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30年是一代人的时光,这30年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屈不挠奋斗的30年,是中国思想界开始“解冻”、各种思想如同涓涓细流从山岩中潺潺而出,最后各自汇集成潮,彼此激荡,蔚为大观的30年,但愿下一个30年是思想更加多元丰富、波折更少的30年。

独家策划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由此引发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僵化的意识形态壁垒上撕开了一道口子,掀起思想解放的波澜,为“改革开放”开辟了空间。[详细]

  1982—1984年的第一次改革开放论争。论争围绕着“能不能改革”、“改革是不是复辟资本主义”展开。以薛暮桥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主张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极左立场的人却认为,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最重要特征。[详细]

  萨特在80年代青年心路历程中抹下了最为浓重的一笔。萨特之后,弗洛伊德、尼采联袂登场,继之海德格尔、福柯大行其道。尽管人们未必全部理解这些学说,也没有全面的研究资料,但是,改革开放已经打开了思想与学术的禁区,各类西方学说的引进让一潭思想的池水不再平静。[详细]

  “文革”结束,人们必然反思这种“人道主义灾难”与长期批判人道主义的关系,因此,思想界产生了人道主义思潮。这一思潮由此指向了人性的反思,从而肯定人身的独立与自由,这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个个性解放的时代。邓丽君的靡靡之音开始流行,青年人开始穿上了喇叭裤。[详细]

  发生在1989-1992年间,在1991年达到高峰。这一次分形主要围绕着“姓资”与“姓社”问题展开,具体表现在对“计划”与“市场”的不同认识上。[详细]

  随着90年代市场经济获得合法身份之后,经济学由此而一跃而成最引人瞩目的人文学科。经济学家对上是策士,对下是导师,地位非常尊贵。[详细]

  上个世纪90年代,苏东巨变与全球化时代的带来,反而激发起来国内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他们力图从传统文化中寻求中国在新时代的坐标....[详细]

  进入90年代,知识分子开始分化出新自由主义与新左派两个思想对立的群体。到1998年之后,由新左派率先发难,挑起了与新自由主义的论战。[详细]

  愤青的出现是新世纪最有意思的社会现象。从反日大游行、到掌掴阎崇年,激进主义内在地认同这样一种价值理念:为了正义事业可以不择手段。[详细]

  2004年文化保守主义在中国高调抬头,且在学界、民间以及官方均有所显现和表达。读经之争、甲申文化宣言与原道十周年纪念为三大标志性事件。[详细]

  进入新世纪,中国社会出现了“结构定型、精英联盟、寡头统治、赢者通吃”的趋势。而在最近几年时间,精英联盟似乎呈现某种寡头化的迹象。[详细]

  2004年8月,“郎顾之争”拉开了这次改革争论的大幕。一方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另一方则认为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是因为改革不彻底所致...[详细]

网友评论

查看更多

匿名发表 会员代号: 密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