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要退出学生课本了么?

2015年12月21日09:48  新闻专栏  作者:海外网评  
中小学教材中鲁迅文章逐年减少是不争的事实 中小学教材中鲁迅文章逐年减少是不争的事实

  文/王少喆

  教育部,似乎比较容易“上头条”。17日,教育部网站上的一则声明,再次成为各大网站纷纷转发的热点。那么,这个声明说什么了呢?

  声明说,近日网上有评论,称教育部把有关毛泽东、鲁迅、雷锋、黄继光的课文,从教材中全部删除了,这种言论严重失实。声明还列举了现行教材中,以上人物相关的课文篇数,证明“教育部历来高度重视革命传统教育。”

  解码室里热闹起来,号称“小钻风”的码妹对于这则声明的因由都有些摸不着头脑,还是解码哥想起来是这么一回事儿。

  码妹:一天不学问题多,两天不学走下坡!最近放松了学习,天下事都不知道了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解码哥:教育部的这个声明,是对网上一些评论的回应。此前,在某国内知名社区论坛上,有人说鲁迅等人的作品“退出教材”,以此作为教育部放松“革命教育”的证据。

  其实,革命传统教育从来没有“缺位”。教育部此次的声明里也拿出了硬邦邦的数字:“现行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反映老一代革命家的篇目共115篇,其中有关毛主席的篇目37篇;有鲁迅作品18篇;有反映狼牙山五壮士、江姐、黄继光、董存瑞、雷锋等革命英雄人物的选文多篇。”

  码姐:既然如此,为啥还有所谓“全部删除”的说法呢?教科书又不是保密文件,都是公开发行的,查一查不就知道了么?

  解码哥:围绕教科书中的“革命传统教育”的讨论,已不是一天两天了。之前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鲁迅文章退出教材”上,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这个话题就会浮上来,被炒热一番。

  较近的一次是,2013年,人教版教材删除鲁迅的《风筝》,以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代之,引起了截然相反的意见,有人“奔走呼吁”反对,也有人“奔走相告”欢呼,分歧相当明显。

  那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面辟谣,表示在人教版教材中,鲁迅作品达到6篇,居所有入选作家之首。也有教育界人士分析,即使如此,相比于此前,鲁迅作品一度达到30多篇的“盛况”,鲁迅文章逐年减少也是不争的事实。

  有媒体统计,鲁迅作品入选教材的数量,呈现出“抛物线”式的变化,从1949年之前的25篇,到“文革”前一度达到30多篇,再到近年来的不超过15篇。从数量来看,改革开放后,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比重确有下降。

  码姐:说起来,鲁迅的作品还是有些晦涩,咱奔三的人了有时候都get不到点子上,更何况十几岁的中学生?之前有声音说,鲁迅在文坛的地位,完全是由于政治原因,是被“架上神坛”的?

  解码哥:客观上讲,鲁迅的很多作品创作于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转折期,确实不易读懂。不过,文言文一样难读,不是就采用了注释的办法么?这并不能成为不读鲁迅的理由。

  所谓鲁迅是被政治“架上神坛”的说法,也与实情不符。早在民国时期,鲁迅刚蜚声文坛,国内一些学校就开始选用鲁迅作品。如《故乡》、《鸭的喜剧》、《风筝》都是最早被选用的。近来被很多人推崇的开明书店编写的国文教材中,也有鲁迅的身影。难道这也是“政治挂帅”吗?

  改革开放后,我们汲取世界先进的文化养分,包括让西方世界的优秀文学作品进入教科书,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了鲁迅等中国经典作家作品,更不意味着放弃了革命传统教育。

  其实,这些作品早已成为咱们几代人历史记忆与文化背景中的一部分,哪能说放弃就放弃了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鲁迅 教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