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节目“男科门诊的秘密”,暗访揭露各地男科医院的骗人内幕。采访时,记者伪装成患者到一家男科门诊就医,在送检尿液的环节,他交给医生的却是一杯绿茶饮料。验尿结果显示,送检的绿茶中检出白细胞、霉菌和杂菌。【详细

这份“匪夷所思”的尿检结果,成为节目指控医院坑害患者的有力证据。但是,以“欺骗”手段进行的调查,也为媒体带来了信誉危机。

茶水验尿的结果能说明什么?

茶水当尿检不能证明仪器出错

媒体将绿茶作为尿液送检并非首次,早在2007年,就有杭州媒体使用过这种调查方式。当时,卫生部对仪器检测原理做过说明,称医疗机构的检验是针对比较有特有指向的检验品来测试,有一些只通过设备本身进行的检测。如果是设计为对尿液进行检验的仪器,而放进去的是茶水,这个仪器并没有首先鉴定是不是尿液的程序,它就会直接把样本作为尿液来化验。提供的监测样品里面,只要有一些物质和尿液中可能检出的物质有相似情况,仪器就会诊断出来,如白细胞、红细胞、胆红素这些物质都是由机器来自动识别的。

医学专家补充,茶水中含有大量的未知干扰物质,如果“以茶代尿”,很容易产生假阳性反应。为证明媒体的做法不符合医学常识,也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曾有92家医院自发组织“茶水尿常规”检测,证明结果实为假阳性。他们回收有效报告单136份,其中检出“阳性”项目的报告单为127份,占总数的93.4%;未检出“阳性”项目的报告单为9份,占总数的6.6%。

茶水送上尿检仪折射送检流程瑕疵

仪器没有分辨送检物的能力,送检过程中检验人员是否对其进行筛查把关?医学专家认为,尿试纸的设计主要是考虑人体尿液的成分,并尽量避免其他物质的干扰,准确测定所需要的项目,而不是茶叶的成分。从这个角度说,任何一个检验人员面对一杯冒充尿样的茶水,想做好质量控制也无从下手。

在现实医疗环境中,我国多数医院的检验部门在送检流程中存在“可乘之机”。在门诊检验科,标本都由患者本人采集、送检,送检窗口常处于无人值守状态,患者样本和送检单据叠放,集纳一批后才有人取走。在人员流动频繁的门诊,存在混淆的可能。存在因化验结果错误导致医疗纠纷的案例。也有“患者”为骗请假条,主要手段就是在尿里加蛋清或茶叶,以期达到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异常结果。

茶水能送上尿检仪,也折射出医院送检流程的瑕疵。除了说“做好质量控制无从下手”外, 医院可否根据现状思考如何完善这个环节?

“钓鱼”采访折射媒体病态思维

茶水验尿是媒体对医院的“有罪推定”

在采访中谎报病史,将茶水作为尿液送检。记者故意设置了这个“圈套”,是为了将所涉医院坑害患者的指证做实。但这种主题先行、预设结果的采访路径,却暴露了该媒体“有罪推定”的思维。

采访前,记者已在三甲医院进行过身体检查,并证明自己的身体健康。那么在假扮患者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完全可以用自己的真实尿液送检,以检测医院的尿检是否诚实。如果正常的尿液被检出各种莫须有的成分,其对医院的指控将更为扎实有力。反之,如果医院尿检如实告知不存在问题,也可以证明医院的清白。其次,如果出于某种特殊理由,记者不得不以绿茶饮料代替尿液送检,记者也应留存同样的绿茶饮料样本,送至另外可信的医院检测、对照,才能证明被采访的医院是否在检测过程中造假。除非这样的对照也因为可能不符合记者的预设而不愿采用。

报道取证方法只注意重媒体效应,违背医学科学。即便所涉医院存在问题,这种“钓鱼式”采访也不能获得认同,反而让一个严肃的报道变得不客观,丧失了说服力。【详细

茶水能检出病也源于医患高度互信

“茶水验尿”能发生,有一种声音认为,都怪医生过于依赖仪器,给诊断带来隐患。但这个隐患要成为现实伤害,必须有个前提,即医生面前是个真实的患者。

任何一个挂号的就诊者,医生首先都是将其看作“有病的人”,因为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人在身体和心理完全健康的前提下去医院挂号就诊。而医生诊断的基本原则是“病史主诉+实验室检查”。医学是知识、经验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茶水验尿”中的医生根据记者伪造的病史,并结合尿常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才做出了诊断。

医生以患者的说法作为主诉,化验仪器默认送检样本,这些过程中的“默契”,其实是医患间的高度信任。媒体以欺骗手段进行的调查采访,违背甚至是破坏了这种信任。社会希望媒体在医患关系中扮演“促进者”而不是“破坏者”的角色。但在2007年“茶水发炎”的报道中,有42%的受访者认为,媒体的作用实际上是对本已恶化的医患关系火上浇油。而92家医院自发组织检测“茶水验尿”,也是这种对立情绪的体现。

媒体策划太随意将自损公信力

茶水里检出常识认为尿液中才有的东西,表面上是大众媒体在医学专业面前栽了跟头,但“茶水验尿”在5年里发生了两次,暴露一些媒体在思维方式、业务规范和新闻伦理方面存在问题。

揭黑是媒体的重要社会职责,但越是揭露对公众利益存在重要影响的黑幕,越需要媒体在揭露过程中步步做实。否则,揭黑就可能变成“黑揭”,即使初衷再好,在客观上也无法达到帮助公众认清黑幕的目的。

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良现象,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是完全应该的。但是,舆论监督的前提是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尤其是在专业性很强的医学领域,记者更要本着科学和理性精神,字字严谨,句句求实,而不能合理想象、盲目推理,否则就会酿成大错。

舆论监督的目的不是逞一时之快,而是为了揭露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推动社会进步。因此,记者必须出于公心、出于良心、出于诚意、出于善意。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是建设性的,这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如果媒体盲目追求“卖点”,随意策划“茶水验尿”之类的“新闻事件”,将丧失公信力。【详细

央视春晚的小品这么说:“用谎言去验证谎言,得到的一定是谎言。” 转发到微博

往期回顾

更多>>

第92期:大雨过后如何面对极端天气

作为政府而言,怎样吸取教训,由大雨救灾而举一反三,不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真正做到不管雨雪风霜,城自岿然不动?

第91期:给运动员“金牌”之外的出路

举国体制让运动员面对比赛结果时诚惶诚恐,拿不到金牌就“有愧于祖国”,运动员肩负了不能承受之重。

第90期:什么让“头枕砸窗自救”成悬疑?

此现象背后折射出公众个人避险意识淡薄、自救知识缺乏,政府重救灾轻防灾观念陈旧。

第89期:别将打孩子当成“家务事”

第89期:别将打孩子当成“家务事”

没有对家长行为的有效规范与约束,所谓的“管教”实际上距离“故意伤害”仅一线之隔。

调查

你觉得本期专题质量如何?
很好,给了我不一样的视角
还行,有一点道理
一般,没什么新意
很差,以后再也不看了

网友留言 更多>>

登录: 密码:

参与_COUNT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