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6日报道 外媒称,讲述邓小平首次访美历史的纪录片《旋风九日》,将于5月15日在中国大陆全面上映。据悉,该片揭秘了1979年邓小平访美9天全过程,也是第一次将他险遇刺杀这一惊险情节搬上大银幕。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5月5日援引中国媒体报道称,1979年1月29日上午10时,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为邓小平举行欢迎仪式,卡特首先致欢迎词。就在卡特演讲接近尾声时,记者群中一个戴红色贝雷帽的女郎突然尖声喊叫,几名美国特工处保镖冲过去将狂呼的女郎抱住。就在特工们忙着阻止闹事女郎的时候,从记者群中又蹿出一个穿黑皮大衣的高个男子,他越过警戒线,一边朝讲台上的邓小平冲去,一边从衣袖中抽出一把短刀。一名美国特工处保镖马上向这名男子猛撞过去,高个男子被狠狠撞倒在地,随后冲过来3名保镖将他架走。正在演讲的卡特看到这一情形只稍微停顿了一下,便继续发表欢迎词。站在一旁的邓小平则默默地望着面前的人群,脸上始终带着微笑。

  报道说,在休息室中,阻拦刺客的保镖在包扎伤口,刀刃在这名保镖左臂上端靠近肩头处划开一道约两寸长的口子。当问起刺客是什么人时,保镖回答男的是三K党,女的自称是革命党,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杀手,只不过想闹点事出出风头。他们是记者,有白宫签发的合法采访证。不过在严格的检查下,这名刺客又是如何把刀子带进来的却没有答案。

  在影片中,两名“中南海保镖”——时任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兼警卫团团长孙勇和邓小平的警卫参谋张宝忠讲述起这一幕时,如同身临其境,当时实在是太紧张了。因为共同护卫过邓小平,孙勇、张宝忠和美方安全警卫人员保罗·凯利也成了好朋友,他们的友谊一直延续到今天。

  报道说,除了潜在的暗杀,邓小平访美时还遭遇了台湾当局组织的3万人游行。这些历史镜头也将首次出现在大银幕上。

  《旋风九日》的制片人吕木子表示,该片90%的影像资料是从美国买来的。90%以上的现场采访是摄制组在美国沿着邓小平当年的访问路线实地拍摄的。

  外媒:纪录片首曝邓小平访美秘闻险在白宫遇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左)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中心观看表演时与美国总统卡特一起向观众致意。新华社发(翟希编辑)

  

  【延伸阅读】邓小平访美:打开西方大门

  外媒:纪录片首曝邓小平访美秘闻险在白宫遇刺

  1979年2月2日,邓小平在休斯敦观看马术竞技表演时挥动牛仔帽,向观众致意。本报资料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出访概况:美国“超常规”迎接中国副总理

  中美正式建交仅27天后,1979年1月2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就开启了访美之旅。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高级领导人的首次访美,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的首次出访。当时邓小平答复美方邀请之快,令当时的卡特政府又惊又喜。

  美国东部时间28日16点30分,邓小平的专机抵达华盛顿安德鲁斯空军基地。为了迎接首位到访的新中国领导人,美国政府特地派出了包括副总统、国务卿在内的“超常规”迎接阵容。

  次日,邓小平夫妇与中国代表团共22人参加了白宫前的欢迎仪式。礼炮鸣放19响,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白宫上方。有美国记者大发感慨说,一个国家的总统举行正式仪式,隆重欢迎另一个国家的副总理,并陪同其检阅三军仪仗队,这在世界外交史上恐怕也是罕见的。

  在华盛顿期间,卡特总统与邓小平举行了5次会谈。两位领导人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深入交换了意见。“双方认为,两国社会制度的不同不应妨碍彼此加强友好关系和合作。”会后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中这样写道。

  而华盛顿并不是邓小平的唯一停留地。在美国首都访问3天后,邓小平立刻奔赴亚特兰大、休斯敦、西雅图等城市,花费了近6天时间考察当地工业。其间,邓小平欣然接受了美国政府为他安排的与美各界人士广泛接触的交流活动。

