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09月27日08:20 央视

分享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

  本月24日起,为期12天的第17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缔约方大会(CITES CoP 17)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这是《公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缔约方大会,各方代表在会上呼吁继续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

△ 资料图:英国为大象举行“葬礼” 呼吁禁止象牙贸易/视觉中国△ 资料图:英国为大象举行“葬礼” 呼吁禁止象牙贸易/视觉中国

  因象牙贸易的偷猎行为导致大象锐减

  作为野生动物群体数量统计最权威的机构,总部设在瑞士的国际自然保护联盟25日发布报告称,非洲境内可供调查区域内的非洲大象数量从2006年的50万头下降到41.5万头,十年间大象的数量锐减了20%,主要是象牙引起的大规模盗猎所致,而区域外大象数量还难以预测。

△ 资料图:石家庄海关破2016年最大象牙走私案/视觉中国△ 资料图:石家庄海关破2016年最大象牙走私案/视觉中国

  报告指出,在一些国家大象数量减少的情况更是惊人,例如坦桑尼亚,作为一个严重依赖野生动物旅游的国家,其境内的大象数量与2006年时相比,减少了60%。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认为,因象牙贸易而持续不断的偷猎行为是导致非洲大象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

△ 资料图:我国首次公开销毁6.1吨象牙/视觉中国△ 资料图:我国首次公开销毁6.1吨象牙/视觉中国

  象牙交易意味着大象的死亡

  由于象牙的1/3位于大象的头骨里,为得到完整象牙,盗猎者会把大象大部分头部切掉。这意味着,取得象牙的同时,也就宣告了大象的死亡。

  今年4月份,肯尼亚点火焚烧了105吨象牙和1吨多犀牛角,它们来自约8000头大象和约343头犀牛,大部分是非法盗。

  部署护林员打击偷猎行为

  为了打击偷猎非洲象的行为,不少非洲国家都在自然保护区内部署了护林员来打击偷猎行为。如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内不仅有护林员的地面巡逻,还有监察直升机在空中巡视。但是,即便如此,在克鲁格国家公园里,今年仍有近40头大象被杀害。

  在9月23日的巡逻中,护林员们发现了一头被子弹击中的大象尸体,同时,护林员在清理现场时发现,大象的象牙还在。“可能由于某些原因,他们(偷猎者)没能在大象死之前一直跟着它,而且大象很难去追赶,所以我认为他们的计划被打乱了。” 克鲁格国家公园警察范德梅韦这样推断说。

  据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表示,尽管公众呼声和众多积极的国际行动不断促使人们关注大象危机,但是,偷猎及相关的非法象牙贸易仍在继续升级。因此,IFAW支持加强大象保护的所有措施,敦促CITES缔约方关注整个非洲的大象保护需求,并反对所有企图放宽保护政策的提案。

  非法携带象牙出入境将面临严惩

  今年4月28日,外交部领事司曾提醒海外中国公民切勿走私或非法携带象牙等野生动物制品。

  鉴于近来连续发生十余起中国公民因非法携带象牙等野生动物制品出入境其他国家、被执法部门依法查扣并处以监禁或巨额罚款事件,外交部领事司提醒,买卖象牙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法律明文禁止的行为,各国均予以严厉打击,从严处罚。

  新闻多看点

  NEWS MORE

  穿山甲、非洲灰鹦鹉等珍稀物种或将灭绝

  此外,IFAW介绍,本次缔约方大会的另一个焦点是穿山甲——全球非法交易量最大的哺乳动物。在过去的十年,超过100万只野生穿山甲被猎捕。穿山甲甲片用于亚洲传统医药,穿山甲的肉被视为贵重的食材。

△ 资料图:广东查获涉嫌走私穿山甲鳞片1.6吨/视觉中国△ 资料图:广东查获涉嫌走私穿山甲鳞片1.6吨/视觉中国

  IFAW:如果继续进行不可持续的贸易,这种神奇的物种很快就会消失不见。

  另一个关注点是对非洲灰鹦鹉的保护。近年来,非洲灰鹦鹉的数量已经下降了50%-90%,而且在一些地方,野生非洲灰鹦鹉已经灭绝。据科学家估计,1975年-2013年间有200-300万只野生非洲灰鹦鹉遭到猎捕。

△ 资料图:非洲灰鹦鹉△ 资料图:非洲灰鹦鹉

  据了解,目前非洲灰鹦鹉正在不断减少,而且只要存在非洲灰鹦鹉的国际贸易,这一物种的数量还会继续下滑。

责任编辑:康云凯

相关阅读

如果有来生不愿改变任何一天

我之前讲过6个字:守本分,有期待。因为积极的改革和光明的前景,我觉得之前的期待的确都得到了印证。这有很多具体的表现,最主要的,就是在我身边就能感觉到的‘创新’。

谁来打击马六甲海峡的海盗?

有一个办法就是引入大国力量,比如引入中国的海军和海警的力量。倘若如此,估计马六甲海峡也会像红海和亚丁湾那样安全。当然,这些国家估计会非常警惕中国的威胁,宁可让海盗猖獗,也不愿意“引狼入室”。

邻避问题,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增加居民对监管者的信任,让居民相信官方的风险评估,或许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邻避问题”。而建立信任的起点就是:一个更公开和透明的决策过程。

不听话的年轻人不适合机关?

所谓老同志“不好惹”,其实是个伪命题。年轻人不妨想一想,自己在家里是不是还会跟父母有“代沟”呢,何况走出家门踏上社会与人相处!

  • 希拉里和白宫的距离有多远(图)
  • 职工为何“默许”企业低缴社保
  • 鲁先圣:为奖掖青年而燃烧的鲁迅
  • 日本人为何推崇中国诗人白居易?
  • 不吹不黑,李易峰演技到底是什么水平
  • 一个人单身太久是一种什么体验?
  • 秋天来帝都邂逅女神级甜品(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