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两周年庆典优惠券居然做成了“良民证”?!

  饭店优惠券上写着“良民证”和“中华民国二O一五年”等字样

饭店两周年庆典优惠券居然做成了“良民证”?!

饭店两周年庆典优惠券居然做成了“良民证”?!

  太原以前的“良民证”样式扫描图(太原市档案馆提供)

  本报7月13日热线消息(记者 徐麦丽 冯戎)如今,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不少商家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有的在饭店名字上下工夫,有的则在优惠券上做文章。近日,市民王先生和朋友在长风街附近一家饭店结账时,朋友手里拿的优惠券一下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见上面赫然写着“良民证”和“中华民国二O一五年”等字样。看着这样的优惠券,王先生认为,饭店这样做也太不合适了,建议停止使用。

  1 店庆搞出“良民证”优惠券最初是为了“好玩”

  根据王先生发来的照片,记者看到,该优惠券已经被撕烂,随后又拼接在一起。优惠券的正上方写有“良民证”三个大字,左侧为“中华民国二O一五年”,右侧为“晋味字第伍號”,优惠金额伍拾圆。

  王先生今年四十来岁,他说自己一向爱国,看到那张优惠券后,觉得上面的“良民证”几个字特别刺眼,跟现在的生活环境一点也不相符,而且二O一五年怎么能叫“中华民国”?当下,朋友看到后就撕了一张。王先生说,看到那个“良民证”,感觉回到了过去的年代,“有一种特别不被尊重的感觉。”

  12日下午,记者找到该饭店,并联系到饭店的一位经理。对于那张优惠券,这位经理解释道,优惠券是今年5月份发放的,只发了一天,那天正值饭店两周年庆典。之所以将优惠券做成这个样子,只是为了好玩,没有想太多的事情,“当天发出的优惠券也不多,大概就四五张,到现在只有两位顾客消费时使用了。”

  对于市民“停止使用”的建议,这位经理说他们可以接受,如果再有顾客前来消费使用时,他们会想办法处理好这件事,请市民们放心。

  2 “良民证”基本上是指抗战时期日占区中国百姓的户籍证明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魏老师告诉记者,首先,中华民国的纪年方式主要用于民国时期,现在只有中国台湾地区还在使用,而中国内地在1949年9月21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中华民国”的纪年方式当时便废止了。

  另外,魏老师指出,“良民证”通常指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以伪政权的名义,在日占区对当地老百姓推行的一种户籍管理制度,主要与保甲制度配套使用。

  “日本地少人少,随着战线拉长,兵力很有限。多数日占区的日本兵并不多,有的县城一共就只有几名日本兵把守。为了管理占领区的百姓,日本侵略者通常根据当地情况,利用当地管理体系,以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任用原本的村长充当保长、甲长,有的村长不愿意为日本人卖命,一些地痞流氓就会乘虚而入。”魏老师说,为了强化治安,在保甲制度的基础上,日本侵略者推出对成年人发放的“良民证”。“‘良民证’以伪政府的名义发放,由甲长、保长排查老百姓中有没有反日分子,如果发给反日军民就会实行‘连坐’,本甲所有户都会受到惩罚。有‘良民证’的百姓得随身携带,随时接受伪军检查,当时日本兵和伪军经常封锁市集、乡镇,检查群众。”魏老师说。为什么要推出“良民证”?当时主要为了切断老百姓和抗日队伍的联系,让老百姓日益变成日军统治下的“顺民”,并减少抗日队伍的活动区域,方便清洗敌后抗日人士。

  那封建政府给老百姓发的户籍证明是否也能称之为良民证呢?魏老师说,古代政府也会给老百姓发户籍证,但只是普通身份证,而现在说的“良民证”基本指抗战时期日占区日本人发给中国百姓的户籍证明,是日本侵华罪证之一,“一些商家可能为的是营销效果,但‘良民证’基本属于专属名词。作为商业使用或者当噱头、调侃时,还是谨慎对待为好。”

  采访中,就“良民证”一事,记者也采访了一些市民。多位市民认为商家使用优惠券吸引顾客,这点可以理解,但如果不注重形式和内容,效果会适得其反。

  3 娱乐化的“良民证”并不少见商业使用不合适

  其实写着“良民证”字样的,不仅仅是市民王先生所见的优惠券,各种DIY证件淘宝店、街边创意商店、文具店也有此类商品。

  一张DIY个性良民证的宣誓词是“兹证明×××同志,坚决执行一夫一妻制,杜绝一切致使夫妻不和的行为发生,不抢劫、不犯法,特被全国良好市民联合办公室授予‘良好市民’称号。”记者看到,多数DIY“良民证”取“良民”的字面意思:良好市民。但“良民证”真是这意思吗?

