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
碎片时代的生存准则

专家们不断描述我们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孩子们养成了超文本链接的浏览习惯,很难按照一个逻辑推演过程完整地看一本书。
  对许多人来说,微博已经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通过自己关注的人,通过他们的链接,他们各自的“角色扮演”,你可以轻松地知道这世上发生了什么事,大体上的舆论是什么样子。iPad上最新的一个应用是Flipboard,它最重要的两个栏目是Facebook和Twitter,使用者当然可以定制自己的信息来源,但没有哪个大众媒体能抗拒社会化媒体,保持其固有的权威性。新型的社会化媒体和社交网站带来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又反过来会影响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详细][网友留言][微博]

人物特写:被改变的他和她

姚晨:对演员的要求不只是表演

微博让大家看到一个演员最有血有肉的一面,会高兴也会崩溃,这是特别好的一件事。我为什么要害怕暴露最真实的自己呢?[详细]

于国富:占领新媒体的依然是精英

于国富的微博既有对各种法律问题的看法,也有针对来信的疑难解答,也不乏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和对新鲜事物的敏锐观察。[详细]

Kallen的社交规则

“从短信、飞信到微博,是我的社交进化史,只要认识我的,肯定觉得我和我的微博是一致的,因为我就是一个生活中的演员。” [详细]

文怡:微博成为生活记录本

微博已经变成了文怡的生活记录本。“我的见闻,我的喜怒哀乐,微博上展现的是我纯粹的生活,几乎是完全透明的一天。”[详细]

革新•困局•内外兼修

革新:碎片化信息推动又一轮新旧工具交替

从系统的角度,碎片化是一个极端去中心化的状态。大量凌乱的、无关联的碎片是没有意义的,但如果有一种有效工具,或者通过人类自身的进化,能够有效地处理碎片,在碎片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结,在碎片化之上浮现出新的、更有意义的层级,那么,碎片化也许就是人类新的进化的基础。 [详细]

困局:信息管理成本和碎片隐私

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管理成本,并没有因为新技术新算法的引入而降低,反倒是伴随社交互联网工具的人口红利,正在呈几何级增长。一个普通社交网络使用者的在线自我管理,正在成为一项颇费时间的数据任务,鼠标点击和拖拽的频率,远远高于依赖书签和超链接机制的静态网页时代。[详细]

内:独处是否终结?

这样一个文化去除了戈夫曼对“前台”、“后台”的区分,所有时刻都是“前台”,甚至于“你的心理状态也是一种表演”。内在的自我在丧失独处能力以后倾向于消失,剩下的只有不同的外在的自我来去反弹后虚无缥缈的回声。[详细]

外:止于肤浅

“网络更像是一个公共生活平台,在判断它的影响时,也要看它对社会组织的影响。对媒体的管制需要考虑超出微观的神经科学的公共利益,这一媒体对公民的自我表达、受教育、谋生和社会流动有何影响。”[详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