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天眼”(图源:新华网)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悉,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发现43颗脉冲星。
中国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和他的团队,创造出了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让中国的天文科研水平持续领先世界20年。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因病逝世,享年72岁。
南仁东离开后,“天眼”怎么样了?
科技日报记者近日在“天眼”看到,南仁东总是“第一个爬上去”的6个支撑铁塔,如今依旧伫立在那里,成为这里的精神标志。酷暑难耐,远方眺望“天眼”的观景台,站满了游客。
这里打上“南老师”的烙印
张蜀新每天都在用镜头记录着FAST工程的点点滴滴。作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部副主任、FAST工程副总经理,张蜀新曾与南仁东朝夕相处,现在大家使用的南仁东的照片,基本是他拍下的。
张蜀新和他的同事依然在为FAST工程奔走。“遇到困难的时候,许多同事都会说,南老师当时是怎么说的,南老师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张蜀新说,虽然南仁东离开了大家,但是他在这里已成为精神象征,遇到困难后大家总是想起南老师,然后想办法去解决。
大家忘不了南仁东,因为FAST的每一步都有他的影子。为了FAST工程,南仁东在这片土地跋山涉水、深山奔波12年,从选址、预研究、立项到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到最后的编订目标,事必躬亲。他70岁高龄仍坚守工作第一线,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和毅力为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天眼”望远镜不懈努力。
中国科协与中国科学院2017年9月25日联合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倡议书,学习南仁东敢为人先、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
2009年,姜鹏毕业加入了FAST项目组,后来成为了南仁东的助理。现在,他已经成为“顶梁柱”。
现在来FAST考察的人越来越多,姜鹏经常向来宾介绍FAST的情况。7月11日,在一次20多分钟的情况介绍中,“南老师”的名字在他口中出现了不下10次。
科技日报记者在这里发现,FAST已深深打上了“南老师”的烙印。
要让FAST成为一台好用的望远镜
大量的定标工作、高可靠性的设备、精准的时频系统、电波环境的保护、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大数据存储及后处理系统……如今,FAST工程进入到调试阶段,还有许多繁琐的工作要做。
“望远镜的系统功能性整合就是个例子,参与望远镜建设的单位不下几十家,每家企业做完自己的本地调试就算完成本职工作了。”姜鹏说,“其中馈源支撑控制系统就分为5个子系统,而要把这些零碎的各个分系统整合起来是相当繁重的工作。”调试团队的孙京海和杨清亮在这个时候勇挑重担,历时4个月的艰苦奋战,一行行代码地修改,终于完成了馈源支撑控制系统的功能性整合。
“以前只要看到南老师在,大家心里就有底气。现在我们用南老师在日常工作中教给大家的科学精神、团队精神去克服难题。”张蜀新说。
张蜀新告诉记者,有一天他正在整理南仁东的图片、视频资料,一个小伙子进来了,看了一会照片,说:“我怎么觉得南老师没走,只是去出差还没回来……”
出差,曾是南仁东最日常的工作。
1994年到2005年的11年间,他经常出差来贵州,走遍了上百个窝凼,才为FAST找到一个“安家落户”之所;
为筹措资金,他经常出差去当“推销员”,大会小会、中国外国,逢人就推销中国的大望远镜项目;
为了解决FAST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难题,他又经常出差到各地……
“南老师敢为人先、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一直在这里。”张蜀新说。
每一次向来宾介绍情况,姜鹏都会将自己和团队的心声透露出来——
不能忘记的初心:我们要做一台好用的望远镜;
未来美好的愿景:希望后来者们用好这个设备;
必须接受的现实:我们也将是过去时……
“期待明年的这个时候,它能成为一台好用的望远镜。”姜鹏说,一部望远镜最大的衡量标准就是好用,这也是南老师一生的追求。
专家 点评
南仁东虽已离开,但FAST依然有一块属于他的精神领地,共事的同事不时聊起他的往事,新来的同事不时追问他的故事,外界时刻关注他亲手打造的“天眼”的最新进展。
在科学的探索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那些在崎岖的小路上不畏艰险奋勇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南仁东不同于常人,他几十年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了心中的信念,甘心压下身子,在深山老林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步前行;南仁东又和常人无异,他靠双脚为FAST选址,靠双手去做试验,用最“笨”的办法,开创出了一片新天地。
南仁东虽然离开了,但其敢为人先、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在这里一直传承着。每一天,FAST都很安静,科研人员在这里仰望天空,默默地坚守,探知未知的奥秘。
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才有希望。我们将仰望天空、脚踏实地,沿着既定的路,一直走下去。
(点评人: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项目经理 严俊)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推荐新闻
- 【 新闻 】 这行业规模可达万亿 将带动3000万人就...
- 【 军事 】 出鞘:如何看土耳其山寨中国技术搞两...
- 【 财经 】 国航乘客亲述急降12分钟:至今没有道歉
- 【 体育 】 托雷斯正式亮相J联赛 举9号战袍露笑容
- 【 娱乐 】 周立波案“某某”受访否认是贪二代
- 【 科技 】 李克强就疫苗事件作批示:必须明白交代
- 【 教育 】 高校通知书 当心打助学旗号的电信诈骗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