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中国挑战意大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00:00 青年参考

  编者按:12月5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以《意大利VS中国》为题刊登了一系列共5篇文章,讲述这两个同样有着悠久文明和优良手工业传统的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如何竞争对抗,又势必相互依赖的现状。本报挑出其中的4篇,以飨读者。

  中国椅子让意大利坐得不舒服

  SUSANJAKES发自浙江安吉

  一个落后的竹林深处的小镇崛起为制造业强者——这就是中国令人敬畏之处,但把优势保持下去却是个挑战。

  为什么中国的椅子能做得那么好?如果想知道答案,那就离开上海200公里,到长江三角洲上的那些村落中去寻找吧。180年前,一位皇帝喜欢上了这里的竹林,把这里命名为安吉,意思是平安、吉祥。一直到前不久,当地居民仍只靠种植竹子和白茶为生。

  1982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为了给附近的大学提供实验室用椅,浙江安吉建立了一家国营制椅厂,当时这里生产出了中国最早的5轮转椅。很快,村民们也开始用自己的积蓄投资开设制椅厂。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制椅业成了安吉的支柱产业。今年,安吉已有460家制椅厂,年产值共约7.4亿美元(约为2003年产值的一倍多),几乎一半的产品出口。

  “中国现在每3把办公椅中就有一把来自这里,”林焕荣说道。他是安吉新成立的椅业联合会的副秘书长。2003年北京的官员们授予安吉荣誉称号,从此这里以“椅业之乡”闻名。

  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了65亿美元的家具,看起来,中国正泰然自若地取代意大利的最大家具出口国的地位。“一开始,中国总是生产不出质量过关的产品,”朱迪·乔治(JudyGeorge)说,她是美国高档住宅装饰连锁店的CEO,“现在,他们能生产出任何东西。”

  意大利的制造业者不应该觉得中国竞争者做事太容易了。安吉的制椅业者一直在为保持竞争力而担忧。目前,安吉制椅业雇用的21万工人大多是本地人,他们每天工作9~10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每个月大约赚185美元。但随着安吉不断地修建新工厂,能招到的工人越来越少,制造业保持低工资也越来越难。安吉地方政府已设立了专门的招聘办公室,从穷困的省份吸引民工,但他们更关心如何提高安吉制造业产品的品质,使产品有更高质量而不是更低的价格。当地政府已组建了自己的研发机构,并计划建一个椅子博物馆。

  这并不容易。即便是在东莞,这个位于珠江三角洲,距香港70公里并孕育了70%的中国家具品牌的城市,研究和创新都是鲜见的。但这也会被改变。埃里克·汉(EricKan)认为(他设在香港的绿洲原创设计,为中国内地设计奢侈室内用品),“在过去3~5年内,中国工厂在注意细节方面提高很快。”

  值得注意的是:安吉的制造业者知道他们必须改变。相较于意大利,安吉的优势是成本。而安吉人却并未沉醉于优势之中,也不相信仅靠价格就能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王永奇(音译)曾是一位体育老师,2000年他开始做椅子,他观察了一批销往西班牙的真皮餐椅后叹息道:“我们的原材料越来越贵,也需要更多工人,但除非我们提高设计水平,否则不能涨价。要不然客户就会去越南或中国的其他地方。”尽管也许椅子总能卖出去,可从全球

供应链的角度看,成功者只能是那些制造商:无论他在什么地方,一觉醒来就开始不停奔跑。每天如此。

  中意两国共同点从猪到图兰多

  从公元前200年到罗马帝国覆灭,中国和罗马是世界上两个最伟大的文明。当时他们只知道彼此很遥远。

  13世纪马可·波罗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但是当他1299年出版他的游记时,很多意大利人觉得,他对中国的描述太离奇了而不可能是真的。遗憾的是:意大利和中国恰恰有很多相似之处。

  经久不衰的歌剧艺术

  中国和意大利都仍保存有历史最悠久的歌剧艺术。中国的戏曲装扮更加绚烂多彩,意大利歌剧的曲调更加优美。两者的结合点——图兰多。

  他们都喜欢猪

  意大利人和中国人长久以来都知道如何消受猪身上的所有的东西,除了它们的嚎叫声。如果欧洲人认为意大利火腿是最好吃的火腿,那是因为他们没吃过云南火腿。当然,中国的腊肠的味道显然需要提高。

