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专题摘要:地震让人们重新审视建筑和生活的关系,对于与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建筑,其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是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关注灾后重建,如何坚持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实现绿色环保与生态和谐,成为当下思考热点。

论坛嘉宾

主持人:刘小青 中国新闻周刊副社长

嘉宾:

王素英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

朱子瑜 北川灾后重建总体规划负责人

孙硕鹏 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理事长

郑实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谢英俊 台湾资深建筑师

杨文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项目合作部部长

李邵建 欧特克工程建设行业总监

中国新闻社总编助理

关注科学重建 聚焦灾区家园

地震灾区迎来了震后的第一个春天,重建在各方的关爱中全面启动。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科学重建,是科学发展观对重建工作的指导和要求,家园重建承担着历史的责任,愈发需要走得务实而科学。

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理事长

重建中的科学品质与公益情怀

关注家园重建要有一种人文关怀、一种科学品质,还有一种公益情怀。灾后重建是物质工程,本质上也是民生工程、爱心工程、社会工程。我们在汶川、茂县的生态民居项目试点,就尝试从资金的援助向新技术、人文科技民生解决的转变,效果不错。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建筑设计应切实满足地区需求

灾后重建主要包括规划、选址、建筑设计等问题,从建筑设计角度来讲,应该做到:不仅要制定合适标准,保障安全,特别是保障农村建筑质量安全;而且要做好灾后建筑防护与修复工作;另外更要因地制宜,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项目合作部部长

两大援建模式保障灾区重建项目顺利开展

在落实灾区重建项目中,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主要采取两种模式,即直接资金资助模式和间接的合作援建模式,其中直接援建的项目在灾区存在开工不足,进展相对缓慢的问题。杨文还认为,救灾资金在灾区分配不均,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

重建家园需要关注社会福利

灾区社会福利设施的重建应该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城市规划相衔接、与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与人口老龄化社会的需要相符合。重建任务艰巨,所有参与建设的不仅仅是在建房子,更是在和国家、人民一起在书写一段历史。

建设部北川新县城灾后重建总体规划项目负责人

重建一个新北川

北川新县城的重建需要经历调研、勘察、选址、规划等一系列复杂工作。新城规划充分考虑了安全、避灾、防灾等诸多因素,并将灾民精神抚慰、安置就业和保护文化遗产很好结合起来。未来,一个崭新的北川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台湾资深建筑师

灾区重建的可持续发展

四川地区农房的重建,很难把国外的案例直接拿来引用,甚至很难用都市人的观点看这个楼房重建,所以必须找到一个能够克服这些困难的方式,所有的重建我一直强调的必须是可持续的,以人为本的。

欧特克工程建设行业总监

希望我们的努力是有意义的小火苗

我们的努力相比于政府部门和一线部门是小火苗,但是希望这个小火苗是有意义的小火苗,可以通过这些实践或许为政府部门在灾区重建,包括慈善的管理部门或者慈善组织在动员企业从社会责任感、企业公民责任的角度来讲推动企业参与慈善的过程都能提供一些有意的借鉴。

不支持Flash

往期回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