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治理雾霾,我有点杞人忧天

2015年03月01日10:58  新闻专栏  作者:毒舌的毒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毒舌的毒 西坡

柴静柴静

  朋友圈和微博同时被柴静刷爆。自古红颜是非多,虽然从比例上看赞扬之声是压倒性的,但一些非议也出现了。

  主要的非议还在柴静一贯的叙事风格,说她“拿孩子说事”、“煽情”等等。孩子没出生就有肿瘤是否是雾霾害的,其实柴静并未下定论,她借此强调的只是,因为有了当母亲和照顾孩子的经历,所以在面对雾霾时更不能忍,所以发起“一个人的战斗”。公共言说目的就是调动公众,拿个人经历做引子,搞些小煽情(采访小女孩有没有看过蓝天)、小金句(“有义务没权力”)都是正常的手段,视频整体还是克制的,主要以援引专家、机构的观点和数据为说服力。至于那些拿赴美生子做文章的声音,回骂一句傻逼就得了,不值一驳。

  对于一直关注雾霾新闻的人来说,《穹顶之下》没有太多新料,但对普罗大众来讲,这是一次系统、靠谱的雾霾知识普及。至于它实际的动员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但到现在为止,视频播放已接近600万,影响力不容小觑。从这个意义上讲,同样作为媒体人,我很敬佩柴静,同时感到一丝惭愧。

  然而在暗下决心向柴静学习多做扎实工作的同时,我心里浮出一些担忧。从目前的阶段来看,我的担忧很可能被视为杞人忧天,但从长远来看,未必不会成为现实。因此在这儿和盘托出,与诸君交流。

  正如柴静在视频里讲到的,雾霾并不是这两年的新生事物,只是这两年才引起注意罢了。而最关注雾霾的,显然并不是农民、富士康员工乃至环卫工大爷,而是城市中产、文艺青年、富豪老板(钢厂老板等除外)。后者是这个时代最有话语权的(当然除了D),他们脱离温饱阶段,不管有没有户口都已将双脚迈进了城市大门,但他们也只是为自己代言。制造雾霾的“落后产能”及附着其上的人群,在舆论场并没有属于自己的话筒。不说话不代表他们不存在。但没有话语权就意味着他们有可能以“为时代让步”的名义被牺牲掉。

  要治好雾霾,不可能只靠公民举报污染源,人们期待的是通过民间呼吁让政府接棒,大刀阔斧、真刀实枪地治起来。如果政府不接棒,再多的微博转发都是徒劳。但我担心的,就是政府会怎么接这根棒。

  还记得那句“希望并相信apec蓝永远保持下去”吧。人们发明“apec蓝”这个词,本意是为了讽刺“apec蓝”实现途径的简单粗暴,但这个词被收编之后,成了彰显意志与能力的褒义词。假如D下定决心要收编雾霾这个议题,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真的会是好事吗?

  首先,“治理雾霾”会被写入各种讲话、文件、报告、精神,层层传达、层层表态,成为官员政绩考核重要指标。新华社发系列报道,人民日报配系列评论,各大门户网站制作相关专题挂在显要位置,形成一种“全国一心战雾霾”的气势。

  “打老虎”之后,“除雾霾”也许就成为下一个执政主题。而我们知道,如果D把一项议程设为新的合法性来源,那么任何杂音都会被清理地一干二净。到时候如果有记者想关注一下河北小钢厂职工的出路,估计很难发表,即使发表也会遵循严格的口径。

  我们甚至可以设想,到时候春晚会出现一个小品,叫《落后产能》。巩汉林和黄宏饰演唐山的两名钢铁工人,在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运动中相继失业。巩汉林一直没有找到工作,牢骚满腹,抱怨老板抱怨社会抱怨北京小资。这时候,黄宏出来现身说法,慷慨激昂地讲述一个小钢厂工人再就业的励志故事:从一个制造PM2.5的帮凶,摇身一变成为高科技行业的一员——贴膜boy。最后,在“治理雾霾,人人有责,牺牲你一个,清洁千万肺”的嘹亮口号中,巩汉林幡然醒悟,痛悔前非,下定决心,重新做人!

  我是在做梦吗?别忘了,类似的梦在十来年前就是现实,把“治理雾霾”四个字换成“国企改革”就是了。记住,环保是需要成本的,谁最可能付出或被付出,显然是最弱势的一方。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柴静 雾霾 穹顶之下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