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日内瓦:买房只要还利息就能永远住下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7日12:10  《环球》杂志

  日内瓦:奥纳为什么不买房

  《环球》杂志驻日内瓦记者/杨伶

  我的朋友奥利维耶·奥纳夫妇是地地道道的瑞士人,两人都在工作,有一个5岁的儿子。他们租住在日内瓦的一套高层公寓里。有人问奥纳为什么不贷款买房,他回答说:“没必要,买房子还得交一大笔首付。其实说起来买和租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买房把钱交银行,租房把钱交保险公司。”

  瑞士虽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只有30%左右的人拥有房屋的产权,其余人都是跟奥纳一样租房住,且这种现象已经延续了数十年。瑞士人为什么只租不买,奥纳的回答可能过于简单,但透视目前瑞士普通家庭的居住情况和房地产市场,我发现也许他说出了其中的根本。

  瑞士是高收入国家,人均月收入达到5800瑞士法郎(约合37700元人民币)。然而,这里的物价也堪称世界之最。地价和房价过高,是绝大多数普通瑞士家庭不买房置地的最主要原因,在日内瓦更是如此。联合国欧洲办事处和200多个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坐落在日内瓦。这里近40%的居民是外国人,国际职员的高收入和享受的免税政策等使得物价进一步上涨。买房对于当地普通工薪家庭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负担。由于瑞士人普遍缺乏储蓄意识,负担购房的首付对于很多人已经是一个难题。几年前瑞士洛桑综合工科学校开展的一项房地产调查发现,至少21%的瑞士人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购买私有住房。

  此外,瑞士城乡差别和各地区的差别已经不存在,人口流动性很大,很多人因工作等原因时常搬迁,不愿意因为住房将自己局限在一个地方。

  而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政府对租房采取各种补贴政策,使得很多人不用担心居无定所,自然减去了买房的巨大压力。比如,瑞士人通常可以租用享受政府补贴的房子,在向银行交纳一笔担保费后,每个月仅需交纳数百瑞郎的物业管理费。如果退租,还可以把当年所交的担保金连本带息取出来。

  因此,多数普通瑞士人宁愿租房住,而将收入用于住房之外的消费。调查显示,至少三分之一的瑞士人对于住房是否属于私产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只有13%的瑞士人认为贷款买房比租房值得。

  相比日趋升高的房价和要负担的房屋财产税等各种费用,在瑞士房租价格相对来说还算合理。我在日内瓦租住的三居室面积140多平米,位置极佳,交通便利,租金每月2200瑞郎(14300元人民币)。而且房租价格相对稳定,虽然每过几年会或多或少地浮动一点儿。

  另外,瑞士的租房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体系。瑞士出租房的房主主要是个人、房地产公司和银行、 保险公司等,其中保险公司控制了三分之一的出租房。出租的房子质量高,设施齐全,平时的小修小补全部由物业公司承担。

  我在很多瑞士朋友家里看到,房子几乎谈不上什么装潢,木地板、白墙面而已,家里大多用的都是宜家的普通家具。然而,房子都是或高或低的板楼,阳光充足,室内摆放着工艺品和装饰品,阳台上鲜花盛开,房子里处处充满了温馨,丝毫没有国内很多租住房的简陋和寒碜。

  当我跟奥纳说,中国人都觉得住在买来的房子里才踏实的时候,他笑了:“在瑞士,想着把房子变成‘我的’的人不多”。

  在瑞士,即便买房,情况跟中国也大不相同。一位朋友1996年在离日内瓦20公里的尼永贷款买了套公寓,在交了首付以及律师费等各种费用18万瑞郎(约合117万人民币)后入住。当我问她现在每个月还多少钱时,她说,400多瑞郎。啊,怎么这么少?朋友解释说:“这只是银行每个月算出来的利息”。

  在瑞士,买房贷款的方式与国内有着很大的不同。银行和律师根据每个人(家庭)的收支情况,根据个人意愿来制订还款计划。还贷时间没有期限,本人还不完子女可以接着还。在收入不高时,很多人每个月只还利息,几乎不还本金。在收入增加后,可以接着还本金。而且,由于在拥有房子产权后必须交房产税,有时税钱比银行利息还多。而用于还贷款的收入是免税的,因此在瑞士绝大多数购房者决不像中国一样,一次性付清购房巨款或者短时间内付清。所以有人说,在瑞士买房子还是不还清的好,还清了也许交的钱更多……假如有一天实在难以继续还款,银行或保险公司将房子收回,购房者所交的首付和已还本金以及房屋增值的部分将返还给购房者。

  我跟朋友说:“要还一辈子利息,房子还不是你的资产,这事放在中国人身上,心里肯定不舒服”。朋友笑了:“中国买到手的房子只有70年的产权,买房款也就相当于租用70年房子的租金吧。在瑞士呢,买了就是你的,只要还利息,就可以永远住下去,甚至可以传宗接代。”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