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那年与牡丹亭结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1日12:12 央视面对面
9岁那年与牡丹亭结缘
白先勇

  ……………………………小隔断…………………………

  [解说]

  这里是白先勇在美国加州的居所,醒目摆放着白先勇与王国祥的合影。也就是在王国祥去世的十年之后,白先勇几乎上停止了他所有的写作,着手编排“青春版”《牡丹亭》。于是有人猜测,这出描写穿越生死的爱情神话——青春版《牡丹亭》,是白先勇对恋人王国祥的纪念。

  记者:白先勇决定做这出戏的时候,有没有纪念的意味?有对王先生的纪念吗?

  白先勇:也没有,当然我希望看得到,也没有的。我想做这个就是,我一看这是我的那个对于《牡丹亭》的因缘历程。

  记者:您跟牡丹亭跟昆曲结缘是什么时候?

  白先勇:我9岁的时候,真正第一次的时候是在上海看了,梅兰芳跟余正飞的一则《游园惊梦》,刚好是牡丹亭里面的一则,那当时是小孩子真的不懂。但是你说是第一次看到昆曲、接触昆曲就是那个了,从那个时候,没想到几十年后自己来制作,戏缘可以延伸那么远。

  [解说]

  1982年的夏天,白先勇从美国回到台北,这个时候,他的小说《游园惊梦》被改编成了舞台剧,即将演出。而小说《游园惊梦》的灵感正是来自汤显祖的剧作《牡丹亭》。

  (剧中片断)

  白先勇:《游园惊梦》的那个话剧,那个话剧里面也有一段昆曲,就讲一个昆曲名伶的一生,由于我小时候看过昆曲,会慢慢经过十几二十年有我写的小说叫《游园惊梦》,《游园惊梦》又改成话剧,跟昆曲好象越来越接近,跟牡丹亭,我跟牡丹亭的缘份好象是一辈子。

  [解说]

  舞台剧《游园惊梦》的演出在台北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也激发了白先勇心中的梦想,从1983年起,他开始着手编排《牡丹亭》中的部分曲目。

  白先勇: 1983年只是两则,其中是《游园惊梦》两则,当时也是一个很大的试验,我第一次参加昆曲制作,1992又做了一次。又制作了一次牡丹亭,是三个钟头的,也很轰动,那时候给我影响就是,这么伟大的一个东西,这个话只讲了两句,他有这么大一本,好象是两则,然后是一个简版,一晚,哎呀,我想还是然由未尽的感觉,一直觉得这个梦没有感觉。所以我想应该做一个全本,那个其实是我一直的一个愿望。

  [解说]

  昆曲作为我国传统的戏曲,已经有600年的历史,兴盛于明清时期,后来逐渐衰败,特别是到了近现代,出现了传承危机。可喜的是,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成了白先勇实现自己梦想的契机,一年之后,在白先勇的策划指导下,编排青春版《牡丹亭》的工作正式开始。

  白先勇:我想昆曲是我们的文化瑰宝,我想就是因为文化的关系,如果不做的话,我想我们这个昆曲可能就会衰萎下去。剪01:31:31昆曲跟观众越来越流逝,我看的全程,我看到的危机这么大,我想是不是出来做一出试试看,是否能够再引起大家的这个热情,我做这个,我希望很多人做更多的。

  记者:会不会是你的偏爱?

  白先勇:我本来我觉得坐着看戏最舒服,我也不是昆曲界的,根本轮不到我来做。我是希望,坐到下面看戏,我当然是希望看昆曲,因为看戏最享受。做这个苦得不得了,而且这个,但是我觉得它意义非凡,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从北大到厦门大学,从南开到中山大学,我们都去演过了。现在我们的大学生,最缺少的是传统文化的教育。

  记者:但是一出戏又能做什么呢?

  白先勇:我知道的就是现在很多很多的大学生没有看过昆曲的大学生,很多的看了以后,都觉得,哎呀,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传统文化原来有这么美的东西,我觉得这是了不得的一种教育。

  记者:我们很担心,作为昆曲那么老的一个剧种,会不会像物种一样,它的消亡也是自然的一个规律。

  白先勇:为什么希腊悲剧到今天还没有消亡呢。他们有几千年了,我们才600年,希腊悲剧今天还在演,那这是因为希腊对于他本身,本身就站得住脚,有艺术的价值,那个昆曲它有这么高的价值,所以它会存活到今天。而且今天我把它,我想我们最重要的是祝福它新的生命,是把青春,是把它昆曲的青春生命召唤回来。

  [解说]

  在白先勇的号召下,两岸三地热爱昆曲的文化精英汇集在一起,对《牡丹亭》全剧进行了新的编排。那么,该怎样把四百年前的一出传统戏曲编排给现代观众看?成了摆在白先勇面前的一个难题。

  记者:原作是55折?

  白先勇:原作是55折。

  记者:你改过27折,是怎么样的考虑?

  白先勇: 汤显祖第一个它的主题是一个情字,所以我们在编这个剧的时候,第一当然在情上面的,但是,完全是抒情这个戏有时候会闷下去,慢下去,所以我们在适当的时候,也要有冷热的场面,也要互调,所以有时候我们这个戏编出来了以后,有群戏,有对子戏、有独角戏、有主戏、有过场戏、有文戏、有角戏、有各种戏,所以我们的配搭也经过很严密的思考,甚至于中场落了什么地方也想过,非常考虑到观众的心理,第一天看的是什么,第二天看的是什么,第三天,所以我们的戏是越演越热,越演越热,就是这个道理。

  记者:在你改编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三天9个小时,一出戏,这是一个很疯狂的想法?

  白先勇:的确是的,9个小时,而且是很少这样子的戏,无论是中外。在西方嘛,他们有的,像华格拉的那些歌剧有时候是十几个小时,但是是很少很少的。九钟头是一个大戏,是相当冒险的,看上去相当冒险。不过那时候我们觉得说,要一个完整的东西就得这样子,就得这么长,才足。所以这次我们就冒这个险。

  [解说]

  结果令白先勇感到惊喜,经过两年的打造,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成功首演。2004年6月,白先勇带领剧组赶往苏州大学,举行青春版《牡丹亭》在内地的第一场演出,苏州是昆曲的发源地,至今这里还保存着全国唯一一个昆曲博物馆,这里的人们对青春版《牡丹亭》的态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白先勇:那我觉得不大有底的。因为我知道这边大学生大概是90%没有看过昆曲的,没有看过昆曲的,但是我希望,其中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希望培养年轻观众,尤其是大学生。所以苏大那一场也可以说是关键性的,指标性的。就是说,那个不是一个正规的剧场,是一个大礼堂,2600座位的大礼堂,设备也很简陋的。那个学校里边开是还没有底,他说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多的学生去看戏的,我说不要紧,给他试一试,所以在苏大演的时候,没有想到,上海、南京、杭州的学生闻风而来,把那个苏大塞得满满的,三天都满满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