸡蛋上必须标有生产商号码:如A等蛋的生产商号码由类型代号、生产国代码和一组五位数组成,所有批发商、包装公司和蛋盒企业都存有记录,可随时核对。 除了对东窗事发的毒鸡蛋进行调查处罚,英国还在检测手段上下了大力气,希望从源头堵住伪劣食品。他们拿出了几个新的检测手段:同位素检测能验证所谓的玉米鸡是否吃玉米长大,德国就曾通过此技术发现1/4的“爱沙尼亚黄油”名不副实。另一种新技术能发现蔬菜里的化学残留,一旦查出,相关产品就不能标注“有机”。还有就是食品标准局和中央科学实验室联合研制的一种检测法,能发现肉类产品是不是每年只打一针抗生素的“有机肉”。此外,欧盟资助的一些技术也得到应用:一种DNA检测能发现食品是否为转基因。一种比利时开发的卫星系统能监测玉米生长环境。英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测试棒,只有在真酒中才会变色,这项发明让用普通酒冒充名酒的酒吧比例从千分之八降到千分之二。 英国食品问题集中在哪儿 据英国食品标准局的统计,在英国市场上,大约10%的食品存在假冒伪劣问题。《独立报》的一篇文章就列出了一些典型现象:用便宜鱼制作吞拿鱼罐头;2001年的调查发现,英国一半的冻鸡胸肉为注水肉;40%标明超瘦的牛肉馅脂肪含量超过9%;2002年食品标准局调查发现,近一半的扇贝被注水,86%的冰冻剥皮虾含超过10%的水;只有一成“英国蜂蜜”真正产于英国;欧盟不许销售转基因大米,但今年9月,英国发现了几种转基因大米…… 虽然问题不少,但不难发现,它们主要是以次充好或缺斤短两,而苏丹红罐头、沙门氏菌鸡蛋等“带毒问题”相对较少。究其原因,和严格的食品监管关系很大。英国实行的部分食品安全标准甚至比欧盟标准还严格,并且经常进行抽查,执法力度大;违法者不但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还要承担行政处罚乃至刑事制裁,甚至吊销营业资格。他们的食品召回制度也很严格,今年6月,吉百利公司就曾因为生产线受沙门氏菌感染,召回大量巧克力。此外,英国政府还专门在约克的中央科学实验室开展有机食品生产地检验。因此,英国民众的食品环境可说是非常安全的。▲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寇维维 ●本报记者 吴 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