  在太原市档案局,记者查到了档案中当年大南门街“良民证”的范式和佩带管理办法,其中规定:

  凡本街男性街民,年在十五岁以上而有家属或正当职业者,均应觅保领带良民证。

  本街良民证定为长方形,应于其上编列号数,记明姓名加盖街公所图记,并限令佩带于左胸上端,于存根簿及保单上注明领证人所住街道门牌号数以便稽核。

  各街务人员由其互相作保领佩之。

  街民取具铺保或有房地二人以上人保,经本管闾长或邻长出结证明,确保良民后发给之,但本管闾邻长不为证明,特应由房主出结证明后再觅铺保或有房地之人保一人始行发给之。

  凡领良民证之街民因死亡或迁移他处时,应立即将原证向街公所交销并抽回原具保结。

  ……

  工作人员也表示,虽然那段历史已远离我们,但“良民证”这样带有屈辱性的名词不应娱乐化,尤其是商业运用,更应该谨慎。

  ○特别回忆

  说你是良民你就是说你不是就杀人

  “良民证”究竟代表什么?只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才有体会。记者采访了一位经历过抗战的老人,并查询了《山西抗战口述史》等资料。历史的残酷和屈辱,与现在的娱乐与调侃,形成了鲜明对照。

  清徐县大常村八旬老人刘老先生向记者回忆了那段历史:日军发动侵华战争时,刘老先生刚十多岁,徐沟县城被日军占领后,1939年左右,伪县政府成立“新民会”,统一给老百姓发 “良民证”。“当时有个说法,徐沟县就3个日本兵、3把枪,实际管理都是交给本地人来做。‘新民会’里都是村里人。”刘老先生当年还不够年龄,家里大人都领了“良民证”,外皮上写着 “良民证”,里面有姓名、年龄、籍贯、住址等个人信息。

  但并不是有了“良民证”就能确保平安。刘老先生说,当时,经常有日伪军在村路或者县城外设卡,有“良民证”才能通过,否则就有反日嫌疑,对方就有理由杀人,“人家说你是良民你就是,说你不是,随时都可以杀你,根本没有理由。”

  在《山西抗战口述史》资料中,也有一些受访老人关于“良民证”的回忆——

  1927年生于宁武县的姚旺老人:“1940年,我在街上经常看见日本人,平时在街上走动要有良民证。日本人统治的时候有良民证,照片、年龄、性别那上面都有,就和咱们现在的身份证一样,在衣服兜兜里装着,出进城门、大街上走,是需要经常随身佩带的东西,没有那个人家说你是八路军,马上你就吃亏了,就算弄不死你,也活剥你一层皮。”

  (第一报料人王先生奖80元)

  (原标题:饭店两周年庆典 优惠券居然做成了“良民证”?!)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僵尸肉反转剧不能比谁嗓门大

只要是过期的肉,四五年也好、四五十年也罢,叫僵尸肉也好、过期肉也罢,都是不安全的肉,所以,僵尸肉剧情,应该回到真相的探究上来,而不是比谁的嗓门高,谁的腕劲大。

究竟谁在刻意炒作花木兰?

在批评贾玲恶搞花木兰前,听说过“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的人有多少,还真是未知数。即便现在,这个研究中心连自己的网站也没有,研究成果屈指可数。他们突然冒出来抗议贾玲的小品。这样的抗议,如果没有一个标准的木兰形象,有何资格替木兰维权呢?

老人公交车上咋不打小伙子?

这个老人除了有一种“专检软柿子捏”的心理外,更是在模糊一个概念,那就是将道德等同于法律,将权益等同于自己的权力。以维护自己权益的名义“专检软柿子捏”,这不是维护社会公德而是在欺负人,这些老人们之所以“有选择”的“维权”,更是因为小伙子他们打不起,也不敢打。

让公务员周六上班是违法之举

在劳动者权益普遍不被尊重的现实语境下,强调保护公务员群体的法定休息权就成为一件令人纠结的事情,呼声过大还有“为特殊利益集团代言”的嫌疑。问题是,若政府对体制内“自家人”的合法权益也不能做到充分尊重,遑论尊重体制外更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股民需抛弃一夜暴富的炒股思维
  • 谁该为赵作海出狱后的连环悲剧负责
  • 中国十大将军谁的书法更胜一筹?
  • 为什么大家要开始追怀五十年代?
  • 《大圣归来》:少年第一偶像回来了
  • 精神上的贞洁牌坊有多可怕
  • 实拍:瑞士皮拉图斯山的唯美黄昏(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