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05月24日14:45 新浪智库

分享

  作者:孙北国,创联新农业智库创始人,首席研究员

  [导读]

  “十三五”已开局,主粮“三农”的路到底要怎么走?“十二五”期间,“三农”进步缓慢。以增加土地面源污染为代价的粮食连年增产还留下了国库爆仓、压低粮价的政策后遗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没有增加,农村在继续凋敝荒芜,亟待变革。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总纲领。新常态背景下,落实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进行发展路径的顶层设计创新、找到“三农”协调发展的突破点、找到新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的“抓手”,绝不能再隔空喊、再推着干。

  “五大发展理念”在“三农”重大发展理论和重大发展实践上还没有得到卓有成效的贯彻和落地,更需要通过进一步理论联系实践角度去理解其内涵,才可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系统的“新三农”发展路径的顶层设计。

  [正文]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特别适合我国的国情、农情和民情,对我国主粮“三农”的未来发展更具有非常重要的理念引领和标准检验的双重价值。

  “五大发展理念”之三的“绿色”理念,不仅对营造绿色生态农业、大美宜居乡镇、和谐生态环境等显性的生态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指引作用,更是全新经济发展时代下,中国农业现代化和“三农”问题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理念,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全球环境保护的响应和承诺。

  “十三五”已开局,“三农”亟需变革,亟待创新。“五大发展理念”之“绿色”理念,作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路径的顶层设计理念,为“三农”发展提供了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发展原则、发展策略和发展保障的施政和建设纲领。

  一、食品安全危局触目惊心

  1、镉大米问题。2011年2月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的潘根兴教授对中国六个地区市场的170多个大米样品进行了随机的采购和科学调查,结果发现有10%的市售大米存在着镉超标的问题,而人长期食用含镉的食物会引起骨癌。 

  2、山东蔬菜。“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被称为绿色蔬菜第一品牌。但2012年8月曝光,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激素等,土传病虫害加重、土壤理化现状恶化、土壤次生盐渍化以及自毒抑制等问题已非常严重。 蔬菜基地菜农都不吃大棚菜。

  3、水果滥用激素。香蕉吃起来一股生味;芒果闻不到香味;草莓、樱桃颜色漂亮吃起来没味儿等问题都是膨大剂、催红素和催熟剂等化学激素“美容”的结果。水果滥用激素,长期食用催熟的蔬菜水果,和食用含有激素的肉类快餐、保健品一样,会导致一些小孩发育紊乱的严重现象。

  4、果品保鲜的毒化性技术。市场上总能见到金黄诱人的芒果、色泽红润的荔枝、溜光锃亮的苹果……而其鲜艳的背后却隐藏着危机!监管不当过量使用或者使用非法添加剂导致残留超标,严重损伤人体肝肾功能,危及健康。

  5、毒土生态失衡危害严重。生态关系失衡,引起生态环境恶化。重金属污染的增加,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质量下降,重金属病开始出现,人们身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汞、镉、铅、铬、砷五种重金属被称为重金属的“五毒”,对人有致命的危害。

  二、农田耕地面源污染成为国内最大污染源

  我国农业污染是“三农”矛盾凸显的一个重要方面,农田面源污染主要源于种植方式污染和农药化肥残留污染。由于滥施滥用农业化肥,导致农田面源污染加剧;种植方式不合理,导致农田利用率下降等,致使我国农业污染治理面临巨大挑战。

  1、农药化肥滥用

  家庭承包种植户,大多沿用了几十年的简单氮磷钾化肥+常规农药的种植方式,而且在肥药釆购、管理、施用方面并不精细,随意性和粗糙性普遍。每家农户及一些各种规模的农民合作社的种植方式方法又差别很多。真正能达到良种、良法、良机、良艺、良肥、良药配套的,还是少数。而且由于我国农药、化肥品种质量也差别很大,农民往往图便宜也让很多劣质产品进了农田,所以乱施乱用的现象更加剧了对土地和环境的污染。

  2、大量新技术推广应用面临体制制约

  事实证明,可以有效应对耕地大面积面源污染的众多先进科学种植技术,由于小规模体制不具备配套应用条件,又欠缺社会化大服务,难以在广大主粮种植产业实现落地应用,这样一方面使科技创造土地收益的增产增效潜力没有发挥和释放,另一方面,耕地面源污染的恶性循环还在加剧。

