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上海临港新城改变13万原住民农耕生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17:39 新世纪周刊

  一座现代化新城的建设,意味着13万人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

  “芦花刚刚飞起来的时候,我老舅就会坐在水边,边喝黄酒边钓螃蟹。现在不行了,海岸线向前延展的太多,我们也成了城镇居民。”袁荣兴表情复杂地告诉《新世纪》周刊。他从小在上海南汇区果园镇长大。

  3年前,果园镇还以万亩水蜜桃园而著称。而现在,包括和它相邻的芦潮港镇、书院镇、万祥镇和泥城镇,都已被纳入临港新城的规划范围。在这四个镇的基础上,另加上围海造田得到的土地,就构成了未来的临港新城。

  今年10月,芦潮港海边的围海造陆工程刚刚结束。除了围海形成的133平方公里的土地,原有的160平方公里土地也做了重新规划。在重新规划的土地上,上海市政府计划到2020年,把临港新城打造成东南地区最具活力的滨海城市。而由于对面便是上海唯一的深水港——洋山港,这里也将成为辐射

长三角地区的巨型物流基地。

  临港新城的原住民也将很快结束渔民或农民的生涯。在临港新城还没有发展成为现代化都市之前,他们必须先将自己改造成为一个城里人。

  在这个相当于6个澳门的土地上,将近13万人正向祖辈从事的农耕活动告别。

  果园镇的新居民

  2006年11月1日,果园镇街口。一块镌刻着“万亩果园”的石头矗立着,晚秋的阳光下,曾经金光闪闪的招牌不再耀眼。仅仅1年前,果园镇还是南汇区水蜜桃的主产地,上海桃花节每年也在这里举行。

  一切都是新的,新修的卫生院,新修的办公楼,还有大大小小的旅店。一个中年妇女,正拿着塑料水蜜桃盆景沿街叫卖,但是却不见有人搭理她的生意。目前果园镇已经被并入芦潮港镇,这里的农民已经将栽着水蜜桃的果园交给了政府,很快,这些地连带老房子就会变成平地被重新开发。

  袁荣兴是第一批从原住地搬进政府修建的安置房的居民。他现在是个保安。据他介绍,安置房是政府低价卖给当地人的房子,平均价格在1900元/平方米

  。有人用刚刚拿到的拆迁费买了新房子,也有人拿钱租房子住。

  果园镇此前每口人有1亩左右的水蜜桃地。年份好的时候,一亩地能收入1万元。如今根据政策,每亩耕地一次性退还7800元后,他们便失去了土地。新搬走的第一批人,还有2500元的退还款没有发放。加上房子的拆迁费,一口人能分得10万元左右,但是买了新房,再加上

装修等住进去之后,就没多少余钱了。

  政府答应给原住民安排就业。袁荣兴干的保安工作就是政府安排的,每月750元的工资。但是因为临港新城还没有发展起来,他的很多亲戚朋友还没有找到工作。按照小城镇居民待遇,没有工作的年轻人每月领3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而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则靠每月的407元的退休金生活。

  天色暗淡下来的时候,袁坐在小区的草地上,有些失落地说,河水没有以前干净了,鱼也少了。以前吃青菜随便到地里拔几颗就可以,但是现在,就是一根葱也要到市场上去买,他的一个亲戚,在安置房里种起了菜。

  泥城镇上的摩的客

  泥城镇是临港新城最大的一个镇,它拥有2.3万户居民,人口5.8万人。相比于果园镇,它更加远离大海。临港新城目前还没有出租车,因此,跑摩(托车)的(士)就成了很多没有找到工作的年轻人的差事。

  与果园镇种水蜜桃不同,泥城镇上的农民此前以种稻、种菜和养鱼等为生,在镇上还有诸如服装加工厂等小型企业。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和果园镇同样的情况,他们也正在向小城镇居民转变。

  他叫刘文海,因为腿上的残疾,一直没有找到工作。他现在是个摩的客,每天收入多则80元,少了就十几元。他父母是“支援内地建设”的知识青年,他18岁才随父母回到上海。回来的时候,他是城镇户口,因此,他不在政府就业安置名单中,也没有地。