  无论是在参众两院还是在西蒙顿小镇的马术表演现场,邓小平的率直、幽默、亲切给美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卡特总统后来在日记里写道:“邓小平受到美国人民最热烈的欢迎,我们还签了很多协议,他极富幽默感,我很喜欢他。”

  2月5日,在出席了近80场会谈和会见、参加了约20场宴请或招待会、发表了2次正式讲话、并8次会见记者或出席记者招待会后,邓小平的美国之行划上了句号。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尼克松访华8年后,邓小平的美国之行让世人看到了中美关系打破坚冰后的新突破。

  “这将是记录通过今年1月1日美中邦交正常化揭开的美中新时代的一次旅行。”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抵达美国的第二天,《东京新闻》评论说。

  外国媒体发现,中国领导人的出行选择在了当年中国农历春节之日,“这对中国来说”,无疑会是“一个有意义的日子”。而放诸国际环境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意义”不仅关切着中美关系的发展,更震撼着国际政治的天平走向。

  “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访问可能是近十年来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赞比亚时报》这样说。

  美国人自发式的欢迎

  美国《时代》周刊把“邓来了”作为1979年2月5日的封面报道,跟踪采访并报道了邓小平在美刮起的旋风。英国《金融时报》则认为,邓小平的美国之行“对邓先生本人来说,是一次很大的个人成功。他在正式场合露面时,大量阐述了其政府的政策,普遍认为他的言论行动无懈可击”。

  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是年2月12日(提前出版)的报道披露:美国官员们在邓小平整个访问期间紧张地工作着,防止外交上发生任何差错,以避免使他们的贵宾难堪。

  这些细节包括——当发现参院为邓小平举行的午餐会上使用的筷子是用标有“台湾制造”字样的盒子包装时,官员们担心筷子上的汉字可能是同样的内容。于是把语言专家们叫来了,经认出筷子上的字是“祝君加餐”,因此同意使用它们。可是邓小平后来使用的是一副刀叉。

  在休斯敦,表情紧张的官员们得悉,为邓小平一行购买的牛仔帽是用台湾的稻草制作的。发起人立即找来一些毡帽——外加两顶匆忙制作的草帽,所用的稻草证明是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对邓小平的访问,美国政府既充满了热情又小心谨慎。在德国《世界报》看来,美国人对邓小平的欢迎几乎是可以预见的:“对在敌对环境中的这样一种联盟的价值的认识传播开了,它就像福音一样……自从康拉德·阿登纳(前德国总理)为被打败了的德国谋求帮助和谅解以来,还没有哪一位外国客人在美国经历过这样一种自发的欢迎。”

  “邓小平的访问表明,美中两国之间开始了文化交流、扩大贸易和旅游事业。它将增加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接触并使两国能够吸收和学习彼此的长处。最后,这次访问对特别来自苏联的霸权主义和侵略,将是一次打击。”美国《号角》周刊评论说。

  克里姆林宫紧张而沮丧

  中美接近之时,苏联的紧张和忧虑显而易见。日本《读卖新闻》观察到:“苏联首脑以不安和不快的心情注视着中国的邓小平副总理一行兴师动众地访美。苏联的报道机关虽然就美中会谈的结果尚未加以正式的评论,但是,从其谨慎的报道中也可以看出苏联对美中关系的趋向抱有异常的关心和担心。”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也表达了类似看法:“当它(指苏联)扒在美国肩膀后面眼巴巴地望着这位中国高级副总理受到的欢迎时,捉摸不定的情况使它甚至更加不安了。”

  英国媒体表示,邓小平设法直接告诉了美国公众他的政府对苏联军事威胁所持的众所周知的看法,同时在台湾问题和美国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的可能性问题上取得了进展。邓小平表明,“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不打算使用武力,这一点看来在华盛顿受到欢迎”。

  “美国官员发生分裂”

