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创新,竟靠老头老太供养?

2015年12月11日09:15  新闻专栏  作者:观察者网  
“e租宝”是中国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一个缩影 “e租宝”是中国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一个缩影

  文/何处击

  击哥在度娘里搜索了“e租宝”三个字,你猜猜,正文边上出现了多少家类似P2P平台的广告?28家。

  再搜索下“投资理财”,在一长串推广链接下方是一个“高风险低收益理财产品大全”,来源是百度财富,其中有大量100元起投的年化收益高达15%以上的产品。这其实就是当下中国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一个缩影。

  找一两家知名的VC投资,彰显自己是互联网创新力量并且不会跑路,接着去几个大传媒平台投放广告,如百度、央视、央广等,借他们的信用背书,然后发行一些风险极大的产品却包装成“低风险高收益”,再然后到线下开各种理财会,紧盯中老年人口袋养成他们不断往里面投资的习惯。

  最后呢?最后一般有三种情形。其实击哥也愿意相信,这帮创业者大部分是不想跑路不还钱的。他们最好的出路是,刚开始的资产收益其实覆盖不了资金成本,但是依靠长期经营占有了市场,用户开始接受较低收益的投资标的,而标的资产的质量良好,最终实现平台“生态化”。

  第二种情形是,投资者始终要求较高的年化收益,而根据风险定价原则只能匹配一些较高风险的资产,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成长,某些风险较高的资产并没有出事,或者出事了一部分,但剩下一部分的高收益覆盖掉了这批坏账,那么,平台也算是“健康”。

  第三种自然不必说了,就是类似“e租宝”的结局。遗憾的是,击哥认为,现在的局面发展下去,这批平台会越来越倾向于“e租宝化”。

  首先,大环境不支持前两种好逻辑的嬗变。中国经济当前的两个主要趋势是“资产荒”和“去杠杆化”,而且这是由GDP增速下降以及结构调整带来的长期趋势。

  这必然带来两个结果,第一个结果,质量好的资产包是非常稀缺的,而融资平台是泛滥的。那么,优质资产肯付出的利息水平一定会越来越趋低,但平台为了吸引用户,要么咬咬牙自己贴钱给用户来购买此类低利率资产,要么就要花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获客,说服用户接受这些资产。这个结果是较为善良的,只有资金实力特别大的平台才肯这么做。

  第二个结果就比较坏,资产质量差的企业或个人也想借钱,那就多付点利息呗,这没什么不对,也是主张利率彻底市场化的经济学者的目标,可是问题在于,这些类P2P平台为了吸引投资人,降低获客成本,并不会告知他们资产的真实情况,一般会描述为“以往均按时还本付息”。

  然而,在整个社会去杠杆化的今天,资产质量差就意味着要不断寅吃卯粮才能生存,因为银行等渠道早已不肯通融,所谓“以往没有赖账”是建立在极其脆弱的沙地上的,只要有一点点意外发生,往往就能轻易坏灭该资产链条。

  其次,监管缺位和媒体出卖信用让劣币驱逐良币。“互联网金融创新”成为一句时髦口号后,很多事情就变得不可收拾。金融的本质其实就是资产互换和加杠杆,而这两点都是既难于事前监管,又难于充分评估风险的。

  今天我们看美国的金融海啸,实际上也是来源于“创新”,对大量高风险资产不断拆分组合,再进行保险和评级,然后形成天文数字的有毒资产。

  客观地讲,美国当初虽然乱搞,但还是比中国现在这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做派要严谨规整得多,资产保险和评级虽然在海啸面前依然不堪大用,但是在事后清理善后上依然发挥了巨大作用。

  倒过来看“e租宝”这类企业,随意描绘金融产品属性,隐瞒风险,扩大收益,投资方向不明,甚至大量地用QQ群、微信群传播,完全没有合规性可言。

  更可怕的是,在没有评级,没有事前风控的情境下,金融监管机构也一派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只要没闹到用户集体上访报警就放任自流的状态,媒体也不管自身属何性质,一味迁就客户,用自己积累多年的信用为之背书,终于让市场里的有毒资产不断地加杠杆。

  金融资产一旦可以随意加杠杆,尤其是有毒资产可以以很高的利率诱惑不明就里的群众来加杠杆时,其病毒式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而一旦发生风险,则是要全社会为之买单的。君若不信,看看半年前刚刚发生的由于杠杆爆仓引发的股灾就知道了。

  最后,也是最恶劣的环境是,在金融市场的管理上,我们看不到政府在类似管理互联网造谣的那种决心,而这两个问题处理不当对社会的杀伤力几乎是相当的。

  “e租宝”等事件出现后,击哥最担心的是出现类似平台的“挤兑”,要知道,这些平台几乎都没有计提多少资本作为灾备的,而它们又都没有国家信用作担保,一旦形成骨牌效应,必然导致大量用户本金受损。

  非但此类平台放任自流没人管,网络上大量地方“贵金属交易所”、“石油交易所”、“原始股定增”等横行,监管单位也均缺位,只要没有集体上访就无人过问。

  文末,击哥讲个亲身经历的事。某次遇到一个创投大佬聊起他投资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企业,击哥问他盈利模式何在,大佬略思忖后说:“最后都是靠老头老太获利。企业主要靠吸引不懂金融的老头老太成为客户,迅速干大然后上市,我们退出给券商投行,券商退出给打新股的,打新股的拉高,最终牛市结束的时候,股票和资产都在他们手里了。”

  如果不趁“e租宝”事件好好整顿一下互联网金融瞎创新的歪风,全社会为此付出代价的时间点,并不遥远。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风险 e租宝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