  刘文海面临着更艰难的处境,即便是政府就业安置,可他的残疾却使他很难竞争过别人。他只有过一份固定的工作,在一家小服装厂熨衣服。后来因为腿脚长时间受不了,就重新开始打散工。

摩托车是他去年年底买的,车不能上大路,因为交警会罚款。

  泥城镇的房子很快将被拆迁了,不管是路边随处可见的欧式洋房,还是刘过去买来的一个亲戚家的二层小楼。现在他们在外面租房子住,因为安置房还没有盖好。

  刘这样评价他身边这一切变化:临港新城开发是好的,毕竟道路也宽阔了,经济发展了,大家收入肯定要提高的,而整个新城据说是按照环保的高标准修建的,也不必担心环境污染,但是现在很多问题还需要解决,比如年轻人的工作等等。

  新城里的芦潮港

  从浦东新区龙阳路地铁站出发,花费8元钱坐上龙临专线的公交车,1小时40分后就到了临港新城的商务广场。这里是临港新城的中心区域,新政府的办公大楼已经修起,在临港新城展示中心,正在进行一场名为“洋山精神主题展”的展览会。

  芦潮港也包含着这个区域,与芦潮港相对的是洋山港。商务广场有专车搭乘游客到对面的洋山岛上,可以抵挡12级台风的东海大桥跨越两边。此时,已经不见了加紧作业的施工场面,整个围海造陆工程已经结束。

  越过防风林,海边已经不远了。道路两旁,是还没有来得及开发的滩涂,只是它们已经被铁丝网围成了规整的条块。铁丝网里,似乎能看得见往昔芦潮港的样子,一片片的芦苇地里海水未干,而几只野鸭则游荡在水面上寻找食物。

  站在海堤上,对面的洋山岛已经遥遥在望,东海大桥桥口工作站里,两个工作人员在聊天,每过一辆小轿车,他们要收取20元的过路费。一个过路人说,为了修建洋山港,对面洋山岛上的不少渔民也成为了临港新城的新居民。

  大桥下,海水散发着浑浊的色彩,或许是因为海堤刚刚修建完成。这天下午,大海退潮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拿着一把滚钩,穿着一双破旧的水靴出现了。他是芦潮港镇的居民,昨天在这里,他钩到的鱼卖了12元,而前天,他的收成是2 00元。

  此时的临港新城,也正继续着它的变化。

  上海临港新城

  临港新城是上海市政府规划的三座新城之一,位于上海东南角的南汇区。它的规划于2004年1月20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建设。而此前的2003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即已成立上海临港新城管理委员会。2003年11月,临港新城第一期基础设施建设破土动工。

  按照规划,距离上海中心城区50公里的临港新城将建成包括海港新城、临港新城产业区在内的现代化海滨新城,它将作为上海的辅城而发挥作用。整个新城面积296.6平方公里,其中围海造陆面积达133平方公里左右。

  临港新城现有15万人口中,包括13万的农村居民。而到了2020年,据上海市规划,它的人口将达60万人。目前临港新城尚处于首期启动阶段。

  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韩正2003年透露,建成后的临港新城,将依托和服务洋山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枢纽港,以港兴城,面向世界,形成以现代装备产业为特色,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港、区、城一体的综合型、生态型、现代化滨海新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97,000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农耕”的相关新闻
从传统农耕解放出来 青岛农民春耕备播见机行事 (2006-06-08)
综述:沙尘天气频发挑战我国传统农耕方式 (2006-05-07)
民勤教训:草原上长不活农耕经济 (2006-04-24)
组图:京城市民学农耕 (2006-04-09)
广西农耕庆早春科技盼丰年(组图) (2006-02-05)
中国(耒阳)农耕文化节开幕 (2004-09-16)
“临港新城”的相关新闻
洋山临港新城将成为上海重要辅助城区 (2005-12-10)
孤岛建港颠覆传统 临港新城提供郊区发展新模式 (2005-12-10)
上海临港新城10条路将以各国名树国花命名 (2005-08-25)
21世纪前30年看上海临港新城 2020年全面建成 (200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