  不过,当邓小平即将结束在美国的9天访问时,美国《底特律新闻》发现,白宫和美国务院官员在邓小平此行对美苏关系的影响问题上,并没有达成统一意见。

  报道披露,在美中2月1日发布的联合新闻公报中,转弯抹角地提到世界一些大国的“统治”。陪同邓小平的美国官员私下证实,在白宫发表这项声明之前,没有征求对苏关系高级顾问对这项声明的措辞的意见。

  《金融时报》称,一些美国官员从邓小平的这次访问中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很可能奉行既同莫斯科搞缓和,同时又同北京实现关系正常化这样一种不偏不倚的政策。奉行这种政策恐怕是很可能的,但不会那么容易。

  争议仍然存在,但不管怎样,如同德国《世界报》的评语:中国和美国,幕已经揭开了。

  (2013-03-22 16:23:00)

  

  【延伸阅读】俄新社:中国人以“独特”视角评价邓小平

  外媒:纪录片首曝邓小平访美秘闻险在白宫遇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92年岁首,邓小平同志在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参观(资料照片)。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又处于一个关键的时刻,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就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谈话。新华社发

  参考消息网8月25日报道 俄新社8月22日刊发题为《改革家邓小平的诞辰成为鼓舞士气之源》的文章,作者为该社政治观察家德米特里·科瑟列夫。文章称,今年8月22日是“中国奇迹的缔造者”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这不禁令世人思索:中国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就,在众多领域成为全球翘楚,原因何在?对中国人自身而言,伟人生日让他们放眼未来,考虑今后的发展道路。

  俄罗斯出版界之前推出了潘佐夫教授撰写的邓小平传记,批评家们称之为“俄罗斯的传记”。潘佐夫本人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他创作的主脉络正是试图厘清如下问题:“为何邓小平的经济改革受到拥护,但戈尔巴乔夫改革却完全失败?”

  文章说,答案很多,譬如,实施改革的两国,经济及社会构成截然不同。然而,无论是俄罗斯人,还是其他国家公民,都不妨思考一下曾被某些人格外重视的所谓民主的问题。此前,任何一位正统派的西欧自由和民主主义者都会告诉你,若希望社会繁荣,就应从民主化抓起,美欧模式是被奉为圭臬的唯一正确模式,其他领域都会随之发展起来。

  然而,邓小平却给人们上了相反的一课,而且是如此引人瞩目。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在短短30年间,便从贫穷一跃迈向繁荣。近年来,它更向全球领袖的宝座发起了有力的冲刺。这是闻所未闻的。若干借鉴中国发展模式的国家,也以其自身经验证明:在改革最初阶段,要么民主,要么繁荣,不可兼得。

  文章说,尽管已驾鹤西去,但邓小平仍在精神上给了一贯以全人类导师和价值观载体自居的西方沉重一击。

  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所倡导的改革,不仅为中国人提供了赚钱致富的机会,还给他们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如今,中国游客已成为亚洲邻国乃至欧洲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改革重塑了优秀的教育体系,为年轻人前往海外高校深造提供了桥梁,互联网也得到普及。这里罕有枪击案的发生,旧有的执政监督机制也被改变。

  而在如今的中国,人们对邓小平的评价视角非常独特。正在热播的一部电视剧,着力从家庭角度来塑造他。尽管在现实生活中,他远非如此温柔浪漫,而是以铁腕著称,坚持己见……若用一个词来评价他,那一定是“实干家”。

  毛泽东去世后,邓小平再次出山,已经是威望极高的领导人。威望从何而来?在于不墨守成规,而是独辟蹊径,追求最佳。例如,将土地承包给农民,允许他们出售农产品。一切便始于这些简单但并不普通的决定。

  中国将这位伟大的改革家塑造为一个拥有“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的人。这一评价来自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讲话还说,要像邓小平一样,“敢破敢立、敢闯敢试”。

  具体如何解读?要继续发展,便应打破腐败横生的官僚主义、避免权力过于集中;改革体制,更新管理手段,不要害怕效仿外国,但不能片面克隆。总而言之,如今的大业是“民族复兴”。邓小平诞辰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人们争相引用他的名言。目前,中国正在推行上述内容的改革,邓小平理论仍具有借鉴价值。

  (2014-08-25 10:49:00)

