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新西兰震后人们相互鼓励恢复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3日14:24  国际先驱导报

  新西兰:余震、烛光晚餐与“邮件天使”

  【震后时间】7.1级&6.3级 2010年9月4日零时35分~2011年2月22日16时51分~2011年5月12日 震后250天

  一个壮硕的当地毛利工人走过来,笑笑说,清理完就好了,看不见就没事了。他又说,该去喝杯咖啡了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5月10日凌晨3时04分,再一次强烈余震袭来,震源在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又译基督城)以西20公里处。“震源深度15公里;里氏5.3级”——大约1个半小时后,来自新西兰皇家地质与核科学研究的电子邮件显示道。

  此时还未破晓。搁置没写完的稿子,迷迷糊糊进入梦乡……

  突然,又是一阵轰隆隆的声音传来!房子剧烈晃动!

  一瞬间惊醒,静止在床上!又一瞬间跌入今年2月22日发生里氏6.3级地震时的无助心境中!

  身边的女儿叫了声“妈妈”,然后又沉沉睡去。从去年9月迄今,克赖斯特彻奇经历了两次大地震、20多次5级以上的余震,还有上千次感觉明显的余震。我的女儿仍会害怕,但不再惊慌。她只是说:讨厌的地震!又是地震!为什么老是地震?!

  “看不见就没事了”

  5月9日,我开车带女儿去下午的课后芭蕾班。穿行在市区,一路断垣残壁涌入眼帘。一些在地震中严重受损的建筑、房屋正在被推倒、清理;另有一些在被加固、维修;而部分古老的英式建筑,因修护难度太大,只是在周围加强了安全围栏,建筑本身则残缺不全地矗立着。

  在比利大道和维克多利亚大道的交叉口,是经两次强震摇晃终于坍塌的基督城大教堂。如今,它依然裸露着巨大的橄榄形空洞。而震后瓦砾堆砌的废墟,已被清理变成了一处空地。

  克赖斯特彻奇市区的戒严上周已经解除,但商业中心区最危险的红色区域内仍然处于封锁中。从路口远望,这些区域的景象触目惊心:主要商业街道哥伦布大街两旁,店铺、楼面空无一人;破损的路面偶有纸张吹起;花草植物依然缤纷但独显寂寞……

  地震给克赖斯特彻奇带来无以复加的影响。市中心曾经每天约有3万人生活、工作,但如今只看得见抢修人员和各类工程车穿梭其中。

  在史密斯商城停车场附近,建筑工人开着铲车、吊车,正在清理着汽车残骸。有人像我一样站在防护铁丝前,无声地望着;有人轻轻地抽泣,用手抹去眼角的泪。这时,一个壮硕的当地毛利工人走过来,笑笑说,清理完就好了,看不见就没事了。他又说,该去喝杯咖啡了。

  人们以无比的耐心和韧性,试图把被地震扰乱的生活转入正常轨道。

  令人感动的广告传单

  刚过去不久的复活节假期(4月22日至25日)是克赖斯特彻奇2月大地震后的第一个长假。市内各个购物中心都推出了比平日更多的折扣,以吸引被余震搅扰得疲惫不堪的民众。“半价”——这是近期常看到的促销手段。店主们说,经历了这么多灾难,人们需要给予鼓励和安慰。

  但有许多人顾不上静养休憩。从事外币兑换的安东尼直到上周才被允许回办公室收拾东西。他在1个小时内将几乎所有软硬设备带出后,立即另择办公地点,宣布重新开业。华人餐馆老板李先生刚清理完店面,也宣布对外营业。他说:“先不说经济损失,这没工开的日子太难受了。我们华人习惯了做事,没事做就不行。”

  在信箱里,我收到了这样一份广告传单:“地震中失去了工作,但我会做饭,会做美味的食品。您需要我给您提供简单的午餐?或是6人烛光晚餐?我乐意为您效劳并取得报酬。”读完,我的眼眶湿润了。

  克赖斯特彻奇大约有42万人口。地震之后,一部分人选择离开,但绝大多数民众选择坚守。华人安琪说:“离开一个自己爱的家,是需要很大勇气和决心的。这里是我的家,是我爱的地方。尽管,地震已经把她变得面目全非。”

  通过邮件分享和帮助

  两次强震被列入新西兰地震史上“最为昂贵的地震名单”,这主要指人们大多有房屋商业保险需要索赔。然而,面对大片区域的损毁,政府、地震委员会和保险公司也只能苦叹人力不足、时间紧促。

  尽管许多问讯和要求得不到回复,但大多数当地人并没有表现出焦躁不安。

  我认识一对当地夫妇。他们的房屋内部地震时水管破裂,家中一切尽淹水中。两人带着十多岁的小儿子,借上大儿子的汽车,游走在南岛城市阿什比瑞顿、丹尼丁之间。丈夫的贸易生意暂时放下了,常跑到政府各个部门做义工。他说,大家都面临着困难,总要排个队的。轮到了,自然问题就要解决;没轮到,就先克服一下。还有一位幽默的房主,房屋周围总见因地面沙化液化而涌出的泥沙泥浆,他就用纸板画出个笑脸,再写上:纯正泥沙,免费取用!

