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功案件》全国公映 彰显法律面前官民平等

2014年12月05日09:42  新京报 微博 收藏本文
电影《黄克功案件》海报 电影《黄克功案件》海报

  立有赫赫战功的红军干部杀了人,该怎么审判?被称为“首个国家宪法日献礼片”的电影《黄克功案件》,昨日起在全国公映。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为宪法日量身定做的,这是误解,其实是巧合。”该片制片人王浙滨告诉新京报记者。事实上,这部电影的剧本创作耗时近9年,由于题材敏感,迟迟未投入拍摄。

  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压反腐,从严治党、治军。该片编剧王兴东觉得,“拍这部片子的大环境有了”,但此后的摄制过程,一波三折。直到今年,中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成为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黄克功案件》更具现实意义,随后拍摄完毕,并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公映。

  “共产党绝不包庇自己犯罪的干部,不搞官贵民贱,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这部电影想表达的理念,这正符合现行宪法的基本精神。”王兴东认为,《黄克功案件》由一部敏感题材电影到“宪法日献礼片”,它的境遇折射出法治、宪法在政治生活中的变化。

  2005年后

  因题材敏感拍摄被搁置

  今年12月1日下午,《黄克功案件》在京首映,胡耀邦之子胡德平、罗瑞卿之子罗箭、罗荣桓之子罗东进、张爱萍之子张翔等近百位革命后代出席观影。

  影片放映结束后,胡德平、罗箭等人回忆,小时候曾听父辈讲起过这个案子,当年在延安影响很大。

  “黄克功案”是一段真实的故事,源自77年前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刑字第二号案件。影片英文名翻译过来更直接——“一桩延河边发生的谋杀案”。

  1937年10月全面抗战之际,抗日军政大学红军将领黄克功因逼婚未遂,将女学生刘茜杀害。如何处置这位战功卓著的红军将领黄克功,是赦还是杀,成为整个故事的焦点。

  “过去有些人把‘黄克功案’看成一桩桃色事件,不便于宣传和表现。”王兴东2002年在延安参观抗大时,了解到“黄克功案”始末,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军队干部犯罪交给边区法院公开审理判决,这对后来的民主法制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

  抗战开始,一将难求。黄克功写信给毛泽东请求赦免,毛泽东没有使用特赦权。王兴东认为,共产党有铁的法律,坚持民主法制,不搞官贵民贱,法律面前官民平等,赢得天下是有道理的。

  王兴东是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创作过《辛亥革命》、《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建国大业》等主旋律影片。他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兼具戏剧冲突和现实意义的好题材,于是2005年写出了《黄克功案件》的剧本。

  王兴东先发给了时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杨胜群把关。2005年12月,杨胜群在审阅意见中说,“这件事尽管已成历史,但今天仍发人深省,对于启发人民认识从严治党、从严治军的重要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明后年推出非常好”。

  由于剧本中出现了毛泽东、胡耀邦等领导人的形象,属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剧本必须由省级单位提交给当时的国家广电总局“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审看后,才决定是否开拍。

  “我拿着剧本找了好几个省市的主管部门,他们都不敢冒头,说故事很好,但涉及到反特权,又涉及军队,尺度不好把握。”由于题材敏感,王兴东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合作方。

  “没有雷声不会有闪电大雨,一切要看气候,对于这样的题材,决定剧本命运的是大环境。”王兴东说。

  十八大后

  拍摄遇中央反腐反特权“当口”

  十八大召开后,这位多次创作主旋律作品的编剧注意到一些新动向:中央出重拳反腐,不管职务多高,只要违反党纪国法,老虎苍蝇一起打。

  “从2000年《生死抉择》到现在,银幕上很少出现反腐、反特权的电影,现在迫切需要严惩黄克功之类的故事,正是当口。”王兴东重新修改了2005年写成的剧本,通过北京市电影公司上报走审批程序。

  剧本蕴含的现实意义,很快得到官方肯定。2013年7月,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审读剧本后认为,“废除对有贡献的人在法律上的照顾,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示范意义;体现了我党从严治党、治军的决心和价值追求,对现实有警示意义”。

  王兴东记得,去年8月,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电影组第一遍审看剧本,提出6点修改意见。

