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公方彬
为了弘扬主旋律,我们更愿意张扬光明面,比如讲民族文化传统,一言一敝之:优秀。搞民族虚无主义不行,因为民族自信和自豪感需要培养,民族精神力量又源于民族自信。为什么孙中山先生说中国是一盘散沙,就是因为缺少自信心和自豪感。但回避问题,对民族文化传统只是概略评价,不作理性、客观、公正梳理,其实不利于民族走向成熟,搞不好还会造成现实尴尬。
辩证思维,正视乃至揭开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性格薄弱处,甚至是劣根一面,也是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可或缺的路径和方法。盲目自信导致的可能是夜郎自大,可能是迷失于虚幻。而正视弱点才能克服弱点,这是民族走向理性和成熟的必由之路,对于化解当下的社会矛盾更有必要。
习近平提出,问题是工作的牵引,问题是时代的召唤。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同时避免小问题发展成大问题。以民主这一当下社会焦点问题为例,没有人不认为民主是个好东西,只是由于直接利益关系而导致不同态度。受西方强势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对“直选”、“一票权”充满了憧憬,这当然合乎逻辑,谁不想做自己的主人,做社会的主人?再者,规律表明,一个人没有饭吃时,只关注一件事,就是找饭吃,但有了饭吃后,更关注的是精神世界,这注定涉及到民主。虽然手中真正有了一票权后未必使用(西式民主国家,参与投票的比例并不太高),且政治的操纵力量远大于一票权,某种意义上,政党政治不过是一种高级游戏(内在的有可能是低级),但有和没有不一样,因为拥有是一种心理感觉。所以,我们为越南、缅甸改变选举模式而心生羡慕,对印度这样的人口比我们多,文化水平比我们低,贫富悬殊比我们大,但他们都采取了西式民主模式,中国为什么不能?
依照惯常思维和传统话语系统,很容易作出一个基本判断,中华民族更优秀,中国经济更发达,中国共产党更伟大,更无私,因而中国较周边国家更适应西式民主(假定那是迄今更民主的制度),或更能创造出较世界更先进的民主制度,而现实看却存在较大差距,并且较自己的目标亦有很大差距?重要原因在于受制于民族文化传统或民族人文品格。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来认识问题。
与印度比,其经济和社会基础几到无法与我们相比,至少物化形态看是这样,但英国的殖民统治确实给他们留下了很多的西方价值理念,保证推行西式民主时获得更多认同。与此同时,其民族拥有很强烈的宗教信仰,正是宗教弱化了“种姓制度”与分配悬殊的危害。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太多的“痞子运动”,且长期处于小农经济社会,拥有强烈的宗法观念,和小家庭意识,如此下来便丧失了民主生长的土壤。
与缅甸比,这个长期不在中国人眼里的近邻,只是由于不久前的地震、边境冲突,尤其是刚刚发生的民主选举而进入视野。即使缅甸太多的落后,至少有一点是中国人所没有的,就是宗教信仰造就的心态平和,纯朴善良,讲公德。不久前公布了世界慈善排名,缅甸超越美国排名第一,中国由倒数第八下降到第四。这不是能否搞民选的核心指标,但一定是生长民主精神的人文基础。
与越南比,虽然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但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区别很大,特别是他们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受法国殖民影响,所以,其独立表达意志方面,其实比我们高得多,比如,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议事时,敢于和善于提出不同意见,就是我们很多人做不到的,而这又是民主的重要条件或表现形式,等等。
看一下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从延续能力上讲,绝无仅有,但确存在低层次循环现象,比如,每一次农民运动都是把文明拉回起始阶段。中国有几大人文缺陷影响着民主进程:一是等级制度和仰视权威,没有独立人格,就没有独立思考,因而也就不存在独立表达;二是缺乏公德意识和契约精神,遵循胜王败寇的逻辑,就不会追求民主争取;三是以我中心的功利主义,就不会生成担当和自我牺牲,因而也就没有推动真正的民主的动力,更愿意借用民主的旗号达成自己的目的,一旦实现就会压制民主,这几乎成了一种“周期率”。这大致与中国历史上的反腐相似,每当执政者推行反腐,赢得的是一致叫好声,但这还不是源自公平正义,而是失衡心理。中国人更习惯于潜规则,且存在着以我为利益核心,在台下喊反腐,一旦掌握了权力就开始想尽一切办法搞腐败。所以,民主不扫清外围,不解决制约因素,即使推进也可能半途而废,这样的教训在中国近现代可以找出很多例证。
上述分析,决不意味着笔者反对民主,恰恰相反,希望以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民主进程,共产党是打着民主的号召起家的,现有的宪法和核心价值观也都在张扬民主,这里强调民族人文基础抑制民主进程,主要还是提醒人们在要求民主的时候,要反问自己,我追求什么样的民主,我能够什么样的民主责任,这应当更基础,更实在。
总之,中国的大国道路,需要大国国民,而大国国民是需要启蒙的,这方面我们似乎尚未开展,在一些方面和一些领域蒙昧主义似乎正在兴起,这是需要警惕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