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日本及爱尔兰的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有“青蒿素之母”的美誉,她一人将分得所受诺贝尔奖的一半奖金,另两人分享另一半。由此看出屠呦呦是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第一主角。

  屠呦呦已年届85岁高龄,她2011年获得拉斯克奖,那时起就被认为是最接近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今天她获得诺贝尔奖终于成为现实,我们向她表达诚挚的祝贺和敬意。她在中国现代科学走向世界的路上树立了一块里程碑。

  这一世界医学界最高荣誉奖给中国科学家,可谓实至名归。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对付疟疾,中国发动了国家级别的科研公关。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对发现青蒿素以及对它的有效提纯做出先驱性贡献,回头看,正是这一了不起的成就挽救了非洲及东南亚等地至少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

  在祝贺屠呦呦并且为她骄傲的同时,这一喜讯在第一时间给人们留下了一连串强烈的印象。

  一是屠呦呦是新中国培养出的科学家,一直在中国的科研体系下工作。长期以来,一直有新中国“没有培养出大师”的说法,舆论中对国家科研体系不自信、乃至质疑的氛围蛮强的。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对这样的看法形成了挑战。

  第二,上述挑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人们普遍注意到,屠呦呦无博士学位,无留洋经历,而且既非两院院士,也没在中国国内得过什么著名的大奖。她虽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但她真正受到国内舆论关注是2011年获拉斯克奖之后。屠呦呦从在中国“默默无闻”到一举成为世界医学最高荣誉奖的获得者,这中间有明显的跨度。这至少说明中国的评价体系同外部的评价体系是有差别的,而这一差别值得思考。

  第三,屠呦呦获奖的理由,在很多年前就已实际存在了。由于诺贝尔奖的授予理由大多需经过时间的沉淀来验证,这样的拖后是正常的。但它也告诉我们,今天的中国肯定业已存在一些其他诺奖级别的科学成就,它们有待“发现”、验证和确认。

  第四,屠呦呦2011年获拉斯克奖后,中国相关领域就有争论。由于屠呦呦是在国家攻关项目中取得的成绩,其他人和小组同样功不可没。有人认为应当奖励集体而不是突出一个人。甚至关于谁对青蒿素的发现“贡献最大”,也有不同看法。这样的“集体主义荣辱观”与诺奖颁给屠呦呦个人也让人感到了差异。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和厘清,在中国许多领域恐怕不是很轻松的事。

  无论如何,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一件大好事,它是诺贝尔奖大门对中国科学家的一次真正开启。中国正疾步走在现代化的路上,我们的经济、科技和思想积累都有了相当的厚度,未来一些年中国各个领域都可能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的强者和大师,不寻常的机会向着中国各行各业的佼佼者走来。

  我们应不再妄自菲薄,同时充满理性地解决当下的各种问题。我们需要很清楚,一个13亿人大社会的崛起,必须经历创造性的时代,而我们今天就身处这个时代之中。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设旅游警察护卫“无烟工业”

不少时候,人在旅途变成了人在囧途,究其因,除了疲劳,更与遭遇种种不可知的欺辱有关,比如被强制购物、动辄被“宰”。更令人沮丧的是,权利受侵害后维权无门。

“一带一路”翻译不是小问题

老外对“一带一路”概念的抱怨主要是其中没有“丝绸之路”,对“带”的说法一头雾水,对“一”的提法更是莫可名状!其实,老外抱怨的不是名称,而是内容——油画思维无法理解水墨画。

看十五年来中国城市的折腾史

北京人在感慨小时候奔跑的胡同、蓝天下的鸽哨,上海人在怀念石库门,成都人在想念茶馆,广州人在保卫骑楼。拆迁、造古、克隆、办节、评奖、治堵,城市化的利与弊、得与失在这十五年中涌现,城市生活的浮沉、城市价值的臧否、城市与人的关系,也在这十五年中成为讨论的主流。

日本矛盾的文化和胶着的内心

日本的矛盾文化比比皆是,居家的传统日本女人并非就不够奔放,专心于事业工作的传统男人就并非没有火热的激情燃烧。二战前的日本男人崇尚武力,可如今,日本的年轻人没有夸张的性格,没有热血的爱国情结,对政治漠不关心,更愿意享受生活。

  • 徐静波:日本绝症美女临死前都忙什么
  • 刘义杰:不应该让抱尸示众的医生寒心
  • 杨贵妃有哪几大绯闻男友
  • 伟大的作家都是上帝的私生子
  • 台湾娱乐圈简直就是近亲繁殖
  • 《港囧》性心理:偷不如偷不着
  • 勾人食欲的桃胶五花肉做法(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