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沙特处决阿亚图拉(什叶派最高级别的教士)尼米尔后,引起了一系列地区外交危机。
当地时间1月2日,在德黑兰,伊朗示威者冲击沙特驻伊朗大使馆,打砸使馆门窗并纵火焚烧使馆部分楼体。
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朱拜尔3日宣布沙特与伊朗断交,而后同属海湾国家的巴林也宣布与伊朗断交,阿联酋宣布降低外交级别,仅保留经济上的联系,非洲的苏丹也几乎同时间宣布与伊朗断交。
中东的这场大角斗闹得沸沸扬扬,被处决的阿亚图拉尼米尔到底是什么人?沙特和伊朗又有什么仇什么怨?库叔来给你分析分析。
57岁的尼米尔是沙特东方省人,属于在当地占多数的什叶派穆斯林。他曾经在伊朗和叙利亚师从什叶派著名的宗教学者,学习什叶派教法,回国后成为当地著名的什叶派领袖。
按照美国驻沙特外交官的说法,尼米尔在沙特年轻人中拥有相当的号召力。什叶派在沙特是少数派,面对强硬推行逊尼派瓦哈比教义的沙特政府,尼米尔常常表达不满,甚至试图通过争取政治权利的方式来为什叶派信众争取平等权利。
尼米尔不停地呼吁沙特改行民主制度、实行选举。他坚持认为,沙特国内的什叶派如果不能得到平等权利,就有权寻求外部力量的支持,正如1991年海湾战争或者达尔富尔冲突中那样。此外,他还激烈批评逊尼派的巴林王室镇压巴林什叶派的行为。
总之,对逊尼派的沙特政府而言,尼米尔就是个刺头儿。哪怕他刻意保持与什叶派伊朗的距离,多次声称伊朗等国的行为只是基于国家利益而非教派利益;还发表过不少亲美言论,努力表达对美式自由民主理念的欣赏,与美帝拉近关系;沙特政府还是有理由对其进行多次逮捕,最终指控多重重罪。
最后,沙特最高宗教法庭判其死刑,于1月2日进行处决,直接引发了大批伊朗什叶派信众冲击沙特驻伊朗使领馆,导致1月3日两国断交。
1、前世今生:沙特伊朗到底什么愁什么怨?
中东现存两个大户人家,一个叫沙特,一个叫伊朗,这两家几乎是世仇。两家的恩怨情仇要追溯到公元7世纪,那时唐太宗刚开启贞观之治不久,沙特不叫沙特而叫大食,伊朗也不叫伊朗而叫当时的大食,如今被称为阿拉伯帝国,刚刚完成统一大业,受到扩张和胜利的刺激,迫不及待直奔波斯抢金掠银(约公元635-642年)。那时波斯的大当家叫萨珊,萨珊王朝是前伊斯兰时期最后一个波斯帝国,虽然家道中落实力不济,然而仍腰缠万贯。
阿拉伯帝国强占了波斯的家产后作威作福,让波斯人痛苦不堪。及至后来阿拉伯帝国崩溃,暴发户奥斯曼土耳其捡了其大部分基业(约1517年)。这时候,几个古波斯贵族的后裔才找到机会挑门立户重振家业,建立起萨法维帝国(1501-1722年),开创了伊朗历史上第一个以什叶派伊斯兰教为国教的朝代,对什叶派在伊朗的发展壮大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从被灭到家业重振,伊朗憋屈了900多年,与阿拉伯结了仇。
在被占领期间,伊朗虽一步步被伊斯兰化,走的却是什叶派路线,与阿拉伯人中占多数的逊尼派唱的不是一个调调。双方向来喜欢互掐,伊朗只要抓住机会就损逊尼派。例如,斋月期间朝圣出了点儿事故,伊朗就能借机好好骂一顿沙特。
话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土在17世纪达到顶峰,那时它几乎征服了所有阿拉伯国家。但也是在17世纪,帝国开始衰落,及至20世纪初最终瓦解。在帝国解体过程中,阿拉伯大家族开始分裂,最多的时候曾经同时冒出千八百个国王领主(埃米尔)。