  

  【延伸阅读】揭秘红军第一叛将龚楚:晚年接邓小平电话老泪纵横

  外媒:纪录片首曝邓小平访美秘闻险在白宫遇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龚楚

  编者按:《世纪风采》发表文章《“红军第一叛将”龚楚的反复人生》。文中记述龚楚曾是与毛泽东齐名的农民运动领袖,但他却在红军长征后成为叛徒,企图抓捕项英、陈毅,使红军遭受重大损失。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东、广西时,他又向林彪部队投降。随后,中共中央派龚楚经香港前往海南策反国民党军守将薛岳,却不料龚楚滞留在香港,直到40多年后再次回到大陆定居。现对该文摘编如下:

  龚楚,字福昌,又名龚鹤村,1901年11月出生于广东省乐昌县长来镇长来村。1924年在广州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6月,龚楚受中共广东区委派遣,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赴省农民协会北江办事处从事农民运动工作。同年冬,龚楚参与建立国民党乐昌县党部,被选为县党部执委和监察委员。翌年夏天,任乐昌县农民自卫军指挥官。

  1927年宁汉分裂后,龚楚于5月初率领乐昌农军500余人抵达韶关,与北江工农军汇合,共1100多人,组成“北江工农讨逆军”,龚任总指挥,前往武汉参加讨伐蒋介石。部队抵达湘南耒阳被改编为第十三军补充团,龚楚任团长。7月中旬,龚楚把部队拉到江西,于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后,补充团大部分被编入起义军第二十军第三师第六团三营,龚楚任该营指导员。不久,中共中央调龚楚往长沙领导秋收起义,因途中被敌军袭击,被迫转赴香港与地下党联络。

  1928年1月12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一部举行宜章暴动,把宜章的农军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三师,龚楚任党代表。4月28日,朱德、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5月4日在砻市召开庆祝大会,宣布成立红四军。龚楚任红四军前委常务委员兼十师二十九团党代表,与毛泽东、朱德并称为“红四军前委三人小组”。当时,中共中央湖南省委给红四军前委的信,都把红四军称为“朱毛龚”。此后,龚楚参加了井冈山反击国民党军队“进剿”和“会剿”作战。11月,龚楚奉命赴长沙恢复重建市委,途中因遭到国民党军袭击,被中共广东省委调至香港从事地下工作。参与举办《正义报》、《香港日报》,办兵运训练班。

  1929年5月,龚楚被任命为中共广西前委委员,在广西省政府主席俞作柏、广西编遣特派员李明瑞的政府里任省政府办公室机要秘书,主要参与策动俞作柏、李明瑞进行百色起义。

  百色起义后,成立了红七军,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政治委员,龚楚任参谋长。1930年11月7日,红七军7000多人集中在河池举行整编大会,整编后的红七军下辖第十九、二十、二十一3个师。龚楚继续担任参谋长,同时兼战斗力最强的十九师师长,政委为邓小平。

  由于龚楚熟知井冈山红军的建军经验及政治工作制度,在红七军的建军过程中起了不小的作用。1931年1月,红七军进入湘南,经宜章县开进广东乳源县梅花墟,试图建立根据地,以便与江西中央苏区联成一片。从连州方面追击红七军的国民党粤军陈济堂部尾后追来,和湖南宜章赶来的湘军十九师由老坪石方向经西仙桥直奔梅花墟,以两倍的兵力,联合围击红七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红七军损失惨重。龚楚臀部也负了伤。为保存革命力量,避免更严重的伤亡,红七军决定实行战略转移。4月,龚楚转到上海治疗。8月,离沪抵达香港,转道中央苏区。

  龚楚进入中央苏区后,被派任红十二军三十四师师长。两个月后,又接任红十二军参谋长。到职仅7天,因李明瑞在肃反中被杀,又被调往江西会昌,接任老部队红七军军长。参加了扩大中央苏区的历次战役,如赣州战役、水口战役等。

  1932年底,龚楚因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被撤销军长的职务,先后改任中革军委直属的红军模范团团长、独立第二十二师师长兼政委、粤赣军区司令员。