  其一,随着我国农资产业的技术进步,一些有机肥、缓释控肥、绿肥、生物螯合肥等其他新型生态肥料和新型中药制剂、生物制剂、复合制剂等毒性残留性小的新型农药技术不断出现,但其产业化的普及性及市场推广也由于多种原因落地不良,其中经营主体的体制原因才是导致优质低毒农药被降低选择的重要原因。

  其二,满足土壤改良和作物增产增效的施肥技术方案,也因多种技术流派,质量和效果也差别不一,再加上精细化配比和作业管理程度比常规的简单施肥要求高,一般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因缺乏对这些新技术的鉴定能力也大多不愿接受新技术。

  其三,虫害和病害的耐药性和反复性促使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多。由于不能规模化、区域化统一施药,造成病虫害难以很快消灭、使用药量反复加大几倍甚至更多。

  其四,由于现有农民群体的文化和综合素质,对目前国家期待的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国策缺乏深刻领会和努力践行意识,对新型肥料、农药技术接受程度相当差。同时由于农田种植经营主体碎片化,对土地实现科学化种植和生态化土地修复实际上是难以实现的。

  3、化肥农药“零增长”缺乏保障条件,污染在扩大

  农田面源污染的结果,不仅直接威胁粮食质量和粮食安全,还将对农田土地造成更严重的生态性破坏,有些污染还将造成农田不可修复,永久性失去耕地价值。发展下去就会再进一步形成更严重的江河湖泊富营养化、农药残留加剧、土地严重板结、水系绿藻泛滥等大面积生态灾难。  

  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党和政府已将减施农药化肥、治理农田面源污染上升为基本国策。但由于缺乏可靠执行的保障条件,污染在扩大。

  4、大东北黑土层逐年消失

  作为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东北黑土区总面积约3523.3万公顷,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粮食年产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粳稻等商品粮供应地,粮食商品量、调出量均居全国首位。大东北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肥力降低、不合理施肥导致理化性状恶化等问题直接导致黑土耕地数量减少、质量降低。黑土层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减少了50%,并在继续变薄。100年才形成一厘米的黑土层正以每年近0.5-1厘米的速度消失,照此速度,部分黑土层或将在几十年后消失殆尽。

  三、农村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态更需要“绿色”生机

  几十年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把农村的优良生产力能动要素像抽血一样都抽走了,粮食主产区农村的社会、经济、人文和生态环境渐趋凋敝,有国家情怀、有社会责任感、有乡村治理和农业产业化组织能力的正能量农民精英人才在现在的农村少之又少。  

  农民阶层把他们最优秀生产力要素都贡献给了城市化和现代化,多少优秀学子成为国家栋梁、多少技能民工成为建设大军、多少青壮劳力舍家弃子担当产业工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建设成就,是以农村特别是粮食种植的广大农村的不断荒芜、凋零和没落为代价的。

  我国农村资源短缺、人文生态渐趋凋敝,环境渐趋恶化……

  继农业急需将“绿色”理念落实到位的现实境况,农村也更需要在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增添“绿色”活力和“绿色”人文。

  四、生态绿色,需要“抓手”

  生态绿色、农业绿色,不仅仅需要政策导向和舆论监督,而是更需要组织化体制机制在法规监督保障条件下的有效执行和落实,才能实现高效生态绿色农业集成技术的创新与创造。

  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抓手”理念,“加大创新改革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策,现在最需要的是找到能有效执行又能落地的“抓手”,找到了“抓手”,就找到了可操作、可执行的着力点,就能打开突破口。

  “绿色”理念和“绿色”发展模式的顶层设计,必须站在更高的战略视野,更加注重市场化资源配置与宏观支持政策的吻合,必须以更大的战略突破价值观找寻“绿色”生态和“绿色”人文的最有效着力点,必须在中国最广大人的主粮种植农村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能够将“绿色”生态科技农业发展模式和“绿色”人文社会发展完整融洽的强大企业化组织的聚汇。创造出这个“抓手”,就找到了突破点。最广泛的向广大主粮种植的农村汇聚人才和组织资源并集中发力,我国农业现代化就可能实现更高远的“绿色”生态发展和更加充满健康活力的“新三农”。

