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保姆”是对世道人心的拷问

2015年12月25日09:34  新闻专栏  作者:傩送  
值得追问的是,“夺命保姆”为何连连得手? 值得追问的是,“夺命保姆”为何连连得手?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傩送

  何老太的儿媳梁女士通过一家保姆介绍所,请了个阿姨何天带到广州南沙区照顾70岁的何老太,请工时何天带表示,“如果做了几天老人就死了,也要支付一个月的工资。”梁女士没有想到,这样一句话竟然暗藏杀机。上岗不到三天,何天带在凌晨4点给老太喂了勾兑有安眠药和敌敌畏的肉汤,并注射毒肉汤,见老太还没咽气,又用绳子勒脖,天亮后通知家属老人过世。23日上午,何天带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在广州市中院受审。更加令人震惊的是,何天带供述从2013年6月到2014年12月做保姆期间,用相同手法杀害了10位老人。(《信息时报》12月24日)

  这个故事如果搬上银幕,其惊悚程度不亚于任何一部恐怖片。然而这不是电影院里的尖叫,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图景。

  一个保姆为何如此冷血、残忍?乍一看是为了钱,老人死了,干三天的活就能拿到一个月的工资,新闻标题也是“保姆贪图月薪毒杀老人”。但保姆照顾老人的月薪只有2600元,如今这年头,再穷的人也不至于为了区区2000多元就处心积虑地谋杀一个和自己无冤无仇的人,更不至于为此连续作案。

  庭审中,法官问她为什么去别人家做保姆,却随身携带大量安眠药、敌敌畏、针头。她反问法官:“你说是为什么?我早就这样了,对我有用的,我就放在行李里面。”这话细思恐极。她不像是职业保姆,更像职业杀手。基本可以断定,这是个变态杀人狂。

  有人从这则恐怖至极的新闻中看到了保姆素质问题,认为应该加强家政行业监管,抬高保姆准入门槛。部分保姆素质不高当然是一个问题,但变态杀人狂属于极个别,讨论其素质意义不大,更值得追问的是,“夺命保姆”为何连连得手?

  老人已逝,按理说不应该再往她的亲人伤口上撒盐。但不能不说,家属的疏忽大意,尤其是对老人的关心程度不够,是“夺命保姆”成功实施谋杀的一大诱因。

  新闻中透露出来的一个细节是,保姆之所以被公安盯上,不是因为家属怀疑保姆杀人,而是因工资问题起争执,加之家属怀疑保姆偷了老人财物,因此报警。警察来了之后,双方争执过程中,家属随口一句“老人家都不知道是不是保姆杀死的”,结果保姆被带走调查。换言之,发现老人死亡后,家属最关心的不是老人死亡原因,而是钱财,甚至连老人脖子上明显的勒痕都没注意到。

  其他九起保姆夺命案,假如其中有一起案发后家属怀疑到保姆杀人,后面接二连三的惨剧也就不会发生。然而家属只忙于料理后事,丝毫没想到要去追问老人的死因。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心理:老人去世了对儿女是一种“解脱”,事情就到此为止吧。

  在一个“百善孝为先”的国度,作此“诛心”揣测似乎不应该,但别忘了中国还有句老话,叫“久病床前无孝子”。需要保姆照料的老人,多因疾病缠身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而年轻人由于生活压力大等种种现实原因无暇悉心照料,但即便如此,也不是花钱请个保姆就可以撒手不管的。

  新闻中没有透露何老太是否和子女住在一起,应该是没有,否则保姆不会轻易得手。同在一个城市,却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独居,至少说明做儿女的对老人缺少关爱。此外,假如老人可以被送进社会福利机构,得到专业化的护理,惨剧也应可避免,而现实却是,据全国老龄办统计,“4亿家庭中,三分之一受到照料失能老人的困扰”,与此同时,“我国机构养老床位缺口达540万张”。

  “夺命保姆”是对世道人心的拷问,它指向个人的道德良心,也指向整个社会的保障体系。当有一天,我们老得不能动了的时候,但愿不会将身家性命完全系于一个不知是否为变态杀人狂的保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保姆 杀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