  1933年,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在中央苏区开展了“消灭地主”的运动。接连不断的清算,甚至杀到了红军干部的家属,如江西独立师师长杨遇春父母叔伯都被捕、清算,家中房屋财产全被没收。龚楚对这种滥杀政策表示异议,在5月下旬召开党、政、军高级干部会议上,再次被戴上了“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并受到严厉批评教育,给予开除党籍一年的处分,调红军大学上级训练队高级研究班受训。对革命前途灰心丧气的龚楚,为此对革命产生了怀疑,这也是他日后叛变的最主要动因之一。

  1934年4月中旬,因军委总参谋长刘伯承患严重的贫血症在汀州医院疗养,龚楚被调红军总司令部代理总参谋长,参加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9月5日,粤赣军区改为赣南军区,龚楚任司令员,一个月后改任参谋长,负责部署突围准备工作,并严格督促该军区第六十五团采取积极行动,向龙布、长河一带开展游击战,消灭这一带的土匪和粤军。9月21日,龚楚向朱德、周恩来、项英报告了打击和消灭敌人的部署。随后,将各县区军事部改组为游击司令部,开展游击活动。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转移前夕,中共中央决定在瑞金成立中共中央分局,项英任书记。同时成立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陈毅任主任。22日,中革军委宣布成立中央军区,项英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龚楚任参谋长,指挥江西、福建、闽赣、赣南、闽浙赣5个军区及各直属的地方独立部队,红二十四师,红十军,继续坚持中央苏区及其邻近苏区的斗争。

  1935年初,国民党军队加紧对留在中央苏区红军的“清剿”,企图将中共中央分局等机关及红军部队封锁在于都南部狭小地区一举消灭,形势日益严重。2月,中共中央给中央分局发来急电,要求中央分局立即改变组织方式与斗争方式,在中央苏区及其邻近地区坚持游击战争。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央分局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织红军部队和机关工作人员分9路突围,其中龚楚率领红二十四师七十一团约9个连,经赣粤边之油山,转至湘南,收容红军长征在湘江战役中失散的红三十四师人员,并在该地区开辟游击区。尔后,龚楚以湘、粤、桂边区红军总指挥的名义,率领1200人的队伍,避开敌军主力的封锁线,从江西于都突围,经马岭、牛岭至信丰之铁石圩,再经油山转出广东梅关、南雄间,进入北山,沿途经过了三次战斗,突破了小股敌军和地方团队的堵截,于3月中旬到达湖南郴县、临武一带开展游击活动和收容红三十四师失散队伍。

  1935年,龚楚奉命率一部分红军去湘南开展游击战争。游击队在反“围剿”过程中,不仅损失惨重,和中央也失去了联系。国民党当局在军事“清剿”红军和游击队的同时,采取“剿抚兼施”的政策,用金钱和高官厚禄等手段引诱共产党和红军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变节投降,以分化瓦解共产党组织和红军队伍。

  龚楚经不起失败、艰苦、生死的考验,感到前途渺茫,对革命失去信心,加之国民党的引诱,打算叛变投敌。1935年5月2日,龚楚带着一个连由临武基地赴郴县黄茅村。当晚,他托辞身体不适,晚饭后就寝。趁警卫酣睡之际,半夜三更悄然逃离黄茅村回到故乡长来村。

  龚楚回乡后不久,经广州绥靖公署秘书长张昭芹引荐,在余汉谋的粤军第一军先后担任剿共游击司令、粤湘边区剿匪指挥官、粤北五县联防主任等职务。由于龚楚在红军中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还是中央军区的参谋长,是当年若干叛徒中职位最高者,于是人们送他一个称号———“红军第一叛将”。