  五、生态绿色,为“新三农”增添“色彩”

  1、“新三农”的绿色生态农业

  “新三农”的新农业,必须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新型土地治理体系;“新三农”的新农业,必须创建良法、良种、良机、良艺、良肥、良药综合配套的高效生态农业种植集成技术创新应用体系;“新三农”的新农业,必须构建以“科技产业化”代替现在普遍存在的“科技产品化”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新三农”的新农业,必须有计划进行轮种、套种和休耕。

  通过创新农粮产业科技“绿色”支撑方式,才能充分应用前沿农业科技研究成果,形成体制保障下可靠落地的解决农田面源污染的有力“抓手”。确保实现农药化肥“零增长”。“新三农”的新农业,将真正实现“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的高水平土地种植管理。

  2、 “新三农”的绿色大美农村

  “新三农”的大美乡镇建设,应更加体现“绿色”理念,形成生态绿色、人文绿色、建设绿色和社会绿色的协调统一。

  “新三农”的新农村,是全新理念和全新模式的,是要依据当地自然、历史、文化的积淀,选择本地区最美的自然区域建设大美乡村小镇,统筹对农村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改造;是拥有着新鲜空气、方便的交通道路和更适宜养老、子孙共乐、邻里交流的更高品质的住房结构以及配套的文化、医疗设施建设,是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和谐共建。

  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就应创造强大的政策推动力和市场感召力,推动吸引大批中产阶层下乡到农村置业。增添新农村的“绿色”发展活力。

  未来十年的新农村,将以全新理念和全新景观呈现。现今人们印象中的破败凋敝的农村村庄,将完全彻底被未来文化、教育、医疗、养老、旅游功能齐全的依山傍水的绿色大美小镇所替代,进而在广大农村实现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和谐繁荣。

  六、将贯彻落实“绿色”理念,做为衡量和检验“三农”工作成效的前提

  “绿色”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共同发展主题。与 “五大发展理念”之“绿色”理念相呼应,也与中国“新三农”建设相融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贯彻的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是实现“三农”协调发展的必须。

  农业和农村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仅仅坚持“绿色” 发展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贯彻和落实上可靠实现。

  唯“绿色”可行,唯“绿色”为上。凡是能够创造和推动“绿色”发展的就干。反之就坚决不干。让天更蓝,让水更清,不再是大众对自然环境的期盼,更应上升为衡量和检验“三农”工作成效的前提。

责任编辑:周夏莹

相关阅读

认识到生命空无,就无往不胜

只要认识到空无的道理,生命就无往而不胜。生命想透了其实与一个晚期癌症病人无异,什么都不必太过执着,喜欢干点什么事就干点什么事而已。

下一个美国超级英雄特朗普

“特朗普现象”其实是美国新教文明进入衰退期以后的一次自救。特朗普和他背后的美国群众,是对内外挑战的坚决应战,是美国文明不甘沉沦的生命活力迸发。而与之对立的建制派,则是腐朽的、堕落的。特朗普参选的结果,将决定美国未来是走向中兴还是就此沉沦。

支持年轻人构建中国科学未来

中国的科技教育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对这一点大家有广泛共识。完善体制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支持年轻人,特别是那些独立生涯起步不久、相当于国外助理教授时期的年轻科学工作者,以及当代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博士后和研究生。

当今世界的130多个共产党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有越来越多国家的共产党与社会党开始不同程度的互相交往、联合斗争。中共自1982年以来也与社会党国际和多国社会党建立联系,甚至多次派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参加社会党国际每隔三年召开一次的国际代表大会。

  • 北京还有最后一位修笔老人(图)
  • 麦当劳消毒水中毒事件拷问食品安全
  • 第一个用文字描述欧洲的中国人是谁
  • 日本漫画是如何表现“少女心”的?
  • 秦岚彻底变网红脸,我脸盲症不会好了
  • 科学家教你:如何用社交APP撩到女神?
  • 出行要划船的童话般日子(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