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05月26日14:22 综合

分享

  新浪新闻讯:2016年5月25日下午,新浪创想日未来媒体沙龙第一期《浸新闻——媒体如何玩转360°全景新闻》在北京光华路SOHO3Q报告厅举行, 本次沙龙旨在邀请来宾共同探讨在“浸新闻”模式下,媒体如何利用360°全景视频的技术去做好报道,创造出新的生存路径。以下是Upano CTO迁华斐的发言实录:

  我们知道媒体经过了几次变迁,从传统媒体过渡到新媒体,一直到现在VR的媒体,每一个时期的媒体方式是不同的,像传统媒体可能就通过报纸,刊物或者广播电视,但是到新媒体过渡到互联网,大家都开始使用手机看一些新闻。发展到现在也即使马上要进入VR媒体这样一种时代和这样一个方向。那么VR媒体它的一个主要的体验方式就是通过手机,以及通过VR图形,它的一个结合大家可以体验到一种沉浸式的新闻式的体验。

  这个是国外的媒体是在2015年就已经运用VR的技术,在进行新闻的报道,那么这种方式它的一个体验也是通过手机,通过手机的APP,以及VR来体验的,稍候我们会呈现出这种方式类似的,或者完全一样的体验方式大家可以去体验,通过类似这样的VR软件,然后通过手机,以及手机里面安装的APP,大家都可以体验得到。VR它有几大特性,第一个就是要求实时性,新闻报道追求的就是第一时间能够把及时的新闻传播出去,让大家或者让用户第一时间获知这样的信息。第二、它非常有吸引力的特性就是沉浸感,沉浸感就是我们戴上眼睛之后,就好比我们置身在现场一样的,如果说我们是通过直播的方式,那么其他的亲戚朋友都可以通过手机,VR软件通过APP,都可以体验到现在场景。另外就是清晰度,清晰度现在VR视频或者VR直播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视频的清晰度,它受制于我们网络的带宽,另外就是我们手机的APP的播放能力,跟这两点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所以说,目前我们所体验到的这种全景视频,特别是直播的视频,它就是体验非常不好,它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这里,它需要一个非常高的带宽。我们现在在做的全景直播是3兆的带宽,但是这仅仅是符合国内的网络状况,但是正常情况下至少要上传4K,这样才能有一个很好的体验。 

  那么VR媒体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其实离我们很近,你们缺的是什么呢?缺的就是设备,头盔以及一款APP,除了设备、头盔APP,它和传统的新闻直播是没有区别的,唯一的区别就是要用全景的摄像机,另外就是观看的方式,观看的方式是通过手机上的AP,然后再配上头盔就可以体验到沉浸式的新闻体验。这是我们公司的几款设备,第一个可能大家比较常见的一种是Gopro拼接方式,这款设备它只是录播的方式,不能用来做直播,第二款现在最高端的设备,它是用4台组成的全景直播摄像机。这款是为了适应高质量的需求,比如说电影的一些制作,或者是一些高端的会议直播,我们是用第二款设备。第三款它的特点就是高度的集成化,这个难度也是非常大的,另外也是节省了大家大量的时间做后期,以及对后期不太擅长,对拼接不太擅长的人来说应该是非常有利的工具。

  接下来就是全景摄像机在其他方向的应用,除了新闻、影视、游戏和教育,它的应用会越来越广,并且会逐渐的通过媒体人的努力,然后大家都能够去接受和认知,最终是完美的体验这样一款新的媒体方式。

  媒体:第一个问题,您今天的演讲题目是《VR离媒体到底有多远》,您能做一个技术的判断吗?

  迁华斐:第一是前端采集,这就需要摄像机,第二是功能的播放,现在是以APP的方式进行全景视频的观看,手机还需要配合眼镜,所以说现在首先前端摄像机已经有了,这是可以了,现在APP现在网上可以下载很多,包括我们也有这样的播放器,然后就是眼镜,现在是大家创业性的硬件可能是做的最多一个门类,那么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是应该已经具备了,那么它到底有多远呢?可能还是和最终的观众体验的角度来讲,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野心,也不是所有人知道全景视频怎么播放,可能大家对全景视频的认知可能没有到达一定的程度,接下来需要所有人去引领市场,或者引领用户去认识这个东西,去体验这样一种方式。只是一般受众多少的问题,以及多少人知道这个东西的问题。

  媒体:如果现在是针对现在新闻采访,就是针对详文新新闻这个行业我们所需要创造的VR新闻,我们所针对的设备,就目前市面上的设备有哪些缺陷?或者你举一个例子,它大概用什么样的设备,或者说这些设备有生产有什么缺陷,可不可以做一个技术的比较?

  迁华斐:它使用的是定点的拍摄,为什么采用定点?就是拍摄的效果不是很好,我们现在采用的摄像机移动的效果很好,包括以后大家在我们的网上去体验视频,或者操作,你们自己拍,自己看这都是可以的,所以说现在有一个缺陷就是说,定点过多,定点多的话没有更多的内容呈现给观众,或者呈现给用户,这是关于摄像机的定点和移动这个区别。另外,体验的时候,现在比较强调眩晕感,这种眩晕感一方面来自手机屏幕分辨率的问题,最高是2K,当然现在在往4K做,所以说目前的体验受制于手机的屏幕,第二个是刷新率。这种要达到90赫兹或者120赫兹才能有一个没有任何或者很少的延迟,或者大家可以接受的方式。