在各国混战中,一个老家在阿拉伯半岛的汉志(今沙特西沿海地区,因管辖圣城麦加和麦地那而闻名)穷小子励精图治整军经武,最后把内志(今阿拉伯半岛的中心地区)国王穆罕默德的后代(伊斯兰世界的“圣裔”家族,今天约旦的哈希姆家族)赶出了麦加和麦地那,统一了汉志和内志两地,隐然当上了大家长。
1932年,他以本人名字改国名为“沙特阿拉伯”。管辖着两大伊斯兰发祥地,圣城麦加和麦地那,沙特国王最得意的头衔是“两大圣地的仆人”,其次才是国王称号。
由于国土面积在阿拉伯世界相较庞大,又掌管着圣地,沙特顺理成章成为逊尼派阿拉伯世界的大当家。
2、海湾战争:旧恨未报,又添新仇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后,原本是荒漠一片的中东突然变得重要起来。海湾地区的黄沙漫漫之下涌动着工业之血——石油,使海湾地区的穷小子们一个个突然变得阔绰起来。不过让他们不爽的是,世仇伊朗也有油,一样顺利发家致富了。
更让海湾小子们恐慌的是,伊朗虽然改了名,不叫波斯了,却不忘恢复波斯古国的大国风蕴。在经历了被征服和差点被英俄瓜分的历史灾难后,历代伊朗统治者都不忙于做土豪,他们把卖石油赚来的钱投到工业上,坚定地走上了现代化工业立国之路。
本来这也不算打紧,直到发奋图强的伊朗巴列维国王在推行现代化过程中不小心把自己玩坏了,让宗教领袖霍梅尼得了天下。霍梅尼掌权后,迫不及待向其他阿拉伯国家输出“伊斯兰革命”,包括以什叶派的意识形态改造国家,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原教旨推行社会伊斯兰化,禁止西方文化并将美国和以色列列为头号敌人。
尤其是最后一条使伊朗和美以结下了梁子。而在伊朗国内,革命的后果导致大批旧政权的高级军政官员遭囚禁或处决,王室财产被没收,富人们纷纷出逃。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输出,无疑让逊尼派的海湾君主们恐慌不已。
海湾君主们不得不抱团对抗伊朗。那时候伊拉克的萨达姆还没成为伊拉克之主,但已是司马昭之心。海湾君主们借此唆动萨达姆发动了“两伊战争”。十年血战让伊朗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但后来,萨达姆居功自傲,认为两伊战争中自己为大伙出了大力,想赖掉欠下的“海合会”国家债务,引起各国不满,又触发了一系列战争。海湾君主国就此与伊拉克决裂,失掉了一个抵挡伊朗的力将。当然,这是题外话,暂且不多说了。
3、阿拉伯之春:伊朗式民主VS沙特式专制
几番折腾下来,“海合会”的君主们彻底恐慌了。倒霉的事简直一桩接着一桩。
先是伊拉克。海湾君主国和萨达姆闹翻了,没关系,有大哥美帝在。美帝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在伊拉克搞起了民主。但糟糕的是,一人一票的选举让伊拉克占多数的什叶派挺直了腰杆,组建起了什叶派政府。伊拉克本来将伊朗和沙特隔开,可谓双方之间的防波堤。但如今,走了萨达姆,又来了什叶派的政府,还是跟伊朗一伙,海湾君主国为此愁眉不展。
其次是美帝。美帝虽是沙特盟友,但保守的沙特仍然不爽美帝的一些文化。自从美军开进海湾地区,先是女兵开着车满街溜达,刺激了当地人的观念变化。原本没有丈夫批准妻子就不能出门的沙特,居然出现妇女开车上街示威的现象。对此,沙特的大老爷们只能:What are you弄啥咧?!
