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03月24日17:51 新浪智库

分享

  作者:余婷婷(方塘智库文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人都有远行的愿望,行走世界,也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变成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

  旅游,也许是最令人身心愉悦,且低碳环保的产业了。春天是适合出游的季节,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全域旅游”的战略,让整个行业也和这草长莺飞的季节一样躁动起来。

  旅游业涵盖了多个层面,经济和社会价值很大。在今天,旅游业也被视作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力。早在1991年,澳大利亚学者马斯林便提出“旅游城镇化”的概念。他指出,旅游城镇是为消费而建立,而非工业产出,因而旅游引导着一种城镇化的新模式。而其所包含发展理念,如产业互动、文化传承、生态宜居等,与目前中国反复提及的新型城镇化,无疑存在高度的耦合。

  马斯林所谓的,能推动城镇化的旅游业,是有标准和门槛的。而李金早所提的“全域旅游”,又将如何与新型城镇化相互激荡呢?

  一个乡村的范本:旅游与新型城镇化

  我的故乡位于大别深处,距离附近最大的城市武汉80多公里,二十年前交通仍相对闭塞。层峦叠嶂之间,散落着星罗棋布的村庄,为适应地形,耕地几乎都挂在半山腰。受制于资源的匮乏,从1990年代开始,青年人开始外出谋生,乡村迅速走向凋敝,只剩下几位老人,迫于无奈而坚守。父母读书的小学因没有足够人数的孩子,后来沦为养猪场。故乡成为三十年快速城镇化中的一个平凡注脚。

  三四年前,变化开始发生。一群热爱户外运动的驴友,发现竟有这么一个山明 水秀,却养在深闺的地方。网上开始有了关于故乡的介绍,前来露营登山的人越来越多。随后,武汉一家颇具实力的旅游公司在实地考察之后,决定投资旅游。这片山水,被包装成“城市后花园”进行营销。2015年景区的门票收入达数百万元。

  故乡悄然发生了变化:为了更方便去景区,新的道路修通,从武汉出发,驱车一小时可达;为自驾游服务的停车场也相继落成;游客增多,有住宿和餐饮的需求,一些在城市积累了财富的人,开始还乡,投资建设起休闲农场和度假山庄;新型的超市也开始出现了;从前被村民抛弃的老宅子,也挂上了历史保护建筑的牌子,吸引游客到村子里来,进而产生消费……

  村民们以采石破坏风景、影响旅游业发展为由,反对当地政府兴高采烈引进的采石厂,甚至闹上了法庭,此外,污染河流的采砂厂也遭到了抵制。这些都是乡政府数年前兴高采烈迎进来的企业。

  在城市里居住近20年的父亲,倦于大城市的污染与拥堵,也发出田园将芜胡不归的感慨,谋划着还乡打理茶园。春节期间,我随父亲回家,回乡的人较往年多了许多,废弃多年的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又重新被拾起,村民微信群里的直播,勾起许多游子的乡愁。

  如果良性地发展,在我可预见的未来,人口会重新向故乡的村落聚集;围绕旅游业的新业态会出现;向城市标准靠拢的医院、学校也可能相继出现;而那些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习俗也会随之复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在被问到什么是“城镇化”的时候说“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就地融合,去大城市化的过程。”他还说道:“对农民来说(城镇化)就意味着骑自行车就能非农就业,不用支付极大的转移成本。”依据温教授的观点,故乡的命运变迁,或成为旅游推动的城镇化的一个注脚。 

  1991年,马斯林在对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和阳光沙滩的城市化发展历程进行研究之后,明确提出了“旅游城镇化”的概念,他指出,旅游城镇是为消费而建立,而非工业产出,因而旅游引导着一种城镇化的新模式。

  在国外,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城市化的都市不在少数,较为典型的有奥兰多、拉斯维加斯等。而在中国,也有阳朔、大理和丽江等地,其城市发展均高度依赖旅游业。

  西方学者研究认为,旅游城镇化主要两种模式:一是顺应当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潮流开发了新的旅游景点;二是生产制造业中心被作为新的旅游景点而得到再发展,促进工业化城镇的转型。从这一点看,旅游城镇化与中国所提出的新型城镇化高度耦合,囊括城乡统筹发展,与城市的质量提升。

  就我故乡的例子而言,即是由旅游推动的一种城乡统筹的路径:在大城市周围,打造环城游憩带,形成依托小城镇、旅游区、村落而发展的休闲带。这个地带,是未来田园城市建设中的城市的组成部分,是新型城镇化中最为有特色的部分,是旅游城镇化的重点内容。

  全域旅游为旅游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

  中国城镇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产业支撑,从农业到工业再到第三产业,选择什么产业作为区域内的支柱性产业,是新型城镇化面对的最大难题,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旅游业虽然对城镇的景观、人口、地域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巨大影响。但是,旅游是否能够作为城镇化的产业支撑之一呢?

