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南:“中国地位”决定德对华政策走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08:28 新京报 | |||||||||
作者:司南 在中国经济日益强大的今天,任何国家政府都不能忽视中国的重要性。作为多极化重要力量,中国与德国及欧盟关系进一步紧密是可以预见的。 上月21日到24日德国新总理默克尔对中国进行了其上任后的首次正式访问。德国媒
默克尔前任施罗德对推动中德两国关系发展所作出的努力人所共知,尽管德国媒体不时批评他对中国“只捧不批”,但他的对华政策确实让企业界得到实惠,某种程度上甚至挽救了德国经济。虽然施罗德退出政坛,但在大联合政府中,施罗德曾领导的社民党与默克尔的联盟党在内阁席位上不相上下,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内外政策的延续性,默克尔虽然取代施罗德,却很难真正走出施罗德的影响。此外,施罗德宁愿放弃自己的总理职务而让施泰因迈尔主管外交,也是希望自己的政治遗产能够得到继承和发展。施泰因迈尔作为施罗德的亲信和长期智囊,在对华政策上也必定追随前总理。 对于此次默克尔访华。 《明镜》周刊评论说:“这是因为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有求于中国”,在国际政治中重大事务上,比如伊核问题,西方需要中国的程度不亚于需要俄罗斯,没有中国的配合,西方国家无法通过一个有约束力的决议。该周刊还指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欧洲人处于中国、印度、俄罗斯和美国等巨人之间,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立住脚跟。” 中国对于德国在经济上的利益更是不言而喻。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不断给予德国企业希望,德国企业通过在中国的投资获得利润,并由此保障了德国国内的就业率。而现在,德国政界、企业界不仅关注在中国的投资,也把眼光投向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并购。德国媒体报道说,一些经济新兴国家、首先是中国,将掀起并购外国企业的新浪潮,下一个目标是德国。并购所带来的资金将为正在复苏的德国经济打一针强心剂。 除了国际政治、经济之外,中国和德国之间也存在重要的合作领域。首先是环保。中国和印度以其高速的增长率加快了全球气候变化和沙漠化的速度。欧洲必须将这两个亚洲巨人“纳入”全球环保策略。第二个重要合作领域是能源规划。 中国正在制定今后几十年的能源政策。德国希望这方面对中国“施加影响”,并认为如何影响中国的能源决策将关系到全球生态。 默克尔首次访华体现了其务实的作风,为德国企业进一步开拓了市场。但对其无法拍板的事情,默克尔则采取沉默的态度,如“解除武器禁运”。默克尔此行也没有如很多德国媒体预测的那样对一些所谓“政治”问题妄加批评,而只是强调了强化保护知识产权———这也是德国企业界的要求。 说到底,政治为经济服务,在中国经济日益强大的今天,任何国家、任何政府都不能忽视中国的重要性。 中德关系的发展也不会因为政府更迭而有太大变化。 作为当今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中国与德国及欧盟关系的进一步紧密是可以预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