  龚楚叛变后,即与国民党军狼狈为奸,丧心病狂地对红军、游击队、中共地方干部、打入敌军内部的中共地下人士进行了清剿,使之遭受重大损失或严重威胁。

  10月13日,龚楚带领国民党粤军30余人,化装成红军游击队,由广东仁化到达北山,先与土匪周文山部假打一阵,然后冒充湘南红军来找地方组织。北山游击大队大队长贺敏学听说老首长龚楚来了,赶紧派中共赣粤边特委机关后方主任何长林与之联系。何长林在龚楚的诱使下当即叛变。为抓捕项英、陈毅,龚楚以接他们去湘南加强领导为名,写了一封信给项英、陈毅,并由何长林在上面签名。特委秘密交通员很快把信送到了项英、陈毅手里。项英见信大喜过望,马上想和龚楚见面。而陈毅对此感到非常怀疑,因为龚楚自恃资格老,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就骄傲自大,除了毛泽东便目中无人。现在怎么突然谦虚起来,要他们去“加强领导”?遂建议项英过一段时间再去见龚楚。龚楚基于项英、陈毅没有回复,担心夜长梦多,决意先下手为强,先把北山地区游击队一网打尽。遂在龙狮石以召集红军游击队开会为名,将北山游击队诱入设好的埋伏圈,胁迫游击队员投降。游击队员奋起反抗,除贺敏学身中三弹,硬是翻滚下山冲出包围,八九人带伤冲出会场外,其余50余人壮烈牺牲。这也就是长征留下来的部队突围到赣粤边后,损失最大、性质最严重的“北山事件”。

  10月20日,龚楚又带领粤军“抄剿”项英、陈毅的驻地。途中偶遇外出采购粮食和物品的红军侦察员吴少华等,遂要吴少华带路去见项英、陈毅。好在吴少华识破了龚楚阴谋,在到达营地前抢先登山,通知哨兵鸣枪报警,项英、陈毅、李乐天、杨尚奎、陈丕显等人才得以迅速转移,躲过一劫。

  10月底,龚楚引导国民党3个师向湘南游击区发动进攻,使湘粤赣游击支队受到严重损失,湘粤赣特委宣传部长方维夏当场殉国,粤赣红军游击支队司令兼政委、中共湘粤赣特委委员蔡会文重伤被俘后壮烈牺牲,中共湘粤赣特委书记陈山负伤被俘。

  抗日战争爆发后,龚楚在五战区孙连仲部任上校参谋处长,驻守江苏徐州以西的陇海铁路。日军侵犯广东时,任第七战区第一纵队抗日游击司令,在从化木壳岭与日军激战,保卫了韶州。1942年后历任第四战区第四十六军少将参谋长、军官训练团总队长、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等职。

  抗日战争胜利后,龚楚曾任国民党徐州市市长,不久去职返回广东。1946年当选广东省参议会议员,1947年任广州行辕少将高参。1949年3月任仁化县长,5月任广东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1949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军北江,龚楚带领保安团逃到乐昌县瑶山。中共北江行署主任黄松坚写信劝龚楚投诚。龚楚深感国民党大势已去,不得已于11月率残部下山向他曾经的手下林彪所部投降。12月,人民解放军准备解放海南岛。时任广东省长叶剑英经请示中共中央军委同意,决定派龚楚经香港前往海南策反国民党军海南守将、龚楚的同乡薛岳。龚楚满口答应,但到香港后,担心“回去后决没有好果子吃”而滞留在香港,没有去劝降薛岳。

  龚楚在香港期间,曾应邀赴台湾谒见蒋介石。蒋介石委派他在香港秘密收编残部组成“反共救国军”,以配合伺机反攻大陆。但龚楚深知国民党大势已去而未为所动,决定从此脱离政治漩涡,并改名龚松庵,返香港兴办实业。龚楚在香港一呆就是40余年。

  20世纪80年代后期,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不再追诉国民党军政人员在建国前犯罪行为的公告后,年近90的龚楚闻讯后萌发了回乡的念头。有关部门闻讯后迅速把此事向上报告,并请示以何种规格接待、今后如何与之来往等。统战部门最后批复:对龚楚回乡定居依人民内部问题处理,按原国民党中级军政人员接待来往。