也有不忿美国价值观的“愤青”如本·拉登之流搞出了一个基地组织,对美国发起了9·11恐怖袭击,全世界为之哗然。美国一番“反省”后,认为这是自己没有在阿拉伯世界推行“普世价值”的错,于是大搞颜色革命,发动了旨在推翻各国专制政体的“阿拉伯之春”。
沙特挺高兴,觉得浑水摸鱼的机会又来了。为啥?因为沙特最讨厌三件事,第一叫做“什叶派”,第二叫做“共和国”,第三叫做“世俗化”。叙利亚的什叶派巴沙尔政权,打着“共和国”的旗号,没事还搞搞世俗化;南边的也门由什叶派的萨利赫掌权,沙特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但却不好下手。
这下机会来了,沙特故伎重施,以支持逊尼派“搞民主”为名,对叙利亚和也门给钱给枪忙得不亦乐乎。有钱就是任性!沙特楞是把也门的萨利赫撵跑换上了逊尼派的哈迪,后又让叙利亚内战热热闹闹打了起来。
沙特有多有钱?曾经有个笑话说,有一段时间沙特和埃及化干戈为玉帛共同对付以色列,埃及的革命领袖纳赛尔问沙特国王:“据说您为了搞掉我,给了暗杀组织100万美元?”沙特国王长叹一声道:“兄弟,对不住啊,其实我当年出了200万来着……”
有钱归有钱,任性归任性,可是闹着闹着,沙特发现,伊朗没闲着啊,毫不含糊力挺什叶派小弟们跟沙特掐得紧啊。伊朗自持是正牌的“伊斯兰共和国”,自称是中东或西亚最民主的国家。
作为一个多党制国家,伊朗有着较为发达的选举制度,选举结果能在相当程度上反应真实民意。就凭这一点,伊朗跟什叶派小弟们说:“看看哥,搞民主没那么可怕。”于是,巴林的什叶派群众也顺应潮流要搞民主了。
巴林是沙特的众小弟之一,国民以什叶派为主,但王室是处于少数地位的逊尼派。就在巴林王室慌忙来求大哥沙特帮忙时,沙特国内几个什叶派占优势的地区也开始闹腾起来,而1月2日被处决的教士尼米尔就是其中的领袖人物。
4、中东乱局:什叶伊朗死磕逊尼沙特
说起来,伊朗支持的也门什叶派胡塞武装算是出息,打着打着就从游击队变得比逊尼派政府军还凶猛了,差一点控制了也门全国。
也门的逊尼派政府是沙特给扶上去的,如果压不住这个茬口,沙特势必要在小弟面前丢份儿,大哥的脸面没法搁。因此,沙特一边大骂伊朗不但干涉也门,还“输出革命”想把巴林变成“伊斯兰共和国”;一边放下千金之躯,亲自出马,先是帮巴林国王镇压什叶派的抗议运动,然后拉着“海合会”的小弟和非洲穷亲戚苏丹出兵也门。
沙特的脸被自己打得啪啪响。作为绝对专制的国家,他先是以“支持民主”的名义捧哈迪上位,然后又因为哈迪被胡塞武装打得地位不保而出兵也门,镇压也门“民主”。这种奇怪的“人格分裂”在国际关系上怕是并不多见。
我们经常说穷得就剩下钱了,说的就是沙特这种土豪。沙特打着打着,非但没有让胡塞游击队偃旗息鼓,反而让其越发生龙活虎。土豪有钱,所以装备精良。但随着战事吃紧,这些精良的装备,诸如美制武装直升机,法制主战坦克等悉数成了胡塞武装的战利品。沙特领导的剿胡塞“海合会”联军几乎成了给胡塞输送战略物资的“海合会物流团”。
胡塞武装越挫越勇,几天前,沙特甚至差点丢掉南部的几个省。库叔一直很好奇,胡塞武装有没有本事杀进圣城麦加和麦地那?毕竟从地图上看,距离并不算远。如果胡塞真的如此勇猛,那将是自公元661年第四任哈里发阿里死后,一千多年来什叶派首次控制圣地。到那时,不知沙特王室是能还否坐稳当?这将是一个脑洞大开的场景。
话说回来,伊朗一边支持包括胡塞、阿萨德在内的什叶派小兄弟,一边发动宣传战,大揭沙特纵容极端主义的老底。例如,极端组织ISIS似乎跟“海合会”的土豪们有点不清不楚的小暧昧。或许伊朗的宣传攻势起了作用,美帝的政坛新晋笑星特朗普和德国副总理都对此批了沙特一通。
以前,伊朗因为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反美国价值观,遭到西方的集体封杀。众反伊朗的海合会君主国以此成为西方盟友。而今,伊核协议签署,伊朗承诺放弃核试验,不造原子弹了,以此换来西方解除制裁。
解除制裁意味着伊朗将拧开大油管汹涌挣钱了。这无疑又给操纵原油市场得心应手的沙特出了一道难题。本来被制裁穷哈哈的伊朗,已经让沙特应付起来头疼不已;如今解除制裁近在眼前,眼看伊朗的钱包即将鼓起来,沙特坐如针毡。
5、断交:冲动是魔鬼,沙特自食其果
