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曾雅娴
今天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一个触动,我住的小区里一个大约八九岁的小男孩在溜冰玩,把一位老太太撞倒了,当时小孩却没有把老人扶起来,我想搭把手扶老太太的时候老太太自己站起来了。于是我问小孩为什么把老奶奶撞倒不扶起,你们猜小男孩怎么说?小男孩说:“不可以扶,因为爸爸妈妈说过老人会耍赖骗钱。”我当时的心情简直是五味杂陈。
孩子的世界是父母真实世界的倒影,可以想象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小孩,他的价值观一定是扭曲的,不仅没有尊老意识,还对周围的一切充满着恶意的怀疑。
而老人,一个原本弱势的群体,我曾经亲眼目睹过公交车司机不愿意等还差两步就可以上车的蹒跚老人,我也听到过年轻的女孩和同伴抱怨自己的外婆好啰嗦又没记性,要租房子到外面住躲清静。如今老年人的“老”成为一种“原罪”,仅仅因为几个坏老人的例子,便让老人这个需要被尊重的群体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伴随而来的是整个社会人们对待老人的态度——已经到老人出街大家都要小心翼翼的地步,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寒心。但义正言辞的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不是老人里有坏老人,而是每个年龄里都会有坏人!
当一个三岁的小孩子生气甚至朝大人的脸上甩一个巴掌时,人们会觉得这个孩子是无辜的甚至是可爱的,至少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孩子的“小”,幼稚便得以合理地存在,人们便可以用全部的耐心甚至是溺爱来对待他们。
但当人们辛苦许多年后渐渐老去,重新回归了“孩童”一样的弱小,词不达意,没轻没重,甚至因为害怕被冷落而重复一些句子,却非但得不到的同样的耐心和爱心,还有可能被旁人嫌弃,这显然是对老人的不公平。
其实说起来我们都知道,老人老了就是“老小孩”。所谓老小孩就是人老到一定状态的时候,性格就像小孩儿一样不懂事,天真任性,喜欢别人哄着,甚至喜怒无常,我们面对这些老小孩需要做的应该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多一点耐心与宽容,而不是只会批判。
每个人都会慢慢老去,不管你今天是18岁还是28岁。生命永远无法更改的排序就是生——老——病——死。老,排在每个人都会历经的第二位。老就会有很多无能为力,老了多病甚至会无法自理,甚至有一些老人本身已经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因为家人的忽略而没有得到关注和治疗。
我们的父母长辈就是今天的老人们,当初像我们对待自己的宝宝一样耐心抚育我们,有的老人现在仍然在为孩子结婚买房买车补贴费用,现在仍为孩子照看孙子孙女,洗衣做饭当免费保姆!如今却没有多少人能像对待自己的宝宝一样耐心哄哄他们,可当他们心安理得享受老人带给他们的照顾与便利的时候,却巴不得这样的老人越多越好呢。
当他们有一天不能再照顾孩子不能再给自己帮助,已经在慢慢老去,开始需要他们的耐心与照顾,他们却觉得老人这里不对那也不对了,觉得老人像孩子一样不懂事太无理取闹了。
中国式父母总是孩子的债里永远也翻不了身的,中国式的孩子们却多数享受着四个老人骄纵一个孩子的待遇,他们极少学会付出,永远都在索取。等自己翅膀硬了的时候却不懂感恩,以为给老人一点零花钱便是孝顺了。
所以我们常看到的例子是在医院,一个小孩感冒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大家人忙得热火朝天,而有的老人,病入膏肓,正是孤独悲伤恐惧的时候,病床前却冷冷清清,没有半个人影。
《新周刊》427期《28万老人老无所依》里有个例子,,73岁的老人朱本能死在了出租房里,三天后,他才被破门而入的房东发现。这是多么令人心酸的晚年。我想当老人离开的那一瞬间,不是他的身体先变冷,而是先寒凉了他的心!他在翘首等着孩子来看他最后一眼,可是他的孩子却等着带放假的孩子去旅行,等着和同学聚会,却唯独没有想到等着先去看一看老父亲。
人老了,确实会有一些必然存在的缺点,他们会变得不自信,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他们会因为孩子的冷落而比从前多疑暴戾,他们会因为身体的隐患,带给亲人一些烦恼和负担。
但总有一天,你们也会老。到那时,也许你们的表现还不如今天的老人。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会不会愿意别人说你是坏老人?会不会害怕孩子都学会冷酷来给你们不耐烦的呵斥?会不会害怕摔倒在地上,旁边的人却视而不见,没人敢管你的死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