  当时,时间离陕北的秋天近了,黄克功行刑是10月,错过季节就无法拍摄了。

  修改后的剧本中,毛泽东对黄克功事件表态,要求依法审判,移交边区法院,并参与选定审判长;审判大会上,毛泽东给法庭的信,当庭答复了黄克功不能赦免,并向全党全军发出“一切共产党员、一切红军指战员、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黄克功为前车之鉴”。

  剧本再度送审,一致通过。

  四中全会前

  请中纪委和司法部门审看

  今年3月底,样片大概制作完成,剧组主动请中纪委和司法部门审看样片。

  此前,王兴东因拍摄电影《法官妈妈》结识了时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军。张军如今的职务是中纪委副书记。全国两会前,剧组非正式邀请张军到北池子大街67号的北京市电影公司看片。

  “张军说,这部影片讲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法治的思维、法治的方式反对腐败。这个主题重大,也很贴近现实。特别是我们现在办案的力度越来越大,把这部影片拿出来再推动一下,很难得。”12月1日首映式结束后,王浙滨回忆说,“中纪委领导肯定影片,让我们对以后的审查比较有信心”。

  全国两会前后,王兴东第一次听说,十八届四中全会将研究“依法治国”。

  王兴东觉得,在此背景下,电影《黄克功案件》契合当下的“大气候”。

  为了让电影的拍摄手续尽快完备,剧组请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审看样片。王浙滨说,周强观后评价“影片很好地回答了一个问题,共产党不是搞人治的,从历史上就是坚持民主法治的”。

  2014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为影片《黄克功案件》致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提出审看意见。

  王浙滨记得,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审看影片后说,“黄克功案”对当今把权力关进笼子,反对特权、反对腐败有重要意义。曹建明还建议,可否适当加重公诉人胡耀邦的戏份和情节。

  这部片子得到中纪委、最高法和最高检的肯定,王浙滨很欣慰。今年8月初,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经过多方审看的电影《黄克功案件》,终于走完了公映前的所有程序。

  宪法日公映

  彰显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今年10月末,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公布,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黄克功案件》于当日公映。

  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王兴东认为,影片中审判长雷经天在面对情与法、杀与赦的选择中,正是以宪法精神作为判案原则。

  他为雷经天设计了这样的台词:“共产党内没有特殊党员,无论你职位多高、资格多老、功劳多大,没有人能超越法律”;“必须废除优待红军、高人一等的旧法令,(这意味着)判处了我代表的某个集团利益的死刑”;“如果我们宽容了黄克功,官贵民贱,共产党不姓共了,人民就会与我们不共戴天,像骂国民党特权腐败一样,反对我们”。

  首映式后,有观众问剧组,“黄克功案”的审判结果,对当下打“大老虎”有何现实意义?制片人王浙滨回答,《黄克功案件》展现的是77年前的故事,它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至于当下的“大老虎”怎么打,和本片的立意和初衷其实没有直接关系。

  从9年前写出剧本到如今公映,王兴东觉得,十八大后中央从严治党、从严治军,再到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正是《黄克功案件》这部电影能够公映的大环境。

  “电影是社会的镜子,历史是今天的镜子。”拥有35年剧本创作经验的王兴东说。

  ■ 背景

  何为黄克功案?

  黄克功是16岁随毛主席上井冈山的红军将领。1937年10月全面抗战之际,抗日军政大学红军将领黄克功因逼婚未遂,将女学生刘茜杀害。如何处置这位战功卓著的红军将领黄克功,是赦还是杀,成为案件的焦点。最终,黄克功在延安被公开审判枪决。雷经天作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主法制建设的奠基人之一,他和公诉人胡耀邦成为本案的重要司法人物。公开审理黄克功案件是我党领导下的高等法院审判刑事案件的开山之作,从侦破、起诉到审理、判决,为陕甘宁边区的司法公正确立了标准,严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职位多高、功劳多大、资历多老,触犯了法律就必须受到严惩,奠定了共产党依法执政的经典案例,这是以黄克功和刘茜两条生命筑就的公平正义的法律基石。

文章关键词: 黄克功 公映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将:朝鲜若崩溃中国救不了不必为朝打仗
  • 体育CBA-京疆战争议判罚北京正式上诉篮协
  • 娱乐明星狱中生活大揭秘 房祖名读书张默剥蒜
  • 财经电改着力破电网独买独卖垄断 或分步实施
  • 科技中移动预计明年4G用户1.5亿 后年再翻番
  • 博客许一力:让股市疯狂的力量从何而来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金砖国及新兴经济体大学排名:北大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