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2月的一天,白俄罗斯前线,索尔仁尼琴上尉坐在避弹所里。
《历史研究》
(英)阿诺德·汤因比/著 刘北成/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4月版
《流放的灵魂:索尔仁尼琴》
(英)约瑟夫·皮尔斯 著 张桂娜 译
上海三联书店 2013年9月版
《索尔仁尼琴传(上下)》
(俄)柳·萨拉斯金娜 著 任光宣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年12月版
1944年1月17日,索尔仁尼琴的母亲患肺结核去世。因请不起挖墓人,尸体与两周前去世的索尔仁尼琴的舅舅葬一起。邮路拥堵,索尔仁尼琴直到5月份才知道噩耗,他给妻子写信哀诉:“她离开了,带着她给我的一切好处和我给她的所有坏处。”
他来不及细细体味悲伤,当月被晋升为大尉,随后全身心投入部队的夏季攻势。这个夏天,苏军收复了全部失土。索尔仁尼琴随大军进入波兰、东普鲁士。1945年2月9日是索尔仁尼琴生命中最关键的一天,生命轨迹由此改变。他遵命向旅长报到,旅长让他上缴手枪,随后索尔仁尼琴被两名反间谍机构的军官带走,帽上的红星、皮带、肩章、文件包都被夺走。
旅长善意地提醒他:“你有个朋友在乌克兰第一方面军?”那两名军官气急败坏地说:“这是违反规定的,你没有这个权利。”索尔仁尼琴顿时明白了自己为何被捕,他和好友尼古拉在多次通信里一起批评斯大林。他们都知道信件审查机构的存在,却不以为然。照片中的他兴许沉浸在给尼古拉写信里。他到底在想什么,比起日后的人生,这一切都不重要了。美国作家迈克尔·斯卡梅尔总结,索尔仁尼琴的二战生涯以喜剧开始,却以悲剧收场。
爆发战争的1941年6月22日,23岁的索尔仁尼琴正好到达莫斯科,准备参加莫斯科文史哲函授学院的二年级夏季考试。他在1936年就进入国立罗斯托夫大学数学力学系,他有文学梦,但故乡的罗斯托夫大学没有文学系。
十月革命后出生的一代人,对战争怀有浪漫的幻想,常为身处和平年代恨生不逢时。现在,机会来了。索尔仁尼琴回故乡体检,发现腹股沟异常而不能入伍,大学同班同学都已进入各种军官训练班,他在整个夏天一直失魂落魄。苏军在初期的巨大失利,产生庞大的人员需求,他得以在10月份收到征召通知书。这位大学生进入一支由很多伤残军人组成的马匹辎重营,他们呆在偏僻的后方,着装和训练非常不规范。索尔仁尼琴的梦想是进炮兵部队,他便能发挥数理才能,祖国亦紧缺高级知识人才。他得偿所愿进入撤到后方的列宁格勒第三炮兵学校,学习声源测定,毕业后成为中尉,任炮兵声源侦查连连长,即专事搜索敌方炮兵位置。
他表现良好,随着苏军的反攻一路获得勋章和升迁,还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不忘文学创作。不过,无论是在末流的辎重部队,还是在精锐的炮兵部队,索尔仁尼琴在军营里才真正接触了苏联社会。面对一整列火车的囚犯、德军占领罗斯托夫后开放教堂、哥萨克人面对后撤的苏军露出高兴表情、辎重队老兵给他讲述内战时期的种种惨相、同仁对大清洗的恐惧和对集体农庄的厌恶、多次见证弗拉索夫分子顽强的战斗意志……当然还有东线战场空前巨大、残酷的规模,他原有的世界正在逐渐崩塌。
与从稚嫩走向成熟的索尔仁尼琴相反,战争浩劫对很多苏联人而言是个解脱。他们得以暂时走出大清洗的阴影,以战前不可想象的方式行事。当然,他们可以在战壕里、在废墟上非议政治,但绝不敢在纸上留下证据。索尔仁尼琴刚进劳改营,所有囚犯都嘲笑他犯下的低级愚蠢事。
□陈祥
(原标题:以喜剧开始,以悲剧收场:二战中的索尔仁尼琴)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