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瞭望东方周刊专题 > 正文

中小学各类侵害事件不断 校园安全升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18:10 瞭望东方周刊

  特约撰稿 陈琛/北京报道

  挤踏、性侵害、老师的虐待,以大欺小,威吓,这些校园不安全现象都可能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

  10月24日傍晚放学时段,在江苏省通州市金沙中学校门五六十米外的花园边,一名
初中学生持刀将该校高三(11)班艺术类学生陈锋清砍倒在地,其中一刀刺断了大腿动脉,陈锋清当即血流如注,后在医院不治身亡。

  当晚,死者家属抬着陈的尸体,围堵学校大门。为避免师生受冲击,学校不得不使用“空城计”---教学楼亮着灯,上夜自修的学生及值班教师从学校后门悄悄撤出.

  金沙中学的一些师生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近期频发的校园安全事件,在他们心里留下了阴影。一些家长则考虑替孩子转学, “孩子在学校,最担心的就是他们的安全。”

  风险依然存在

  据有关统计资料,中国现有各类学校48万余所,在校学生2.1亿人。

  “未成年人脱离‘一对一’的父母视线,转为接受老师‘一对多’的管理模式,难免会有不安全的事件发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对记者说。

  全国中小学校治安形势总体稳定,但风险仍然存在。

  2006年4月22日,云南昭阳区乐居中学高三学生刘兴宏(男,21岁)与同校高一学生刘文耀(男,19岁)发生口角,刘兴宏摸出随身携带的不锈钢水果刀刺向对方,刘文耀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

  这个案例并不特殊,每年在治安管理局接报的死亡总数中,因同学间矛盾引发的伤害案件所造成的学生死亡数所占比例都最高。

  “从我部接报案件的情况看,在这些案件中,一是强奸女学生和绑架小学生这两类案件较为突出;二是不法分子闯入校园或在校园周边作案,个别地区还出现了不法分子为泄愤报复、制造影响而把学生作为侵害对象的动向。”廖崎介绍说。

  在对全国中小学校园安全局势的分析中,治安管理局注意到,部分地区学校周边存在违规经营的网吧和游戏室、录像厅、歌舞厅等经营场所,致使一些学生沉溺其中;或有社会不良青少年与学校的劣迹生、辍学生相勾结,有的甚至结成犯罪团伙,在学校及周边地区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敲诈抢劫学生财物;一些学校周边非法摊点多,有的向学生兜售不洁食品,有的引诱学生参与含有赌博内容的游戏或活动,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此外,校舍倒塌、食物中毒、溺水和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也成了威胁学生人身安全的隐患。

  公安走进校园

  北京宏志中学是全国第一所专门招收贫困优秀学生的中学,位于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外和平里中街,地处繁华路段。

  “以前校园周边总有些不三不四的社会闲散人员四处转悠,”保卫处主任肖在忠拿出民警签到登记本告诉记者说,“这两年,上下学高峰等重点时间段,派出所里的管片民警都会准时到学校门口来疏导交通,巡逻检查,现在学校周边可清净了。”

  学校警卫室旁边的屋子里,并排放着三台电脑,通过这三个监控屏幕,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的楼道尽收眼底。“以前公安是等着出案子后被动处理,现在主动走进校门。”

  近年来,公安部同教育部门一道,持续不断地开展了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但一些临时性、突击性的措施却很难彻底解决问题。公安部于2005年6月出台实施了《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

  “八条措施”的核心,就是突出针对性,体现主动性。对涉校刑事案件必须侦破,对涉校治安问题要优先解决,对涉及师生的消防、

交通安全问题加大投入,消除隐患。

  宏志中学主管德育工作的李校长告诉记者:“校内治安,人身安全,还有校园的周边秩序,都是需要时时上心的校园安全问题。民警进入校园,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能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

  校园安全难在意识

  记者把“八条措施”逐一念给公安大学的李玫瑾教授,每念完一条都会得到她的赞许,里面的措施都是她一直在呼吁的内容。对于其中“选派民警担任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负责治安防范、交通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一条,她尤为赞许。

  “学校是搞教育的,不是法制机关,公安机关又不能处罚未成年人,遇到问题该怎么办?”校长丁亚平很犯愁,“学校硬件设施都配备了,装了监控仪器,设了保安,也加强了巡逻,但最关键的还是要抓学生的思想教育。”

  “威胁校园安全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李玫瑾教授分析说,“一方面,外在社会渗透会给孩子负面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有诸如压抑、受挫、学习障碍等心理问题,不能一下子解决的时候,就会以发泄的方式转移,或者受到欺负抢劫后以暴抗暴,再去欺负抢夺低年级同学,由此造成学校的不安定。”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