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女人太风骚或有表演型人格障碍
(Gettyimages供图)
▲如果得不到关注,他们就会浑身不自在,为此甚至不惜威胁要自杀
▲除了遗传因素,孩子还可通过学习模仿父母而形成表演型人格障碍
医学指导/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脑科医院心理行为科副主任医师左小萍
装酷卖萌,爱出风头,都是为了吸引别人的关注。这些人在交际场合似乎长袖善舞,但过后连一个知心朋友都找不到,因为大家都觉得他们“很做作”、“很虚伪”,敬而远之。这些性格特点如果发展到病态的人格,就可能是表演型人格障碍了,研究发现患者大部分是女性,“风骚”是她们给大家的印象。心理专家指出,尽管人格障碍没有特效药,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学会用正常的方式与别人相处,还可以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免下一代“有样学样”。
文/广州日报记者伍君仪 通讯员胡誉怀
病例:她的风骚
令男友受不了
56岁的玛莎是一名确诊的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在心理诊室接受治疗时,有时医生要紧急处理其他患者的情况,她就撅起嘴巴、眨巴眼睛抱怨说:“你的女患者爱上你了吗?”听了医生的解释后,她干笑两声,甩着头发说:“你怎么解释都行,医生,你简直太逗了。”
谈起感情生活,玛莎叹了一口气,表情变得扭曲,想要哭的样子。她抱怨男友道格爱吃醋,经常冲自己发脾气,指责她在别的男人面前太风骚。她觉得调情是很好玩的事情,尽管她说自己一直爱着道格,从来没做过背叛他的事情。
道格是她今年交往的第四个男人。玛莎相信一夜情也可以爱得很深,而感情不在于认识时间有多久。说到这里,她指着医生办公桌上的镜框说:“这是你老婆吗?我猜你们很恩爱哦!”被告知那是医生的女儿后,她耸了耸肩掩饰自己的失礼,然后懒散地斜躺在沙发上,把两条暴露的大长腿交叉在一起。
表现:病态“表演”
≠专业表演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具有强烈而不稳定的情绪,渴望被人注意,常常做出夸张甚至失当的行为。原来,他们把自尊建立在别人的认可之上,而不是建立在自己的真实价值之上。很多患者似乎很善于社交,其实是用社交技巧去影响别人,让自己成为关注的焦点。如果得不到关注,他们就会浑身不自在。有的患者为了获得关注,不惜威胁或者尝试自杀。
这些患者十分关注自己的身材形象。他们衣着暴露挑逗,举止轻佻,情绪变化迅速。其行为戏剧化,从装酷到卖萌,似乎在观众面前表演,给人很虚伪的感觉。由于太过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很难与别人深交。一些男性患者还是“把妹达人”,经常挑逗多名女性,但并非真心爱慕。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脑科医院心理行为科副主任医师左小萍称,初次见面时,大家觉得他们活跃开朗,第一印象不错,但随着交往逐渐增多,就会发现他们凡事爱出风头,做事很“作状”,可能会心生讨厌。
在另一方面,患者总是在寻求别人的肯定和认可,也容易轻信别人,受到别人的影响。但是,他们对别人的批评和否定也十分敏感,受不了一点挫折。他们做事情不经大脑,决策武断,容易不耐烦,经常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注意力很快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
左小萍称,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表演”是过分的感情用事,用夸张的言行吸引关注,是幼稚心理使然,跟专业演员根据剧情需要的表演有很大差别。娱乐圈中有的演员通过自我炒作增加曝光率,但只是逢场作戏,在台下就恢复常态了,而患者则长期不分场合出现病态的“表演”,两者不是同一类型。
病因:患者可能
从小缺乏父母关爱
表演型人格障碍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1%~3%,女性约为男性的4倍,通常在青少年期开始出现。这种人格障碍的原因不明,可能有遗传的因素,例如一个家族会聚集出现多名患者。然而,一个孩子如果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父母,可能是通过学习模仿而形成类似的性格。
左小萍称,从临床上接触到的病例看,家庭环境对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形成有一定关系,很多患者从小缺乏父母关爱,例如父母顾着事业忽略了孩子,孩子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就做出各种古怪的举动。父母的“表演欲望”过强、自己在性爱方面滥交,也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注意克制。
研究发现,在确诊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中,有2/3也符合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提示两者可能有共同的病因。左小萍解释说,这些人格特质在女性身上更多地表现为表演型人格障碍,逢人便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或者滥交乱性;在男性身上则更多地表现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具有暴力倾向,蔑视社会道德准则,去偷去抢。
治疗:学会正确
表达自己的欲望
大多数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在社交和工作上的能力还行,不认为自己需要治疗。而且,他们夸大自己的感受,不喜欢按规矩办事,也很难老老实实地接受治疗。左小萍称,人格障碍必须在18岁以后才能诊断,一旦确诊就意味着持续终生的状态,所谓“江上易改本性难移”,没有药物可以改变。只有当他们在社交、工作和感情上遇到挫折后出现抑郁情绪,例如失恋或者自己的行为惹来麻烦的时候,才会想到寻求帮助,医生会用一些抗抑郁、抗焦虑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部分患者出现的冲动、攻击行为还可使用心境稳定剂等。
目前对于表演型人格障碍以心理治疗为主,心理医生帮助患者发现其想法和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恐惧。左小萍称,目前常用的认知行为治疗旨在处理患者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让他们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渴望和需要,认识到除了自吹自擂以外还有很多表达方式,“总的来说治疗效果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