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标题文字1

一、新闻无学似成事实

全国的高校中只要是综合性大学基本上都开设了新闻类学科,本意是储备记者人才,然而现实情况却并不如此,新闻学的学生毕业后从事对口工作的比率极低。令人奇怪的是,在现实社会中,并不缺少记者,他们或默默无闻或名声显赫,数以万计的记者活跃在传媒界中,而仔细看来,其中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从未接受过正规的新闻教育,仅凭好笔头,好口才,大胆子而坚守着这份职业,所以有不少人认为“新闻无学”。

二、入行门槛逐渐放低

不知从何时起,“全民记者”成为了一个流传甚广的词,纵观记者行业,不少记者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凭着兴趣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报道,逐渐积累而成为了一名记者,渐渐的,这造成了记者这一职业的入行门槛过低,职业标准不高。这直接引发了种种恶果,有记者专业素质不过关,将“8%”误写成“80%”甲流中引发群众恐慌; 有的记者为了获得关注,放弃职业操守,甚至不惜编造假新闻。

三、众说纷坛标准不一

新闻素材多,媒介平台广。中国地大人人多,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之间都有许许多多差异巨大的文化,这些方方面面的差异点必然造成了每个人看待事物的不同,而记者作为公民群体中敏感的一部分,自然会观察到身边各种各样的新闻,加之现代社会各种平台广阔,记者们除了凭借自己所在的媒体机构发表报道,还拥有更多的平台传递自己的信息,扩散自己的资讯,这也是记者好当的一个方面。

数据标题文字1

一、层层关卡过关斩将

诚然,作为职业之一的记者,并非像医生那样绝大多数都会选择医学院的学生,它人才储备库很多,没必要非得吊死在新闻院系一棵树上。可是不得不承认,新闻院系为媒体输送了大量记者资源。念了新闻学,即便今后从事的不是媒体工作,可但凡和人提起,也摆脱不了“干记者的”标签。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就是,全中国有近300所大学都开设了新闻学专业,同样是今后“干记者的”,你能干好的说服力在哪儿?虽然说人才靠的不是学历,可学历总能说明一些问题,在全国开设了新闻学的近300所大学学位中,你拥有的是谁的?你是人大、中传、复旦的新闻学子,还是普通学校的新闻学学生?要想当好一名记者,考验甚至在高考时就已经来到。

大学毕业了,迈入社会了,可你就是一名真正的记者了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虽然以记者证的持有与否来判定一个记者的好坏不科学;但记者证的拥有至少能证明你确实是一名记者无疑了。不过,拿广播电视记者举例,要想拿到正式记者证并不容易。你首先得通过《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分数达到要求,取得合格证(即业内所谓上岗证);然后在此基础上,在依法设立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广播电视机构连续从事广播电视采访编辑、播音主持工作满1年以上,才能真正通过考试和注册取得职业资格并持有职业证书。所以说,这个时代人人皆记者,可严格来讲,却并非人人皆能是记者。

二、见多识广脱颖问出

有口能说有笔能写就能当记者是没错,可那得看你说的写的是什么。记者不一定非得是学识渊博、见解深刻的人,但你至少得什么都懂一点吧。昨天的历史、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发展,甚至一部电影、一本小说、一个明星、一场球赛,别人和你提起,因为你是记者,你必须得有插上几句话的能力。因此,学院里常讲的“新闻无学”说的不是念新闻专业学不到什么知识,而是说你得学习各种东西才能真正驾驭新闻这个大的学科。记者的肚子得是杂货铺,把各色百货、各种知识给陈列起来。

不过记者是杂家,也得是专家。纽约时报一位高管就曾说过,“纽约时报的力量不在于它有多少高水平的新闻报道员,而在于每一个报道员都是他所从事的报道专项的专家”。一名好记者不能只停留在凡事懂一点的基础上,你至少还得有一门精。全世界都在看你的报道,他们可不只是普通老百姓,专家多着呢。以此看来,你的报道就必须既能让普通读者看懂,又得过得了专家级读者的关,哎,真是不容易。

知识常新,你得活到老学到老,你说,记者又真的好当吗?

三、光环不死大盗不止

记者是一个光鲜的职业,至少在表面。你试图记录时代,记录这个时代最叱咤的那些事那些人,毅然顶起“无冕之王”的光环,把新闻理想、社会责任、正义伸张扛到了自己肩上。你期待着缅怀过去,针砭现在,引领未来,可本质上,或者说另一方面讲,你只是一个报信的。巨大的光环下你会发现很多事你都无能为力。你把社会责任扛肩上,可愿意与你一同扛的又有几个?你伸张了正义,可邪恶却没有因为你的伸张而偃旗息鼓。有人叫你“大记者“,也有人无时无刻不在“防火防盗防记者”。你丰满的新闻理想常被现实压榨得无比骨感,你以为你是一支强有力的胳膊,可黑色的大腿坳不过就是坳不过。草随风倒,你以为自己是风,可你只是现实之中一根被左右了的草。

老说当记者得有腿活儿,得有双好腿,能跑。可要想当好记者还得有个强健的心脏,承受起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数据标题文字1
《中国青年报》主任编辑、评论员

作为一个好记者,你应该是公正的旁观者,你只是还原真相,交给观众判断。做新闻关键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问题意识也很重要。

中国新闻周刊主笔、编委

如何能够成为一名好记者:首先,成为新闻行业的热爱者,应把新闻当作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其次,成为国际问题观察家与各种知识的杂家,开拓国际视野,博览群书,打下厚实的知识储备,能够与采访对象进行深入地沟通交流,而不仅仅只是abc的提问;最后,成为社会活动家,广交三流九教,掌握多元信息渠道。

《工人日报》社会周刊编辑部主任

做好三点:1、拥有主流价值观;2、时刻把握公众情绪;3、一定要不断创新。

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

做新闻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刷万次屏。

中国新闻人网总编辑

我认为有一点很重要,在不蒙蔽真相的原则下,记者要多换位思考,多设身处地为采访对象着想,感同身受。挖掘新闻真相和保持新闻的中立是很重要,但新闻要做到有温度,有人情味,是为人文情怀,不能为了追求轰动和独家而一再揭伤疤戳痛处,要善待采访对象的隐私和尊严,像记者独家采访周克华母亲就纯属“骚扰”有悖伦理。

刘志明

刘志明

经济观察报调查新闻部资深记者

勤奋;敏思;保持好奇心。此九字足矣。

数据标题文字1
  所谓新闻无学,行业标准低,新闻素材广泛,媒介平台广大,这都是组成“记者好当”的因素,然而“好当”并不代表“当好”,在这个人人举起相机,人人发布信息的时代,真正地记者们究竟如何当好记者,这才是一个真正值得挖掘的话题。整理:中国传媒大学李星佺\郭笑晨\李云瑶

网友留言 更多>>

登录: 密码:

参与_COUNT_  

传媒观察往期回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