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读城·26】南京最后一处“拍电报”的地方,可还有你的回忆?

【读城·26】南京最后一处“拍电报”的地方,可还有你的回忆?
2018年04月15日 14:05 金陵晚报
原标题:【读城·26】南京最后一处“拍电报”的地方,可还有你的回忆?


| 都市 | 品质 | 生活 | 分享 |

这是一个为你打造的平台

相信你会深深地爱上这里

“讯息万变”!现在我们人手一部手机,及时通讯是那么快捷,电报这种传统的通讯手段用的人越来越少,电报业务也逐渐萎缩。

电报时代,南京人是怎样进行信息传输的?在南京,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拍电报?还有人在用电报吗?

什么地方还能“拍电报”?

南京还剩一地可发电报,业务已不对外公开

电话、手机、网络普及之前,遇到突发事件需要联系远方的亲人,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拍电报。

随着电话、短信还有微信等现代通信方式的到来,电报正在渐渐退出舞台。根据线索,我们联系上了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的知情人士,得知,现在全南京还有电信大钟亭营业厅可以发电报。


△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

记者第一次来到大钟亭营业厅,一位年轻的男性工作人员表示很诧异,“现在哪还有人发电报?”他告诉记者没有听说过营业厅有电报业务,记者也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转了一圈,大钟亭只有一处电信营业厅。

第二次,记者直奔大钟亭营业厅的总服务台,柜台人员说:“电报业务在二楼,给你张纸,你把要发的内容先写下来。”

△电信大钟亭营业厅。实习生 方晓宁 摄

△电视剧里的发报场景

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的知情人士透露,其实,电报这项业务已经不对外公开,主要是考虑到老用户的需求。“如果用户要发电报,就告诉他,现在的电报是这个形式。很早就是传真机发报了,不再是过去电报机发码的那种形式了。”

谁还在“拍电报”

每个字收费0.14元,很多年没变了

在电话、网络还没有普及之前,关键时刻电报的用处还真不小。比如,走亲戚上火车之前,在火车站发一个电报:X月X日北京站接我。现在,浦口火车站老建筑群还保留着电报房,后来成了南京北站售票处。

但如今,发电报的人越来越少,几乎没人来大钟亭营业厅发电报。“没有准确的统计,2013年那会儿偶尔有一两次发报,现在南京一年都没有一两个。”

不过,偶尔有跨省的电报从南京中转,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的知情人士说:“因为南京是通讯的节点。比方说,这份电报跨省要到另一个省,传真发到南京这个节点,再从南京发出去。”


△无线电发报展示。来源:新京报

△报务员使用的电码本。资料图

再一问才知道,原来中转电报还很有讲究,中转不是为了快,只是为了留痕。“偶尔外地有的公司发合同文本的传真时,走我们这里留痕。有这个留痕,以后出现合同纠纷,凭借当时的传真业务的发票,就可以来这儿查传真底本。”

△大钟亭营业厅总服务台。实习生 方晓宁 摄

9日中午时分,紫金山记者在总服务台询问发电报价格,业务员告诉记者,发电报每个字收费0.14元,这个价格很多很多年没有变了。

何时电报不流行了?

上世纪80年代发电报最忙

紫金山记者尝试联系南京电信局还未退休的电报报务员,但无果。

有媒体在2013年采访过老电报班长魏宁,魏宁回忆,发电报最忙的时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40多位员工三班倒24小时不停还忙不过来,最高峰时期,一天要发1000份电报。

《南京交通年鉴1991》上的数据显示,1990年,南京电信局电报业务量550984份,电报业务收入957.7万元。然而,这个光秃秃的数据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我们从这本年鉴上,找到了一份名为“1990年南京邮政业务情况”的图表,其中,1989年电报业务量216.5万张,1990年只剩下179.84万张了。


△《南京交通年鉴1991》上的“1990年南京邮政业务情况”

据悉,上世纪80年代是全国用电报的鼎盛时期,80年代末期,程控电话已逐渐在南京普及。“这种电话普及以后,电报就逐渐衰落了,到2010年以后就很少有人使用了。”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的知情人士透露。

老南京的电报记忆

凭接站电报可直接当站台票

现在通讯很方便,电话、手机、E-mail、视频聊天等,使地球村的距离越来越小,但电报曾经带来的故事,仍然鲜活在记忆里。特别是遇到急事与远在异地的亲友联系,电报是不可缺少的通讯手段,普通电报一般两小时以内就能送达。

当送递员在家门口喊收报人的名字签收电报时,收电报的家人心头不由一颤,因为家里发生重大事情或急事才发封电报。

△资料图

“老早,凭着接站的电报可到火车站当站台票用。”南京文化学者、影评人舒克回忆,“当兵的时候,电报对于一个战士来说也很重要。家里来一封电报,战士可以凭着这封电报去向首长请探亲假回家。”舒克说,在他当兵的时,战士谈恋爱就发电报联系。

“因为电报,每一个字都是要算钱的,字斟句酌用极简的文字表达爱意。虽然信可以写很长,邮资也就八分钱。但电报速度最快,当天可以到。”

发电报的时候,发报人要填一张电报专用稿纸,一个字或标点写一格,此外,还要填上收件人姓名、地址、正文、发件人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他第一次发电报还闹过笑话。

“因为电报内容每个字都要钱,我就问,写发报人姓名收钱吗?对方头也不抬地回答,‘不要钱,写详细点’。后来才知道发报人姓名、地址、电话是供电信局存查的,不属于电报内容,自然就不收费。”

当时,能在电信局上班也会被无数人羡慕,因为待遇好、工资高。老南京雷国俊说,南京人走过游府西街8号都要被窗子上一闪一闪的百叶窗所吸引,也不知道这是个啥玩意儿。懂的人说:这是空调,也不知道“空调”是个啥玩意。现在知道了,可见它在当时的早新意。

△游府西街8号现为南京电信局秦淮区局。紫金山记者 翟羽 摄

》》延伸:南京电报小史

年鉴上记载,“南京电报、电话分别创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为江南官电局所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电信局一直设立在游府西街8号,1984年6月,电信局机关迁至中央路2号,也就是现在的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

现在的游府西街8号是南京电信局秦淮区局,早在民国时期,这里是首都电话局的办公大楼。舒克说:“这里是南京最早的电话电报大楼,抗战之前,只有首都电话局在这里。抗战胜利后,南京电报局从太平南路润德里迁到这里,与首都电话局合并为南京电信局。”

这里要插一段注释,以前邮电是不分家的,但南京的邮电是分家的。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在1994年编辑出版的《南京电信志》上记载:

1964年第14次全国邮电工作会议决定省会城市邮电局定员在千人以上的应分设为邮政、电信两局,南京市邮电局遂于5月1日,分设为南京市邮政局和南京市电信局,电信局仍设于游府西街8号。

△游府西街8号,首都电话局旧址。紫金山记者 翟羽 摄

熟知南京民国老建筑的舒克告诉记者,“民国时期,除了游府西街的电信局,在夫子庙的民国老邮局,也是可以发电报的,它成立时间比游府西街的电话电报局稍晚一些,主要面向大众。

还有一个关键的地方,就是中山陵里的民国邮政博物馆,当时的民国要人们,像宋美龄的电报就是在那儿发的。”

来源:紫金山新闻 (记者 翟羽 实习生 方晓宁 卢婷婷   )

----------END----------

让阅读成为享受

如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电报西街紫金山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