  1990年9月13日晚,龚楚与夫人坐火车从深圳来到韶关。在乐昌县委统战部、县府办、侨务办和长来镇领导举办的接风宴上,龚楚递上3封早已准备好的分别寄给邓小平、杨尚昆和王震的书信,委托代为寄发。3封信的内容大致相同,主要是向他旧时的同事问候和请求准许他回乡长住。同时,以龚楚的名义发电报给邓小平,报告他已从香港回乡的快讯。

  邓小平在北京给龚楚打电话时,几近双目失明的龚楚握着听筒,听着邓小平的问候,老泪纵横。

  1995年7月24日,龚楚在乐昌县长来镇的家中去世,享年95岁。

  (2015-04-09 09:53:36)

  

  【延伸阅读】邓小平相关著作发行再掀中国“邓小平热”

  新华网北京9月23日电(王健、张岩)一股“邓小平热”正在中国持续。其中,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和撰写的《邓小平文集(1949-1974)》和《邓小平传(1904-1974)》两部著作,自8月在中国出版发行后,持续引发社会各界的讨论。

  《邓小平文集(1949—1974)》为三卷本,共406篇文稿,80余万字,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邓小平关于新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民族、统战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思想。《邓小平传(1904—1974)》为两卷本,100余万字,全面记叙了邓小平从少年时代到“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后复出工作七十年间的主要经历。

  23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场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认为,这两部著作反映了邓小平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对开展研究邓小平的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陈雪薇认为,这些著作充分忠于史实、呈现史实,后人可以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她说:“这本书可以让我们看到在一个历史纷繁的进程中,小平同志可贵的贡献。”

  事实上,自这两部著作发行以来,就有不少媒体评论说,著作中引用的毛泽东、邓小平书信往来,展现出当时两人关系的微妙变化,其中部分书信首次公开。

  在搜索引擎百度中,关于这两部著作的相关搜索条目达近1000万条。在新浪微博上,关于两部著作的讨论也已超过1.3万条。一名通过网络渠道购买《邓小平传》的网友评论说,这是“很好的一本书,有利于年轻人学习历史,了解历史”。

  《邓小平传》主编杨胜群介绍,这部传记的主要特点在于它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依据大量内部档案材料撰写的邓小平传记”。

  他说,这部传记写大也写小,写人物的情感生活,记载了不少细节,“我们花了一定的笔墨去追寻他的个人情感历程,包括他早年赴法勤工俭学前后与家人的关系,他先后三次婚恋,他家里添丁添口,特别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两次被打倒后的家庭生活等。”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认为,《邓小平传》的出版发行为讲好邓小平故事提供了真实可信、丰富多彩、可读性很强的素材。

  另一部著作《邓小平文集》的主编闫建琪认为,该文集是对《邓小平文选》的重要补充。他说,这部文集覆盖的很多领域过去都没有涉及,很多文稿是第一次发表,从思想内容来说,这部文集是对《邓小平文选》的丰富和扩展。

  (2014-09-23 23:55:16)

  (原标题:外媒:纪录片首曝邓小平访美秘闻 险在白宫遇刺)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酒店毛巾最能考验社会道德

记者发现酒店清洁人员用同一块“万能抹布”擦脸盆、浴缸、杯子和马桶。

算一算三公经费中的公车帐

近年来一般公务用车超编超标配置、被部级以下官员公车私用等“车轮腐败”屡见报端。改革后交通补贴或成替代,其会被计算在公车运行费、还是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的津贴补贴中,目前在各部门预算中并未说明。

日本高龄犯人使监狱变疗养院

人口老龄化给日本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与此同时,高龄犯罪也引起了日本社会的关注。

霍营地铁新通道记官员懒政

“新通道”的建立,更像是一座耻辱纪念馆,让居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个别部门的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到底有没有真的把人民群众的需求当回事……

  • 法医:我亲历的恐怖“诈尸”事件
  • 安倍访美被奉为国宾的代价
  • 与毛主席合影俩少年后来真成了夫妻
  • 法国华人“同志”酒后吐露身份苦甜
  • 李世豪发声明狠甩田源一耳光(图)
  • 想活得爽就不能惯别人的臭毛病
  • 亲历:德雷克海峡最悲情晕船事件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