  面条王国

  今年在中国西北发现的4000年前的细面条可能结束了一场争论,即中国和意大利到底谁是面条的发明者。然而谁先开始在面条里放奶酪呢?显然更可能是意大利。

  他们都爱自己的母亲

  在两个国家,母亲都是男孩最好的朋友,甚至当这些男孩已经40岁了的时候

  中国在意大利买名牌

  JEFFISRAEL发自罗马

  2003年张晓东(音译)第一次到意大利的时候,他参观了所有感兴趣的名胜古迹和博物馆。而这一次他显得很认真。坐在宏伟的西班牙石级上,他凝视着下面的康多提大道——意大利高级时尚的黄金街道,这里Gucci,Prada,SalvatoreFerragamo等名店让人眼花缭乱。

  他今年32岁,是一位在北京工作的电脑程序员,他的购物袋里有两条Cerruti1881的皮带,和一双西班牙制造的便鞋。这只是他一天的收获,他还要去米兰、

佛罗伦萨和比萨。在他两次来意大利的短途旅行中,他花了超过3500美元来购买名牌商品和其他物品,包括两双Prada的鞋和一个Gucci的旅行包。“意大利的皮货是最好的,风格独一无二”,他说,“而法国的香水是最好的。”当请他列举最喜欢的中国商品时,他摇着头说,“中国没有名牌。”

  这就是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在中国抢走意大利制造业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中国新兴的富人阶层涌向西方,购买欧洲名牌商品。世界旅游组织估计,到2020年,中国每年将有1亿人出国旅游,平均每年增长12.8%,这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3倍。同时在中国,欧洲公司也在靠中国的繁荣来赚钱。Prada在中国大陆已开了10家分店,每家店的销售额都有两位数的年增长率。

  李云迪,一位23岁的天才钢琴家,在深圳有一辆法拉利。李是第一次来意大利,并且要在罗马一家享有盛誉的音乐厅演奏肖邦的曲子。就在上台前几个小时,他仍穿梭于康多提大道的各家名店之间,他穿着一双白色的Gucci便鞋,配上他的喇叭口牛仔裤和大号的太阳镜显得十分休闲。他的女友穿着一双白格子的阿玛尼鞋。两双鞋都是在中国买的,不过他说在罗马价钱更便宜,选择也更多。李喜欢这类东西。“只要是来自意大利的东西,就自然带上了某种浪漫色彩和激情,”他说。很遗憾,这句话不适用于制椅业。

  老欧洲未准备好迎接新新中国

  2003年,意大利财政部长胡里奥·特莱蒙蒂(GiulioTremonti)称,要限制快速增长的中欧自由贸易,当时他成了第一位发出这种警告的欧洲官员,他的论断使他的很多同僚目瞪口呆。

  这位保守派部长最近刚出版了一部措辞严厉的书,书名是《致命的冒险:老欧洲与中国的自杀性贸易及对策》(FatalRisks:OldEurope,China,SuicidalMarketismandHowtoReac)。在意大利财政部办公室里,他在接受《时代》杂志记者杰夫·伊斯利(JeffIsraely)的采访时说,欧洲最大的敌人不是中国而是欧洲自己。

  《时代》:当你最初提倡增加对中欧贸易的限制时,人们的反应如何?

  特莱蒙蒂:我被当成了疯子。其他所有人都不断地说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我说,中国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但也关系到很多问题。现在,所有人都看到这些问题了。

  《时代》:欧洲领导人应该怎样应对中国和其他新兴亚洲经济强国的贸易优势?

  特莱蒙蒂:我的立场不是要反对中国人。他们在争取自己的利益,欧洲人同样也应该这样做。一旦世界已被开放,你就不能转身后退,也不能逆转这种进程。但欧洲太久没有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了。欧洲没有任何真正的工业政策,也没有吸引投资的策略。在商业活动方面我们受到来自欧盟的各种规章制度的限制。的确,这些规章制度实在太多了,而我们却毫无限制地从那些根本没有这些规章制度的国家进口。

  《时代》:你为什么认为世贸组织对欧洲而言是个潘多拉盒子?

  特莱蒙蒂:世界自由贸易进程的发展速度太快了,带来的冲击也太强烈。1994年~2001年,世界贸易开放的速度太快了。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后这种势头更猛了。以二战后的日本为例,它是被逐渐融入世界市场的,这大概花了30至40年的时间。欧洲没有进入全球化,全球化却进入了欧洲。欧洲发现自己没有准备好。

  《时代》:为什么是意大利首先感受到

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痛苦?

  特莱蒙蒂:意大利尤其容易受到伤害,这是因为意大利工业的相当一部分是中等科技含量或低科技含量,并且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太高了。

  (本版编译廖波)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