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导语

  这是一个苦难的国家,二百多年来的历史充斥着战乱、贫穷、饥荒、飓风。这是一场深重的灾难,地震瞬间撕裂了这片土地,成千上万的人伤亡。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性的救援终将帮助海地恢复因天灾造成的伤痛,但这个苦难的国家更加需要的,是指引其走上未来发展道路的一丝希望的亮光。[发表评论 微博关注]

海地:曾经的多个“第一”

  如今的海地,是一个靠外援输血勉强度日的国家,而强震让它身上的顽疾雪上加霜。但是海地又曾经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它在拉丁美洲近500年来的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享有多个“第一”。因此海地今天的悲惨命运,与它的历史息息相关。

哥伦布踏上的第一块美洲土地 更多>>

公元1492年,西班牙著名航海家哥伦布在首次航行美洲时发现了首个美洲岛屿,而这个位于西印度群岛中的岛屿,便是今日海地所在的海地岛(伊斯帕尼奥拉岛)。

西半球最贫困的国家 更多>>

19世纪初之后的百年里,共有近90位统治者相继上台,1915年美国甚至入侵海地扶植多个傀儡政权。而1956年上台的杜瓦利埃独裁政权更是让海地的苦难又延续了30多年。政变、内战、干涉、流亡……政治上的长期混乱更是让海地成为了西半球和全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更多>>

18世纪时,海地曾是法国殖民地,主要输出蔗糖。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岛上的黑人奴隶发动起义,经过多年混战,海地在1804年取得独立,成为加勒比地区乃至拉美最早脱独立的国家。

西半球最多灾多难的国家 更多>>

“灾难总能找到某种途径打击那些承受能力最差的国家”。这句话用在海地身上一点不过分。与多年来政治动荡和经济崩溃相伴随的,是频繁肆虐海地的一场场飓风和洪水。天灾加人祸,逼迫海地弯下了膝盖,屈辱地跪着接受外界的援助。而1月12日的强烈地震,更是将业已虚弱不堪的海地彻底击倒在地。

海地:灾难的根源在哪里?

  “豆腐渣”建筑、过度砍伐森林、政府无自救能力、首都人口密集……对于这场举世震惊的强震,媒体给出了灾难的诸多原因。而这些看似头头是道的分析,都没有触及海地灾难的两大核心,那就是政治的空壳化,以及经济的依附性。

政治空壳化:掏空了海地的躯体 更多>>

从19世纪初独立到20世纪初的百年间,海地先后有90位统治者上台执政。帝制、全民选举、军事独裁,海地试验了所有的政体。然而王旗变幻中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政治运作机制,反而种下了政治混乱的祸根,直接导致了国民经济的低效运转,让整个国家在突发天灾面前,失去了再正常不过的应激机能。

经济依附性:海地悲剧美国制造? 更多>>

20世纪以来美国对海地政治的频繁干预,以及美国农产品的肆意倾销,更是彻底切断了海地发展经济的命脉。一个曾经在农业上自给自足的国家就此破产,只能拖着残躯依靠外国援助度日。这种经济上的依附性,决定了民生建设的低水平,而这也是此次强震之所以造成严重人道主义灾难的根本原因之一。

海地:未来该往何处去?

  “从18日起开始设立约280个紧急救助中心,向灾民分发救灾物资和提供临时住所。这些救助中心将设在首都太子港及其周边6个城镇的学校、教堂等公共建筑里,每个救助中心平均可容纳约500人。”——1月18日,海地地震第七日,救灾中心的相关官员所能展望的未来。但更远的未来在哪里呢?海地死去的人们不知道,街头那些茫然的、羊羔一样的难民们不知道,持着大砍刀和枪支满街厮杀的暴民们也不知道。那么远在千里之外过着安宁日子的我们,又是否能为海地谋划出一条至少有着希望之光的未来道路呢?

未来场景一:美国全面接管海地

  美国在海地强震后的高调行动,不仅有人道主义救援的考量,更是地缘政治使然。虽然时代周刊 “海地已几乎成美国第51个州”的调侃不代表美国对于海地有吞并意愿,但是却表明了海地处在美国强大影响力下的事实。

门罗主义又何妨
门罗主义又何妨

美国表示,如有必要,将全面接管海地,不惜背上“门罗主义”扩张的猜疑。而在“先救活人”原则的指导下,“门罗主义”扩张虽有自私性,但眼前有其必要性。

维持海地稳定符合美国自身利益
维持海地稳定符合美国自身利益

美国不惜派出数以千计的兵员去这个中美洲弱小邻邦救灾,除了人道主义的因素之外,当中也不乏政治考虑,因为维持海地的稳定符合美国的自身利益。近百年来,海地这个美国在中美洲的传统“后院”和美国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未来场景三:前总统阿里斯蒂德回国主导救援 更多>>

就在海地人深陷地震废墟并苦苦挣扎之际,自2004年开始在南非流亡的海地前总统阿里斯蒂德在南非约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愿意返回海地参与救援。但有分析说,他难以调和海地国内各种社会力量。他这次借地震回国是否成功,各方都在密切注意。

未来场景二:联合国框架下组织国际力量重建

  联合国框架下的维和与经援行动能否顺利进行,还能持续多久是影响海地未来走势的第二个因素。而且问题在于,国际援助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大量基础设施,却无法提升人口素质。国际援助,阻止不了手持弯刀在灾区横行的海地青年。

海地震后工作成联合国总部第一要务
海地震后工作成联合国总部第一要务

作为联合国长期关注的地区,海地局势从来都在联合国议事日程上占有重要位置,加上近年来联合国维和部队持续在当地执行维和使命,而当地自然灾害频发又使其成为联合国人道主义援助的主要对象。

IMF号召在海地实施马歇尔计划
IMF号召在海地实施马歇尔计划

历史上的“马歇尔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如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管施特劳斯-卡恩再次号召国际社会加强对海地的援助,并在海地实施重建复兴的新“马歇尔计划”。

未来场景四:海地灾民返回非洲家乡 更多>>

既然200多年前是黑奴发动起义,赢得了海地宝贵的独立,那么200年后,这些争取自由的黑奴们的子孙,是否也能返回非洲故土呢?至少塞内加尔总统瓦德已经呼吁非洲各国,让海地地震灾民到他们祖先的家乡落地生根。

结语

  不管海地未来走上什么样的道路,有一点是能确定的,那就是最终决定海地未来趋势的不是美国、联合国等外部性因素,而是海地人自己。实际上,这已经是反复被证明的。如果海地人不能自力更生,重建国家,海地式悲剧就将呈现长期化的趋势,并成为困扰国际社会的一个长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