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为何大刀阔斧“换血”内阁

2014年08月26日21:33     第22期      我有话说(0人参与)

作者信息

唐光

  8月22日,日本首相安倍正式宣布计划在9月2日进行党内领导改选,9月3日改组内阁。据日本媒体报道,除了确定留任副内阁总理大臣兼财务大臣的麻生太郎、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负责TPP谈判的金融再生大臣甘利明和国土交通大臣太田昭宏等核心阁僚外,内阁成员中将有一半以上被更换。这是安倍自2012年12月第二次上台以来的首次内阁改组,安倍为何如此兴师动众重组内阁?大幅度的内阁“换血”在日本政界是否常见呢?在此过程中又将涉及到哪些法律法规及派系博弈呢?

碰钉子:自民党干事长拒绝安倍调令

  距离内阁改组消息公布仅仅三天,安倍的这盘大棋便出师不利碰了个“大钉子”。据日本共同社8月25日报道,日本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挚友、自民党干事长特别助理鸭下一郎在参与富士电视台评论性节目时透露,干事长石破茂将拒绝安倍首相就9月改组内阁提议的由其出任安全保障法制担当大臣的邀请,理由是在安全政策上和官邸的想法存在一定差异。

  另据8月24日朝日新闻报道,石破茂主张要趁热打铁尽快通过保障全面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国家安全保障基本法案”,但安倍认为前期因为解禁集体自卫权已经招致在野党及民众的反对声浪,应暂时搁置。读卖新闻则报道称,石破茂担心如果就任安全保障法制担当大臣后,自己的想法和政府方针不一致会在国会答辩中被在野党追究内阁内部意见不一的问题。

 

日本过去14年内阁改组经历

  新浪驻日观察员就此咨询了自民党资深元老森田一、共同社政治部某资深时事记者的看法,梳理出安倍重组内阁的大体脉络。

  根据《日本国宪法》规定,内阁为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由内阁总理大臣即首相和分管各省厅的大臣组成。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提名,天皇任命,其他内阁成员由内阁总理大臣任免,天皇认证。

  据8月25日的朝日新闻报道,2004年小泉纯一郎担任日本首相期间,打破陈规首推意向调查制度,对于人事选拔不再拘泥于派系和资历年龄的限制。意向调查的对象为无内阁成员经历、当选5次以下的众议院议员,调查内容是对副大臣、政务官、青年局局长、部会长等党内负责岗位及国会委员长职位的意向征集。副大臣、政务官等职位的任命将参考意向调查结果选出。朝日新闻在报道中表示,作为小泉关门弟子的首相安倍,将延用小泉时期的意向调查制度,彰显摈弃门派、注重人才的执政风格。

  尽管人事选拔更为公平公正,但核心圈----内阁大臣的人选决定权还是集中在首相一人之手,这项“至高无上”的权利,历任日本首相都不曾也不舍放弃过,即便是标榜“唯贤是举”的小泉。因此,首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凭借主观意志,通过任免内阁成员来提高个人支持率,稳固政权,减轻改革阻力,所以内阁改组往往成为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利器”之一。不过改组内阁这个杀手锏也并不是无往不利,日本政史曾有过内阁集体辞职逼宫首相下台的先例。

  事实上,进入新世纪之后的日本政坛,无论是2001年至2006年相对稳定的小泉内阁,还是2006年之后轮番更迭的短命政权,大多数内阁或只是进行了小幅度人事变动,或根本来不及改组即首相下野,内阁“大换血”的经历并不算多。与此次安倍内阁重组有可比性的,勉强只能数出来4次。

  2004年9月,小泉内阁进行上台以来的第三次内阁重组,17人的内阁只有6人留任,小泉是在支持率下滑至40%,同时改革计划又遭到自民党内部保守派强大阻力的背景之下着手改组内阁的。

  2005年10月,小泉在实现连任后再次改组内阁,17名内阁大臣被更换了11人,安倍既是在此次内阁重组中被提拔到官房长官的重臣之位,此举也被当时的日本媒体解读为恩师小泉在变相地为接班人安倍清除异己、铺平道路。

  2008年8月,福田康夫毫无征兆地改组内阁,除町村信孝等4人留任原职外,其余13名内阁成员被“一锅端”。据彼时共同社的全国电话舆论调查结果显示,福田这一大刀阔斧的改组措施的确赢得了部分民意,支持率较7月同比上升了4.7个百分点,但突如其来的内阁重组也使得福田树敌不少,当时有日本媒体评论称,福田手起刀落的重组,到底是果断还是武断一时还不好判断,但确是赌上了自己的政治生命,不成功便成仁。结果,一个月后,福田依然没能抵挡住政敌的冲击而宣布辞职。

  2012年1月,野田佳彦更换了17名内阁成员中的5名,此次改组主要是因为税制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体化改革遭到民主党内的部分议员和在野党(自民党)的反对,所以野田邀请以讲究原则著称的冈田出任副总理,想借其力来完成这一改革计划。但这一改革最终还是成为了党内分裂与众议院选举惨败的导火索,同年12月,野田内阁全体辞职。

  由此不难看出,内阁改组有利有弊,能否维稳关键还在于日后政策的切实执行。小泉的成与福田、野田的败,并不能简单地以内阁改组而一言概之。但不可否认的是政权风雨飘摇之际,执政地位已然岌岌可危之时,贸然换血内阁,强行剥夺政敌的势力与参与权,或反会加速树倒猢狲散的进程。

 

安倍长期谋划改组 利弊难料

  安倍欲改组内阁早在今年初便放出风声,是经过深思熟虑和长时间的谋划的。同时,尽管解禁集体自卫权招致了一定程度的反对声浪,但安倍在国内的民意支持率始终徘徊在50%左右,相较之前的几任日本首相,算是高企的数值,可以说安倍选择此时改组内阁的政治风险并不大。

  在执政近两年之时才改组内阁正是安倍的高明之处。自民党尽管有半个多世纪的执政经验,但毕竟在近二十年中不在位多年,一些重要职位未必能全盘把控,而是逐渐分流到了民主党及其他在野党手中。野田佳彦惨淡下台也绝不意味着民主党就这么爽快地拱手相让,经营多年的枝枝脉脉一样能在实际施政中给自民党造成压力和阻力。所以,初始的内阁设置为了显示安倍的大度,也的确是迫于刚上台根基不稳的现实,保留了一些民主党和在野党的权臣。近两年的打磨,自民党的执政地位得到了相当的巩固,短时间已然无法被撼动,安倍此时以政绩平平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来铲除在野党势力,可谓水到渠成。

  其次,安倍此时改组的外围政治环境对其是天时地利。除了本身的支持率不错之外,民主党一蹶不振,在野党分分合合内耗巨大,自民党面对的政敌威胁不大,明知换血内阁有清除异己的成分,在野党也无可奈何。何况自民党内部一些渴望入阁的议员们已经对安倍迟迟不改组表示不满,改组内阁正好能顺水推舟,既安抚了自民党内情绪,又将不听话的大臣洗牌。

  据NHK8月5日的报道,安倍在当日的自民党干部会议上下达指示称“希望大家能与政府拧成一股绳,尽全力确保国家政治课题万无一失。”NHK分析称,安倍此番言论是针对秋季以后核电站重启及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等问题,希望借助改组后的新面孔来集聚支持力量,减轻施政压力。然而安倍高调宣布新内阁将积极启用女性大臣的意向,又招致不少男性议员因入阁名额受限而产生不满,内阁重组到头来究竟是对安倍政权的助力还是又一场党内内讧,唯有拭目以待。(新浪 唐光)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