  据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课题组2015年7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2014两年旅游产业对GDP直接贡献都超过7%,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都超过10%;旅游产业间接带动增加值超过15000亿元,对GDP增长拉动点数在1%左右,对GDP增长率贡献超过10%;在间接带动各产业中,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其中交通运输、住宿、旅游购物、餐饮等四个行业对旅游业增加值贡献近90%。

  此外,根据国际旅游规律,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就会步入成熟的度假旅游经济,休闲需求和消费能力显著增强。2015年中国GDP总量达67.67万亿元,人均约合8016美元。但中国每年人均出游才2.89次,离发达国家居民的8次以上还有很大差距。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曾经大胆预测,2020年,中国人均GDP有望突破1万美元,旅游消费的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尽管如此,中国的旅游业,经历了粗犷的增长之后,仍处于较为基础的状态。最为明显之处,是狭隘的景点经济。四五年前,初次去水乡乌镇,从桐乡火车站乘坐乡村巴士,沿途所见,是毫无特色的城乡景观,几乎所有游客忽略桐乡城区直奔古镇,“轻轻的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乌镇尚且如此,类似情况在其他旅游城市则更甚。景区与非景区,无论从建筑特色、公共服务,都是一墙之隔两重天,在偏远乡村地区,则尤为明显。景点旅游相对单一的经济模式,产业链条相对简单,在产业延伸、促进就业、当地人的增收、生活品质提升方面,作用仍然有限。

  方塘智库认为,传统的、围墙式的景点旅游模式,正遭受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随着旅游次数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景区在承载游客、提供服务上越来越困难。而且,旅游的方式也已发生变革,人们早已不满足于观光式的旅游,而更渴望获得身心休闲,或像当地人一样体验在地之文化。

  在 文旅新时代里,旅游的范畴大大超越景区,旅游的服务、管理的功能,也必须超出景区扩展到城市乃至更大的区域。“青岛大虾”事件发生在非景区的街道里,但其负面影响最终却由整个城市的旅游品牌折损来背负,鲜明地说明了全域旅游、全域旅游服务、全域旅游管理等,已成必然的趋势。

  旅游产业能否真正成为一个地方的产业支撑和发展引擎,必须从现在的景点旅游模式转变为全域旅游模式。通过产业整合及集聚,形成一个泛旅游产业集群。泛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关联度、产业链,都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旅游业的范围,广泛涉及并交叉渗透到许多相关行业和产业中。

  全域旅游中如何突显旅游产业的中心地位,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以开发共享的姿态,去推动产业群落化的发展,既是全域旅游战略成败的重要问题,也是旅游城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奏效的重要问题。

  谁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城镇化,是农村人向城市居民的身份转变。人的城镇化则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外来人口的本地化,一是本地农村人口的就地融合。

  旅游推动城镇化主要有两种模式,其一是传统的制造业为中心的城市,因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产生新的业态。这一转变,必然吸引部分外来从业者,城市原本的人口结构面临调整。此心安处是吾乡,外来从业者是否在当地找到归属感,取决于地区的公共服务是否均等化、文化是否排外、管理者是否营造了安居乐业的环境。

  旅游城镇化的另一种模式,即原本为农村的地方,因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逐渐与城市均等化。在直接或者间接得力于旅游发展以后,越来越多的本地人,从务农转向从事服务业。这一转变对他们的职业理念、技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包括对互联网技术的掌握、对先进服务业理念的了解等。如果不能让本地人共享旅游产业的红利,无疑与旅游城镇化的初衷相悖。

  另一方面,在本地人口的就地融合中,也包括农村社会观念、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的城镇化转变。以厕所为例,在不少乡村地区,当地人世代所习惯的厕所,在游客眼中却是“脏乱差”。去年,旅游和相关部门甚至掀起了一场“厕所革命”。

  李金早对媒体表示:“中国景区的厕所革命在国内外引起普遍关注,海外媒体纷纷报道。比尔·盖茨基金会还主动与我们联系,愿为我西部地区厕所建设提供技术和资金援助。”如厕问题,便反映出城乡之间人的社会意识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与冲突。因此,精神层面的转换过程,将更为漫长而艰难。

  相比拆迁造城而言,造“家园”无疑更具挑战,这不仅考验政府的管理智慧和能力,更考验着新型城镇化的人文情怀,这是个需要全社会参与的过程。

责任编辑:朱志航

相关阅读

向在纽约生活五年的凤姐致敬

现在我们都说“全民创业,万众创新”,与其找一些高大上的、遥远的人,去讨论怎么创业、怎么生存,不如看一看在纽约生活了五年的凤姐。

疫苗事件,你不得不服上海

一方面,受海派文化熏陶的上海人,有着更为现代的观念,在市民的这些观念的驱动下,政府相关部门更为积极的行动,另一方面,普通市民与官员本身也受文化的影响与驱动,比其他地区更尊重规则。

要不要同情被减的国企员工?

近期有一张工人穿着工作服的照片四处流传,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有人誉之为市场化的一步,有人表示心酸,到老了被工厂踢走。

领导真好,生“病”也能创收

一些官员的“生病住院”,只要演技好,这可是分分钟都可以完成的。就有那么一些官员,每年总要生那么一次“病”——听说,掌握了文中这些「基本规律」,领导就可以快乐地前往医院了。

  • 北京疾控中心:北京市的疫苗安全吗
  • 新的菲律宾总统会改变对华政策吗
  • 二战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步枪有多牛
  • 9个来了就很难逃脱的凶残监狱行星
  • 一部边吃火锅边杀人的重庆话电影
  • 武志红:不麻烦别人也就无从建立感情
  • 日本九州宫崎的吃喝玩乐全攻略(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