  但是现在刷新率很低,另外视频本身的针也很低,现在有30针或者60针或者达到120针,所以说很好的体验了这种内容,第二个就是很好体验这种终端的设备,包括手机。另外就是眼镜,那么还没有发展到让大家能够非常喜欢这个东西的这种程度,因为现在大家体验更多的是这种不适就是观看几分钟就想把它去掉,这是移动端的缺陷。另外,像OFS,或者ICGC他们走的是头盔PC结合的方式,这时就有效的利用PC的前端能力,这样就减少眩晕感,提高刷新率,这样观众体验起来非常好,非常的自然,但是这种方式又不适合携带,或者说是你只能在PC面前,或者你在体验的面前拥有一台PC,你边走边看是不现实的,当一个人固定在一个地方的时候,它的体验不是很好。所以说将来应该是播放器的性能要做提升,另外手机屏幕,其实我们现在在看手机的时候,以平面的方式看的时候,这个清晰度是足够的,但是我们放在VR眼镜里面,VR眼镜把视频本身放到几百倍,这样看起来没有那么清晰,这是它体验上的客观因素在里面。

  媒体:我们可能更多的从一个媒体从业者,他所需要的硬件角度来聊一聊,比如说您所知道的,在新闻报道的VR制作中,它对设备有什么特殊的要求?或者不同的题材对设备有不同的要求?

  迁华斐:设备的要求必须是及时的把信息传递出去,那么就不能用后期制作的方式,所以就要求类似机内时时拼接,另外一个就是传输,因为有一些突发事件你是现场不可能,要么是没有电源,要么是没有网络,现在可能采取的传输的方式,要么就是录完之后,赶快去附近,去找一些地方把视频传播上去,现场的不确定性是非常大的,有可能你根本找不到上网的地方,所以我们在做这个设备的时候考虑到这一点,一个是电池提供点,第二个是就是4G传输,我们就可以进行一键式的操作,上传只需要按键就可以了,一按就可以上传到后台的操作平台这样操作起来非常方便。

  媒体:对于全景新闻来说,您觉得到底是技术重要还是内容重要?

  迁华斐:首先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技术会让内容以更静态的方式呈现出来,内容它适合和观众最为接近的,或者说大家更愿意接受的,我个人的观点,首先还是内容为前提,但是它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媒体:我们最后来一个比较宏观的话题,您对全景新闻报道,对它的全景有什么样的期待或者个人有什么样的建议?

  迁华斐:其实全景或者是VR,他们能够吸引观众的更主要的特点,第一、沉浸性,第二、互动性,现在沉浸性大家都在做,通过眼镜的方式来体现,但是互动性现在是远远没有达到,或者说是非常的不成熟,但是大家都在做尝试,那么将来的话,除了新闻这边,除了要做这种沉浸感的沉浸视频,将来也要把VR的部分,或者互动性的部分能够做出来,只有这样VR才能更愿意接受它,或者说去让它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跟更新没有关系,

  媒体:我再补充一个问题,其实现在市面上这么多的VR拍摄硬件,刚才观众也提到了,比如说手机比较便捷,或者说美国生产的设备,您觉得在整个,从面的层面去看的话,您觉得这些设备,它怎么样去比较,或者让新闻从业者怎么样去挑选?

  迁华斐:首先时时和非时时,从这个角度分为前期拍摄,后期制作,那么这种是不可能用及时性的,第二种,时时拼接,这种是可以做及时的新闻,第二类就是说像一些不是及时时类的需求,可能就是一些纪录片,或者说是一些其他的这种采访或者是其他的方式,这种的话可能大家需要去制作一些更精良的,就要求后期制作,对新闻人的要求,首先你要会进行拍摄,第二、要去做一些后期的拼接,当然后期的拼接也可以找团队合作,因为它是不同的领域,你要发挥自己的专长,这是从时时性和非时时性角度讲,时时性不可能出质量特别好的一个片子,但是非时时的可以出很好的片子。这是时时和非时时的一个区别,然后就是全景和3D之间的区别,全景我们知道只是一个360度的呈现,但是它不是3D,但是现在也有3D全景,那么3D全景可能带来的视觉更震撼,更能吸引人去看,这是从是否是从3D的角度来讲。但是这里面有一点需要提出来得,3D的视频现在我没有看到移动的,但是全景是可以做移动的,也可以做定点的都可以,技术已经是比较成熟的。

责任编辑:姜弘毅

相关阅读

认识到生命空无,就无往不胜

只要认识到空无的道理,生命就无往而不胜。生命想透了其实与一个晚期癌症病人无异,什么都不必太过执着,喜欢干点什么事就干点什么事而已。

下一个美国超级英雄特朗普

“特朗普现象”其实是美国新教文明进入衰退期以后的一次自救。特朗普和他背后的美国群众,是对内外挑战的坚决应战,是美国文明不甘沉沦的生命活力迸发。而与之对立的建制派,则是腐朽的、堕落的。特朗普参选的结果,将决定美国未来是走向中兴还是就此沉沦。

支持年轻人构建中国科学未来

中国的科技教育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对这一点大家有广泛共识。完善体制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支持年轻人,特别是那些独立生涯起步不久、相当于国外助理教授时期的年轻科学工作者,以及当代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博士后和研究生。

当今世界的130多个共产党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有越来越多国家的共产党与社会党开始不同程度的互相交往、联合斗争。中共自1982年以来也与社会党国际和多国社会党建立联系,甚至多次派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参加社会党国际每隔三年召开一次的国际代表大会。

  • “奥兰多杀戮”美国社会根本无解
  • 患者怎能用伤害医者孩子来博人眼球
  • 日用帐:记录一个时代的“生活百科”
  • 那些日更一篇的人是如何做到灵感爆棚
  • 38岁小S失业少妇遭遇中年危机(图)
  • 陈保才:如何让他爱你爱得要死?
  • 为什么所有的文青都要去洱海(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