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洪巧俊
3月15日,“最具争议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这是不是预示着“铁碗施政”的时代将要终结?
仇和的倒下,似乎在证明这么一个道理,官员不以人为本,忽视或者践踏法治,无论在位时多么强悍,政绩多大,最终都会走向人民的对立面,而没有好下场。这也是古今中外所证明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有意思的是两会刚刚结束,中纪委就发布了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被查的消息,这个伴随着诸多争议的个性官员、明星官员,“昨天还参加了全国人大云南代表团的全体会议,今天便黯然谢幕,这不得不说颇具戏剧性。”
两会闭幕,仇和谢幕,如同请君入瓮,还真让中纪委省了很多事。这种快速果断地将其拿下,说明中纪委早已悄悄地在调查仇和,并充分掌握了仇和所涉嫌的严重违纪违法真凭实据。全国两会闭幕,仇和想不到自己的政治生涯也“闭幕”了。有网友说,仇和是在“两会”上被拿下的官员,堪称国内首例。这说明中央反腐无禁区,人民日报也就此发表评论称“这打破了盛会不打虎的惯例”。
说拿下仇和颇戏剧性,一是3月14日仇和还在参加两会,15日的《云南日报》头版新闻《凝聚推动云南改革发展强大动力》一文中,还报道了仇和14日下午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云南代表团全体会议的消息。这比一些贪官在会场上带走,通知他去开会拿下,更有戏剧性。一位曾经采访过仇和的媒体人,春节前还曾与仇和通过电话。电话里,仇和说,“我是被一路举报,但是我的仕途却是一路惊喜……”不知当纪委人员出现在他的面前时,是惊喜,还是惊魂?
可以说,仇和只要在官场,就会有关注。这个被称为“官场另类”的仇和,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谈论的话题。他的一路走来,无时无刻都处在争议的漩涡中,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个一直充满争议的官员却在一路升迁:从中共宿迁市委书记,到江苏省副省长,到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再到云南省委副书记。
让仇和声名鹊起的是宿迁这个地方。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宿迁是个寂寂无名的地级市。报道说,这个新建的地级市,历史太短,知名度太低,而且太穷,在江苏这个富裕省份,宿迁排名倒数。就是这样一个市,因为仇和,而迅速被人知晓,然而多数是“负面新闻”。
“仇和新政”曾经是一个多么耀眼的词语,其实这个新政就是铁碗治政。一度时期,他曾隔三差五地推出惊世骇俗的“仇式新政”,周期性掀起官场热议冲击波和媒体关注亢奋,堪称赚足了公众眼球:“全民经商”、“侵犯个人隐私问题”、“强逼拆迁”、“卖医院卖学校”、“瞌睡门事件”、“女宣传部长不敢穿高跟鞋”……争议铺天盖地。仇和从1996年起任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沭阳县委书记,在沭阳进行了为期4年的“铁腕”改革。比如1998年,给教师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结果引起集体罢课,此事被央视《焦点访谈》披露;1999年,又是沭阳县,将犯有小偷小摸等行为的人,在电视上予以亮相、念检讨书,取名“沉重的忏悔”,此事被《南方周末》曝光;2002年,宿迁推行1/3干部离岗招商、1/3干部轮岗创业,政府催生了上千“官商”,这同样引起媒体集中轰炸。还有国企改制“能卖不股、能股不租,以卖为主”,再到拍卖乡镇卫生院、医院,再到出售学校,可谓“一卖到底”。
事实上这种“一卖到底”的做法,让有的人一夜暴富,让老百姓从此看不起病,读不起书。但卖来的钱可以搞城市建设,加上他的铁碗大拆大迁,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他有了面子工程,政绩大了。仇和的许多“激进改革”,实用主义色彩鲜明,说到底就是两个字:政绩。仇和的铁碗施政,忽视了法治,背离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蔡定剑教授认为仇和使用“治民之术”而非“民治”,想成为人民救星,而不是让人民自己当家做主,“很有些视公民为子民的味道”。
也正因为仇和边被争议边升官,使得他更加刚愎自用,所以他就习惯于不被理解,且只要他“看准的事情,砸锅卖铁也要做”。也只有仇和这样的官员,才会不轻易向舆论乃至民意妥协或迎合。如果仔细梳理仇和的思想,你会发现,他的许多逻辑看起来充满矛盾,甚至是混乱的,比如“中国要用五十多年,走完西方三百多年的路,怎么走?只能是压缩饼干式的发展。”这个“压缩饼干式的发展”是什么样的发展?其实“压缩饼干式的发展”,压缩的是老百姓的权利和福利。再比如“不要截然把人治和法治当成是非的两极,承认宿迁的现状的话,能不能用人治来推动法治,用不民主的方式来推进民主呢?”这是一个什么逻辑?霸道式的流氓逻辑。
当然,我们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仇和,不要因为他的倒下,就说得他一无是处。他敢言,有时敢说真话,还有担当。比如在2010年他就说过:“昆明的土地价格与周边城市都低,但是房价不低,为什么?原因是钱到了老板的包里。这是巨大的贪污腐败!为什么?因为部分官员当了老板的保护神。目前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线索,下一步会对这些官员进行查处。”记得他在昆明的就职演说中,发表了“无亲无故”、“无私无畏”等“八无”感言,据报道他的七个兄弟姐妹至今都在老家种地,这也是一件不简单的事。
不过,人都可能有他的两面性,一直扮演着中国式“清官”的道德形象的仇和,是清官吗?很快就会水落石出。那么,仇和究竟是“改革派官员”,还是酷吏呢?如果他是改革派官员,2012年,中共十八大共选出171名中央候补委员,他的得票数怎么会倒数第二?听听这些民谣或许就不难判断:“仇和望一望,拆到南关荡,仇和手一挥,拆到沂河堆”;“拆了你别哭,没拆你别笑,那是仇和没看到”……
仇和倒了,“仇式新政”也就谢幕了!
要看洪巧俊更多精彩而犀利的文请关注洪巧俊微信公众号“hqj1578”,或扫下面的二维码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