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火而行牺牲的消防英雄必须被致敬

2015年08月14日09:30  新闻专栏  作者:王海涛  
英雄当然必须被致敬 英雄当然必须被致敬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王海涛

  1990年,尹艳荣出生在黑龙江方正县大罗密镇兴隆村。

  2008年12月,作为家中独子的尹艳荣年满18岁,成为了一名武警消防战士。他工作的地方在天津滨海新区,他是开发区支队士官,战斗员。

  尹艳荣当兵后,每年回家一次。最近他又回到了老家,在2015年8月2日,办了婚礼。他的微信封面,是他身着军装与身着婚纱的妻子的合影。

  10天后的8月12日夜晚,天津滨海新区发生举世震惊的化工产品爆炸。迎着逃亡的人们,尹艳荣与战友一起,逆行向未知的火海……13日早上,他的遗体与一些战友的遗体一起,被运往附近的泰达医院。

  消防支队的以为领导前往辨认他们的遗体的时候,掀开他们身体上蓝色的布,露出焦糊身体。他说:“我的天,没法认了……”

  爆炸的剧烈程度,相当于20多吨TNT,引发的震动,被中国地震台检测到了。“震中”,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当地很多居民当晚目睹了爆炸产生的蘑菇云,一些人发在网上的视频,震惊了很多很多人。

  13日凌晨3:52,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天津发布 天津官方的名义发布消息:12日晚11:20,天津港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天津市委代书记、市长黄兴国赶到现场,要求全力控制现场,防止次生事故发生。

  尹艳荣和他的战友,就是“全力控制现场”的过程中倒下的。

  更多的人,在13日早上醒来才在朋友圈得知天津这悲惨的一幕。但是,他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天津的媒体在这天上午保持了淡定,电视剧照常播放。

  微博和朋友圈里,尚不明真相的人们,已经开始了“致敬”、“祈祷”、“抒情”和“点蜡烛”——自从有了社交媒体,每一场灾难基本上都是这个路径。

  13日上午8:55,@天津发布 发布了一条微博,严谨地沿着这个路径引导了舆论——灾难无情,爱满津城,为滨海祈福,加油。它指出,我们能做的事情有:献血,不传播谣言,不随便去现场,不乱发表议论,共克时艰……

微博截图微博截图

  时艰当然是需要共克的,英雄当然也必须被致敬。对于尹艳荣们,祈福已经无效,但致敬却显得必要。毋庸置疑,每一场灾难救援过程冲锋在前的人,都是英雄,都值得致敬。

  但是也有相当多的人,把致敬暂且放在一边。他们更想知道,英雄的牺牲是否值得。他们认为,搞清楚了这些,牺牲才更有意义。他们认为,在没有搞清楚这些之前,就赋予牺牲以崇高的意义,等于放弃了追问,甚至他们还没来得及追问,只是在现场纪录,就已经被要求删除纪录下的影像。如果追问的缺位,真相的解释权被垄断,那么围观者的赞美和致敬,就等于帮助掩盖真相。——这个思维,有些纠结,但结合遗忘的一些灾难的结局来考量,是具有逻辑性的。这个逻辑就是——假如一场战役打响了,在未探明前方的存在陷阱的情况下,将军一声令下,士兵英勇地冲锋进了陷阱而牺牲。将军如果迅速将这种牺牲定义为英勇,那就等于将军在把自己的那“一声令下”合理化——不是有人已经自发地把消防战士的冲锋,称为“伟大的逆行”了吗?

  义无反顾冲向危险而牺牲的人们,当然是英雄。但是,一个牺牲者在定义为英雄的那一刻起,就等于被宣告了“死得其所”。我们必须向英雄致敬,可是,扪心自问,我们又无法认定他们“死得其所”。所以,作为一个围观者,对于这样的牺牲,我是纠结的,我一边发自内心想要对牺牲者表示敬意,一边又觉得这种匆忙的致敬在将导致他们的牺牲的一切要素“合理化”。

  如果,如果他们的牺牲可以避免而没有避免,那么对牺牲的赞美,会显得轻薄——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在为类似的事情重新上演埋下伏笔。如果,如果他们的牺牲是无辜的,那么最能告慰亡灵的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能够替牺牲者搞清楚,有没有人应该为他们的牺牲负责。

  当然,我还是认为,对于那些义无反顾冲向危险的人,致敬是必须的。

  我想说,愿倒下的尹艳荣和他倒下的战友安息——可是,说出这句话,我就觉得自己太过自不量力,因为我毫无能力告慰他们。我的力量,仿佛只能让我在虚拟空间里点燃一支蜡烛。我觉得这不是在告慰英雄,而是在宽慰或欺骗自己。这是一种无力感。这种无力感,受一个在现场的记者朋友的经历所传染,他拍摄的照片,被要求删除,并被拿走了相机里的存储卡。

  就是这样,即便你在现场,想要纪录倒下的英雄,都可能有人强迫你“抹掉记忆”。

  (首发公号“海涛评论”a11096988。原标题:悲伤逆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英雄 天津 消防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