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国民党赢回大半台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00:00 青年参考

  

国民党赢回大半台湾
12月3日,被视为台湾2008年“大选”前哨战的“三合一”(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选举揭晓。在关键的县市长选举部分,国民党以绝对优势大胜,获得14席(泛蓝阵营共获17席),民进党只赢得南部地区的6个县市。岛内舆论认为,陈水扁的地方执政版图防线由此被冲垮,他苦心经营的“长期执政”面临严峻考验;国民党地方版图大幅扩张,马英九朝2008年“总统”之路跨出了一大步。

  民进党被逼到西南角

  此次“三合一”选举是一次地方及基层选举,并不涉及“中央执政权”的更替,但影响却相当深远——

国民党、民进党两党地方政治版图的重新划分,蓝绿两大阵营气势的升降和政党实力的消长,蓝绿重要政治人物的政治前途,2008年的“总统”选举,都将受到直接影响。

  泛蓝和泛绿阵营,尤其是国民党、民进党全力搏杀的结果是,国民党取得自2000年“总统”选举失败以来的最重大胜利,民进党则遭遇建党以来的严重挫败。

  就当选县市长席次而言,国民党由原来的8席一跃而为14席,台湾省人口最多的台北县、有“民主圣地”之称的宜兰县和嘉义市,全部由绿转蓝。此前,民进党据守10个县市,现只保住台湾南部地区的6个。亲民党仅守住连江县,新党仍保有金门县,无党籍的吴俊立(原为国民党党员)攻下台东县。整体而言,泛蓝阵营共获得17个县市,泛绿阵营仅有6席(其执政面积仅占台湾地区总面积的30%,人口仅占25%)。

  在县市长选举得票数与得票率部分,国民党获得约452万票,得票率为50.96%。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三党得票率52.26%,比上届的47.4%增加近5个百分点。民进党获得约372万票,得票率41.95%,是近12年县市长选举以来得票率最差的一次。泛绿阵营得票率仅43.07%,比上届下降2.23%。

  不难看出,此次选举结果有两个特点:一是过去“蓝消绿长”变为“蓝长绿消”。泛蓝阵营无论席次、得票率、得票数,还是执政地区面积与人口,均大幅增长;而泛绿阵营则全面下降。二是地方政治版图出现重大变化,“北蓝南绿”的特点更加明显。原本由民进党占据的宜兰县、台北县,被国民党夺回,使泛蓝阵营在北部的“势力范围”连成一片。国民党击退了民进党挥师北上的势头,还成功跨过浊水溪,向南部泛绿阵营的票仓挺进。而泛绿阵营的政治版图则大幅萎缩,执政防线退居浊水溪以南,被逼向台湾西南部的一角。

  民进党主席被迫辞职

  台当局很清楚这次选举的重要性。12月3日,民进党中央党部的计票中心,6台电视机锁定6个新闻频道,全面跟踪投票进程。下午5时左右,票数陆续公布。最引人注目的是台北县长选举的票数。尽管其他5家电视台公布的数据都是国民党候选人周锡玮领先,但支持“台独”的民视新闻台却“独家”报道称,民进党候选人罗文嘉一路领先。不过,随着国民党县市长候选人一个接一个地自行宣布当选,宜兰县及嘉义市被国民党拿下,民进党中央党部原本轻松的气氛明显变得凝重,一些人甚至当场嚎啕大哭。

  3日晚8时,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台湾“行政院长”谢长廷和“总统府秘书长”游锡堃共同举行记者会,承认民进党遭受“重大挫败”。谢长廷发表讲话时,苏贞昌脸色铁青地看着讲稿。最后,苏贞昌宣布“即日起请辞党主席,为败选负责”。之后,3人表情严肃地互拍肩膀打气,手握手走下舞台,并快速离开会场。选前还频频露面的陈水扁,此时却躲了起来,只是通过“总统府”发布新闻,对选举顺利完成“表达欣慰之意”。

  国民党中央则一直洋溢着亢奋的情绪,支持者欢声雷动,庆贺胜利。台当局选务部门确认选举结果后,荣誉党主席连战、“立法院长”王金平、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等人,与党主席马英九一起进入计票中心举行记者会。他们携手走上舞台,向支持者三鞠躬致谢,并接受民众的欢呼。不过,马英九表情依旧严肃,强调“真正的赢家是全体人民”。他还要求支持国民党的民众冷静以对,“高兴一个晚上就好”,必须尽快挽起袖子面对挑战。不过,热情的泛蓝支持者还是难掩兴奋之情,欢呼声多次打断马英九的发言。

  “马英九旋风”发威

  民进党在选战开打之初曾认为,他们有可能拿到14席,陈水扁也扬言“县市长过半”。但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选情逆转,民进党被推进了“深渊”。

  陈水扁当局执政5年多来,岛内民众生活水平下降,痛苦指数升高,多数民进党执政的县市也没有好的成绩单,民众对此早已大为不满。岛内舆论认为,此次选举是对陈水扁的不信任投票,是对民进党上台以来政绩的总“体检”。

  民进党自毁“清廉”、“改革”形象,导致传统支持者失望和中间选民反感,是其此次败选的最主要原因。民进党上台以来,贪污腐化迅速沉沦。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从“中央”到地方弊案不断,“高雄捷运弊案”牵涉众多民进党高层,“新闻局”威胁关闭揭发弊案的电视台更引发风波。国民党在选举中提出“反贪污、反腐败”口号,在最后阶段更将选战主调拉高到政党对决、陈水扁马英九对决,争取到不少中间选民。虽然陈水扁迅速开除涉案党员,并在最后关头喊出“改革、揭弊、反亲中”的口号,但已难以扭转败局。

  “马英九旋风”展现实力,是国民党胜选的关键因素。马英九形象清新,讲求诚信,受到多数民众的肯定。他将自己的前途与多数国民党县市长候选人绑在一起,成功地将其个人影响力转移到候选人身上。尤其是马英九在投票前36小时打出“县市长不过半,要辞党主席”的策略,成功催动了政党意识不强、却对马英九有所期待的中间选民,瓜分了一部分对陈水扁当局失望的“浅绿选票”。同时,这也提升了泛蓝选民的凝聚力,为国民党大胜发挥了临门一脚的关键作用。

  此外,选前的一连串弊案,引发民进党的“内讧”,也削弱了民进党“四大天王”(苏贞昌、谢长廷、游锡堃和吕秀莲)的助选光环。而国民党高层基本能维持团结大局,形成“团结的国民党对抗分裂的民进党”的选举形势。

  分析人士还认为,攻击国民党威权体制、操纵族群议题和统“独”议题的“法宝”逐渐失灵,也是民进党败选的原因之一。国民党候选人在“民主圣地”宜兰、嘉义市胜选,在“绿色大本营”台南县、台南市、屏东县也只以微弱票数败选,就是最好的说明。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