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双11”

2014年11月06日18:01  新闻专栏  作者:钱报评论  

  有这么一则笑话,话说公元2014年的11月11日深夜,某小区的几十栋高层仍是家家亮着灯,没有电视和音响的嘈杂,没有夫妻的争吵,只有为抢购发出的鼠标嗒嗒嗒声。这时,小区传达室的王大爷点上一根烟,默默地关掉了小区总电闸。据说,他这轻轻一拉为小区业主挽回了上亿元的财产损失,还有附近无数快递员的生命,让他们不至于为送那么多的快递而过劳死。当这样的笑话频频出现在你的朋友圈时,说明“双11”来了。

  对于即将到来的“双11”,北京市工商局特别发布“双11”警示,电商必须保证及时送货和退换修服务。工商总局此前也约谈了10家大型电商,要求全面梳理近期网络商品价格,防范电商用“先涨价后降价”方法虚构优惠促销,也不得虚构成交量、成交额。一个什么样的“双11”比“双11”本身应该更来得重要。

  我们需要一个实在的“双11”。“双11”,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消费者的目光,勾起他们的消费欲望,就是因为打出了大幅打折的大旗。攒了很久的消费欲望,在看起来十分诱人的价格面前终于有了释放的空间。可常言道,买的没有卖的精,有交易的地方就有这条真理在闪光。以前传统商场搞促销,也不是没玩过先涨价后降价的把戏,把闻风而来的消费者唬得一愣一愣的。现在进入电商时代,在“双11”的促销里也难免泥沙俱下,萝卜快了,总有人不洗泥。之前的“双11”促销,也存在着不少商家刷单、以次充好、特价商品只能看到不能买到等问题,这些坑,需要靠政府的监管之手去填平。

  我们需要一个理性的“双11”。一年又一年的“双11”变成了消费者狂欢的节日。通宵购物、彻夜抢单,付款付得老公手抖,快递忙成“狗”,这是“双11”的常态。可是在这种不眠不休的购物中,难免会过分冲动和亢奋,很多人不由自主地加入了“剁手党”。很多人的购物车上装得满满的,可是回过头来一看,很多买的东西都是自己不需要的,或者买了以后基本用不着的。在打折的诱人光环下,一时手快买了下来,事后懊悔也没用了。在理性消费的前提下,那些天量的成交才没有水分,才能真正反映网民们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我们需要一个安全便捷的“双11”。“双11”的火爆也让一些不法分子嗅到了商机,一些钓鱼网站、针对手机支付的恶意软件等纷纷出笼,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小损失。另一方面,“双11”的火爆给物流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方便快捷本来是网络购物的优势,但是被挤爆的物流带给消费者的却是不愉快的购物体验。

  很多人都有印象,“双11”这个节日,在前不久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被李克强总理谈及。李克强称电子商务发展造就的“光棍节”,掀起了网络购物热潮,是消费增长的一大亮点。当传统购物方式日渐式微,电子商务蓬勃崛起之时,政府部门的目光随之转向,因时而变,扫清网络消费的障碍,营造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的环境,值得赞赏。“双11”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整个网络购物现状的一种聚焦与缩影,拥有什么样的“双11”也就意味着我们拥有怎样的电商时代。

  迎接和拥抱这个时代,需要政府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双11 消费者 电子商务 购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