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最难求职年”遭遇“拼爹”

日前,在新京报针对“最难就业年”进行的一份调查问卷中,“找工作是否动用过关系”一项,成了受访者颇为关注的焦点。调查显示,约有21.5%的受访学生承认自己为求职动用过“关系”。此外,还有21.5%学生因为“关系”、性别、户口等因素,在今年求职时有过“被挤掉”的经历。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大四毕业生李同学直言,自己求职不顺的原因就是没有“关系”。没有“关系”的应届生该如何寻出路?一名负责就业辅导工作的老师表示,学校应根据学生意愿,建议部分缺乏“关系”的应届生到二三线城市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都有‘拼爹’的现象。”中国就业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葛玉好,支持广大应届毕业生前往二三线城市就业,因为这是趋势,但他不认为一个学生因为没“关系”,就非要去二三线城市工作。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生丁同学称,二三线城市更看关系,我进的这个二线城市单位今年就进来9个人,听说一半有关系。想进一些大型国有垄断企业也靠关系,我舅舅就在这样一个单位,每次查进来的应届生背景资料,肯定都有关系。[详细]

应届生一职难求原因众多

“金三银四”的毕业求职高峰时段已过大半,愁眉苦脸的应届毕业生却依旧不少,“愁工作”已经成为不少毕业生现阶段的共同心声。哪些原因造成了如今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

“愁工作”原因之一:毕业生漫天要价 没有明确目标

无论是应届生还是往届生,多数人对于自己的求职方向并不明确,并非“想做一份怎样的工作”,而是“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毕业生张莎莎就是其中之一,燕山大学英语专业的应届生张莎莎是汉中人,想在西安找一份工作。“月薪3000元以上,时间自由,轻松一点”,这是她理想中的工作,但什么样的工作能够提供这样的环境,她并不清楚。某公司的招聘人员说,有的岗位招聘了一个多月了,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来问的人不少,但是多数完全不知道这个岗位要做什么。

“愁工作”原因之二:求职态度有问题 “打酱油”心态不可取

日前,有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在武汉本地论坛吐槽:来人才市场中找工作的求职者,不带简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没带简历的应届生求职者中,除了出门太急忘带和“打酱油”的两种外,部分人认为企业对纸质简历的重视程度在下降。“不带简历就是对自己求职的不重视。”第一才经网首席职业顾问姜永杰表示。他还认为,网络还很难成为求职主流,纸质简历的生命远没结束,给招聘官送上一份诚恳的求职信,能获得意外加分。

“愁工作”原因之三:就业歧视现象仍然严重 急需法律兜底

现在的就业市场上,“我们不要女生”“三级学历都必须985(211)”“要求某地户口”的声音不绝于耳,几乎都被默认为理所当然的规则。出台“反就业歧视法”的呼声已有多年,学界的研究和讨论也做了大量准备,但其出台似乎不见曙光。在立法缺失的情况下,就业歧视的申诉渠道无以建立,这使得任何一种反就业歧视的部门政策,效力都很有限。

“愁工作”原因之四:国内针对高校毕业生的用工需求整体下降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由于我国宏观就业形势面临经济放缓、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三重压力,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这些单位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 [详细]

求职难的不是就业是体面

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节节攀升,直接导致就业竞争加剧。“今年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最难就业季”,类似的词汇,几乎每年不变地出现在媒体上。有网友发问:如果明年毕业生人数更多,可以想见的是,又是一个新的最难就业季。

今年求职中,爆出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生即将毕业,父亲托在人才市场工作的朋友帮她找工作,上去先问“有哪些国企”,但有招聘的国企都专业不对口。朋友又推荐了几个实力雄厚的民办企业,其中刚好有适合这个女生的职位,女生和父亲却有些不屑。到了面试那天,这名女生压根没来考试。这让人才市场那位朋友颇为不解:非国企、没户口,就不叫就业了吗?我给她推荐的民企在业内声名显赫,基层员工年薪10万不成问题,比有些国企强多了。