  在当地一个著名交易网站,有位女士放上一个交易项目:我们幸存下来,但需要一个邮件天使——克赖斯特彻奇地震支持活动。活动内容如下:我们有一个邮件天使,它给我和我的女儿带来脸上的笑容。你想让一个邮件天使向您发送电子邮件或者一个小包裹、明信片、照片、诗歌,来照亮你沉闷的天空吗?请加入我的“邮件天使”活动,分享你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互相帮助。

  我毫不犹豫地点击了“加入”。(本报记者 王浩 发自克赖斯特彻奇)

  盈江:等待甘蔗丰收

  【震后时间】5.8级 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2011年5月12日 震后63天

  “到这些甘蔗苗长到砍收期的时候,我们应该已经住上新房了”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五月的盈江,正值雨季。

  一夜小雨过后,仍留在大榕树叶梢上的小雨滴不断汇聚起来,变成水珠,滴滴答答地打在树下简易房的防水顶棚上。伴着寨子里此起彼伏的公鸡打鸣声,在盈江地震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傣族村寨拉勐村,又迎来了恢复重建后新的一天。

  竹子搭建简易房

  我3月下旬时曾来过这里。那时,盈江灾后重建工作正值开启之际。拉勐村的傣族妇女们早晨7点不到就自发集中在村口广场上,开始准备两百多个村民和前来帮助救援的官兵们的饭菜。

  如今离别一个多月后,村口那棵有着几百年树龄的大榕树下,已然添了新的风貌。原本,树下是成片的蓝色——救灾帐篷的标志。寨子里的小孩子喜欢穿梭在帐篷间隙中,追逐着嬉闹。不过现在,成片的蓝色变成翠绿色——还是在当时的空地上,一间间由竹竿搭起的简易房取代了帐篷,成了村民们的“新家”。

  拉勐村村民小组长金小四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新家”是前来援助的志愿者们和村民一起,就地取材搭建的,共56间,可保证每户村民都有一间。“别看房子简单,功能却很齐全,每间都有两室一厅和一个厨房呢!”简易房的地面和墙基都由砖块砌成,可以保证房屋更牢靠,还能有效防止雨水落入房内。

  作为临时住房,简易房将陪伴村民们大约10个月。按照云南德宏州的规划记录表,明年春节前,农村住房的恢复重建工作将全部完成。当地民政局局长屈生金说,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将提高房屋设防等级,新修的房屋按照8度设防,可防7级地震。

  县城又闻叫卖声

  10个月时间对金小四们而言,不算长。眼下,他们更操心田里的甘蔗。

  雨过天晴,太阳慢慢露出脸来。金小四便和一部分村民带上劳作工具,到地里埋埋甘蔗苗。在拉勐寨子后面的田地里,震后没来得及砍收、杵在地里的甘蔗,已经被县乡各单位来的志愿者帮忙抢收,运往了邻近的糖厂,村民们因此也及时收到了糖厂交付的货款。

  有了收获,就有了再次播种的期待。上一茬甘蔗砍收完后,新的甘蔗苗开始迫不及待地吮吸雨水。村民们又给甘蔗苗添上了点儿土,保证每棵小苗都能笔直向上生长。“到这些甘蔗苗长到砍收期的时候,我们应该就已经住上新房子了。”有村民这样对我说。

  拉勐村寨的心愿,也是在盈江县城里居住的人们的期盼,人们清理废墟和重建家园的干劲令小小的县城一片繁忙。

  倒塌的玉锦公司、天缘超市等废墟已经收拾干净,倾斜着的永生宾馆危房成为了一片空地。再次来到曾有受灾群众被掩埋的地方,已经看不到那些砖石的影踪。

  县城里,人们大多已从地震发生时的阴影中走出,生活气息充斥在各个角落:街道两侧,小店内特价促销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店主乐此不疲地向每位驻足行人推介着货品;刚刚放学的小学生们,三五成群地拉扯着书包打闹……只有不远处的一块空地上,施工人员拿着图纸,比对、测量,默默提醒着这里曾经经历的一切。

  55亿元投入建设

  根据云南省政府的工作会议,云南计划通过多种渠道筹措55亿元资金,用5年左右时间,努力建设一个美丽富饶的新盈江。

  人们朴素地憧憬着盈江的远景,并开始习惯适应仍略显不便的环境——当夜幕降临时,大盈江广场帐篷区内的民众熟练地抄起小板凳、带上茶杯,到县文化局去看流动放映车每天准备的最新电影;还有爱读书的孩子坐在帐篷阅览室里,一看到深夜……

  我又想起金小四描绘的拉勐村办起农家乐旅游的美好蓝图。“等我们的新房盖好了,邀请你再回来看看。”村民们的话仍不时回响在耳畔。(本报记者 颜牛 发自盈江、北京)

  日本:停滞的灾后图景

  【震后时间】9.0级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2011年5月12日 震后62天

  方圆数公里的废墟之间,偶尔能看到自卫队员在清理残骸,有时也能看到工程机械。但相对于废墟的面积,这里的投入显得十分有限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在宫城县一片尚未清理的废墟前,我想起了手拿铁棍、以一己之力寻妻的佐佐木。大地震时,佐佐木的妻子到女川町办事,海啸以后下落不明。佐佐木一路打探妻子下落,找到了这片废墟。当时,他满含眼泪地告诉我,虽然自卫队已经搜索过整片区域,但他仍然会继续找下去。

  如今两个月过去,废墟仍在。佐佐木,你还在找你的妻子吗?