如此多的积怨,沙特恐怕早就想找个由头发泄一下。这不,处决尼米尔本属于沙特内政,不想却让伊朗如此激动,以致民众冲击并火烧沙特驻伊使领馆。如果这都不算发泄的合理口实,还有什么能算呢?于是,简单交涉无果后,沙特宣布与伊朗断交。沙特的断交行动还造出了点儿声势,几个跟着他在也门受苦受难的“海合会”兄弟也相继采取行动呼应老大,弄得海湾局势一把又紧张起来。
这里需要插说一下“海合会”的奥秘。“海合会”,全称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立于1981年,成员国包括阿联酋、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等6国,其实就是海湾石油土豪们的小俱乐部。其成立的目的除了操纵油价多赚点钱外,主要还是抱团取暖齐力对付伊朗,怎么看怎么像当年欧洲的“神圣同盟”。
此外,中东地区还有一个“阿拉伯国家联盟”,简称“阿盟”,成立于1945年,囊括了地区22个阿拉伯国家。由于阿拉伯世界教派纷争,“阿盟”内部并不团结。
前文提到埃及和沙特曾为共同对付以色列而关系密切,但最后同盟崩溃,埃及竟负气出走独个儿去跟以色列讲和。在这种情况下,君主专制的沙特对那些没事就搞共和制的阿拉伯国家没法放心,只好在1981年再立山头建个“海合会”,自封山大王,带上几个都是玩君主制的小弟以保证安全。
然而,沙伊断交,除了“海合会”的铁兄弟,国际社会没人叫好。欧盟立刻发表声明要求双方不要再闹了,德国尤其一马当先,跑出来批沙特不该挑起事端;中国也一如既往,好言相劝都别闹了,老老实实来谈判;俄罗斯普大帝更是笑嘻嘻地说自己愿意当和事佬。
欧洲和中国各打五十大板的中立态度,沙特并不在乎。而普大帝不仅在叙利亚战场上没少往沙特支持的小弟脑袋上扔炸弹,还跟伊朗打得火热,最近还联合成立了一个巴格达反恐中心。沙特怕是难以听信普大帝的话。
沙特最在乎的仍然是美帝的态度。一直以来,沙特都拿美帝当靠山以平衡地区力量。然而这一次,山姆大叔竟然没有向着沙特,同样呼吁两边克制冷静!从前,山姆大叔直呼伊朗为“邪恶轴心”,说伊朗是个“邪恶的流氓国家”,流氓做的事都是错的。如今,山姆大叔一反常态保持中立,沙特顿感自己当小弟却没有大哥罩,其中的悲凉和恐惧只有自己才知道。
看似合理的断交理由,为什么遭来国际社会的反感?原因很简单,突然搅局的沙特若把事情闹大,势必会干扰美国和欧盟在中东反恐的部署。美国的外交政策从来都是国内政策的延伸。眼下,极端主义的追随者在美国开始制造恐怖袭击,美国国内最关心的就是反恐。因此,对于闹事要搅局的沙特,美帝自然不会给他好脸色。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有些事情应该不言自明了。两个中东大户交恶会引发大战吗?基本没戏。一方面,也门战事中,沙特带着弟兄们装备精良尚且打不过也门的游击队,更何况要去对付一个武装到牙齿的伊朗呢?所以沙特不敢打。
另一方面,伊朗一直保持冷静,在也门也相对克制。因为他很清楚,如果事情闹大,美国最后仍然会给沙特站台,不会让中东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当然了,也许双方闹着闹着可能“擦枪走火”。那也没啥好担心的。“走火”嘛,也就是响一声两声的就拉倒了。
6、中国:更合适的调停人
沙伊断交,闹得沸沸扬扬,对中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会。一方面,作为沙特和伊朗的大主顾,我们跟双方在许多领域都有合作;而紧张局势拉高了油价,可能会影响我们在当地的航运便利以及投资合作,这些都是我们不想看见的结果。
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我们在双方之间需要做到不偏不倚,所以我们其实是更合适的调停人。如果我们能够利用联合国的框架,整合各国敦促双方降低紧张局势的愿望,引导他们认真谈判解决这个冲突。这对于我们展现大国影响力,践行和平外交政策,将是一个好机会。
(本文来自瞭望智库。作者千里岩系瞭望智库特约国际观察员)
责任编辑:林杉 SN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