这条新闻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有网友静观评论:尽管毕业生们嚷嚷着就业形势严峻,有人甚至成了“面霸”,到处笔试面试,投了成百上千份简历还未落实工作。在有些毕业生眼里,只有考上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进入国企,成为“体制内”一分子,那才是体面的就业。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有大把空闲岗位,并能提供不错的待遇,却仍招不来优秀的人才。[详细]

“最难就业年”更需机会公平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比2012年增加19万,但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表明,今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经济增长放缓,毕业生总量增加,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重重压力下,社会就业体系能否做到机会公平极为重要。

正如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张翼指出的,“中国梦有很多种梦,但是对于个人来说,他的梦想第一个是教育的公平,第二个就是初次就业的起点公平。”继高考“鲤鱼跳龙门”之后,就业是大学生们迎来的又一个重要拐点,也是阶层分化的关键分水岭。实现就业的难度有多大,维护公平的难度就有多大。因为是“最难就业年”,权贵子弟的优势愈发明显,可以依靠父辈的资源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抢先上岸;因为是“最难就业年”,用人单位就能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在人才市场上颐指气使,挑肥拣瘦……这些都对社会提出严峻考验。

我们无法承诺每个大学生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但必须给他们一个公平竞争的起点机会,才能“万类霜天竞自由”。[详细]

求职是场持久战摆正心态要淡定

与往年同期相比,不少高校的学生就业签约率持平或略低。

分析原因,上海电机学院招办负责人姚伟春指出,一是整体就业形势不如往年,二是抱着“等待更好”的心态者不少,有的虽然手握用人单位录用通知书,但迟迟不愿签约。

高校就业指导专家建议,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一毕业马上找到一份既专业对口高薪酬,又环境良好利于发展的“完美工作”,显然并不现实。毕业生可以先从事相对符合预期的岗位,让自己在社会站稳脚跟,积累职场经验和人脉,为今后选择理想职业奠定基础。

“找工作就想找对象一样,要淡定”,上海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四学生赵慧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她觉得,对大学生来说,找工作不难,找到一份自己非常满意薪水又高的工作有点难度,但如果更加积极主动,避免眼高手低,应该没啥问题。

“在准备找工作的时候,我首先梳理了一下大学四年的变化和收获,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了我的求职方向。”上海大学09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乐骏说道。但就业之初,曾经的大学社团工作和美国交换生的经历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2012年9月在福特公司的第一次全英文面试中,由于准备不充足外加心态不够好、压力比较大而失败了。但第一次的挫折并没有使他气馁,他再次审视自己的大学四年,总结出自己的核心能力是待人真诚、做事坚持。重新出发,终于如愿。

“找工作是一场持久战,最重要就是心态”,小乐自己总结了两个“秘诀”:一是最好找个求职意向相同的伙伴,有信息可以一起分享,面试失败了可以相互打气;二是要把注意力放在面试失败上而不是在开始的简历没通过上,简历没通过很可能是自己和公司职位匹配度不高,用不着气馁。[详细]

大学生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岗位却比去年下降了15%,一涨一落剪出了“最难就业年”。求职,大学生固然需要一颗淡定的心,同样也需要社会为其创造最起码的公平。别让“拼爹”、“拼学历”、“拼户籍”等等人为障碍毁了他们的中国梦。 转发到微博

往期回顾

更多>>

第273期:“校长下跪”算神马教育?

“一个跪着教育的教师,能培养出站着的学生吗?”

第272期:“鬼来电”肆虐,谁能捉鬼?

灵异传闻背后有哪些无奈的现实让民众陷入莫名的恐慌?

第271期:“女神探”不倒冤案难平

张氏叔侄的十年冤狱,能否成为终结过往“跛足纠错”的里程碑呢?

第270期:大学生成劫持犯之恶从何来?

他的内心经历了什么?什么成了压垮他精神世界的最后一根稻草?

调查

你觉得本期专题质量如何?
很好,给了我不一样的视角
还行,有一点道理
一般,没什么新意
很差,以后再也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