  楼顶还有漂来的汽车

  大面积的废墟在宫城县的主要灾区——石卷市、女川町等地抬眼可见。以女川町为例,这座有1万余人口的城镇主要部分已毁于海啸,距海数百米甚至一两千米的建筑也未能幸免。

  截至5月10日,当地的废墟景观没有明显变化,仅有部分建筑垃圾得以清理,而钢混、钢架结构的大型建筑废墟几乎“原封未动”,有的楼顶还停着海啸时随波漂来的汽车。

  方圆数公里的废墟之间,偶尔能看到自卫队员以数人为一组清理残骸,有时也能看到工程机械。但相对于废墟的面积,这里的投入显得十分有限。

  位于宫城县东部的牡鹿半岛是这次地震中烈度最强的地点。站在半岛顶端的鲇川港,时间却似乎凝固于灾后初期:断裂的路面、东倒西歪的房屋、破损的渔港设备、塌陷至与海平面齐平的码头、被海水抛上岸边的捕鲸船……鲇川港及其附近村庄,除了个别路过的自卫队车辆外,我只看到少数渔民在清点从海里打捞上来的网箱浮筒。

  另一重灾区石卷市沿岸城区,清理工作同样进展缓慢。比如,当地一家大型超市内,上千平方米的店面到处是污泥和建筑垃圾,超市货架和保鲜柜横七竖八地倒在地面,其间则是随海水冲入店内的汽车……

  5月8日,日本政府官房副长官仙谷由人表示,鉴于现有情况,将把废墟清理任务的主体从地方政府改为日本中央政府。不知中央政府接手后,灾区废墟清理能否加速进行?

  数千人抽签入住

  在这种情境下,“灾后重建”对日本重灾区而言,更加任重道远。

  在女川第一小学的操场,建有该町第一批47户临时板房。但当地数千人无家可归,却只能入住47户,供应量相形见绌。

  板房区旁的操场角落里,一名女中学生正对着乐谱练歌。她说,家人在避难所挤了一个多月,到4月中旬终于抽签中选入住板房,“跟别的人相比,我们已经很幸运了。”

  未来计划中的板房何时能够建好?这是日本东北部灾民的共同疑问。目前,仍在各处避难所内的10余万灾民,可能还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入住板房。

  不过,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普通日本人却仍然能够保持平静、理性,以自助和互助的方式帮助着灾区向恢复重建的方向前进。

  很多日本人婉拒了我的提问,甚至连姓名也不愿透露。他们宁肯把多一分、多一秒花在工作和筹谋生计上,以行动来减轻内心的悲痛。

  在通往灾区的道路上,仍有一些红绿灯信号因停电瘫痪,虽未见警察指挥交通,但车辆通过路口时,仍多相互礼让。灾后物资的供应已经基本恢复,但即便是仍供不应求的货品,也不会出现“哄抢”。在灾区,我见到无数便利店或是超市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秩序井然。若是要买的更多,就要起得比别人更早。“细枝末节” 处的自律,体现出灾难并未击垮人们的心灵。

  最担心这片土地的未来

  灾后两个月,对灾民而言,一个重要的好消息是:核辐射阴影逐渐消散。

  震后初期,不仅福岛核事故影响巨大,位于女川町旁的女川核电站附近也出现过辐射值小幅超标的情况,此事曾给仙台等城市居民造成过相当担忧。不过,截至目前,当地核辐射数值已恢复正常。我们沿途用个人剂量仪测试的结果显示,仙台市内的辐射值与东京相似,靠近女川核电站的女川町附近虽数值略高,但也仍处于正常范围之内。在路上遇到的居民,多已表示不怎么担心核问题。

  虽然多数灾民对眼前的避难生活尚可忍耐,但他们最为担忧的,是工作、家庭、人生,是这片土地的长远未来。

  在很多沿海城镇,海啸的打击都是毁灭性的。今后的重建中,是否还有足够的人才和企业来支撑当地经济?如何应对可能还会发生的新海啸?都是让人很难回答的问题。仅以后者为例,此次海啸在很多地方达到创纪录的20余米,就沿海小城镇而言,修建30米高的防波堤,在财政上无疑是不现实的。而如果没有防波堤,这里是否还能安心居住?重建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本报记者 刘华 马杰 发自宫城)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地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