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四通八达的火车轨道上,每天会有成千上万的巡检员在火车呼啸而过的空当进行轨道安全巡检。这样的场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被打破。因为无人巡检已在中车部分业务场景成功实现。提供这种服务的企业中就有青云科技(qingcloud.com,股票代码:688316)。依托IoT、传感器、摄像头设备以及强大的算法能力,中车具备了自动轨道巡检能力,即部署很多自动巡检车,定期按照定义好的规则,在轨道上进行自动化巡检,小车上面装了高清摄像头,会采集轨道数据,结合青云科技合作伙伴米文动力的图像识别算法,能识别出问题轨道。最终轨道车可以理解为边缘设备、边缘节点,这些数据会汇聚到中心云,而中心云可借助青云QKCP企业级容器平台做数据汇聚处理,随着中车业务的算法、演进和进化,会从云端把算法的更新分发到一个区域的轨道巡检车上,借助青云智能广域网的能力分发到不同地域的巡检车上,这个应用的打包分发也是在青云QKCP云端应用市场里完成的。
据悉,在整个自动轨道巡检中担任“无名英雄”的QKCP(QingCloud KubeSphere Container Platform),是青云企业级容器平台。2018年的时候,青云研发了KubeSphere容器平台产品,初衷是为了解决在原生的 K8s使用碎片化的痛点。2018年之前,青云公有云上线了 K8s 服务,以公有云的方式给用户交付容器服务。QKCP作为企业级容器平台,在KubeSphere开源社区出现的同时,已经出现了,是KubeSphere的伴生物。
首先,QKCP 在能力层面完全复刻了 KubeSphere 既有的各种功能,并且有增强及拓展。同时,QKCP 可以结合青云很多的业务场景、产品,以及青云各个领域合作伙伴进行延展与拓宽,为企业提供不同场景、不同行业所需的能力和方案,青云售前团队、售后团队提供的软能力,也都融合在QKCP里。
拿吃火锅打个比方,KubeSphere类似在家里做火锅,把朋友叫过来,买好底料,想吃什么就自己去买食材,全部都要自己来。KubeSphere很灵活,把很多东西组装在一个产品里,把底层都屏蔽掉,最终呈现的是按需满足。但是企业用户往往不想那么麻烦,希望服务到位,这类似“海底捞”提供的全包服务,进到门店门口,各种服务就跟上了,踏实安心吃就行。按需、按量,各种环节都提供保证。QKCP就有点类似于“海底捞”,KubeSphere就类似于自己在家里吃火锅。
其次,QKCP 和 KubeSphere 还有一些功能上的不同,体现其他的技术价值。在社区层面,KubeSphere仅提供核心组件项目,因为是容器形态的镜像,客户可以在 ARM 架构上装KubeSphere,如果想用DevOps组件、微服务组件等,其实无法通过标准的KubeSphere产品获得这种能力,需要自己打包代码,兼容 ARM 芯片和国产芯片。但在 QKCP 里,青云提供全程全量的支持。比如多集群管理。同时,在GPU管理调度上,QKCP也会提供更多的能力,比如QKCP的GPU监控以及管理,提供的监控指标丰富度、操作的便捷性上,比KubeSphere更方便、更灵活、更强大。
青云科技介绍说,QKCP企业级容器平台从整个项目前期借助青云各种产品的组合、合作伙伴,以及青云售前、售后团队的能力,给客户量身打造专属的云原生转型的框架或者方案,企业到底如何建设专属于他的第一朵云,到底是选择青云公有云或是某家公有云,还是自建一个数据中心,搭建一个全容器化的云平台,或者先搭虚拟化平台,再去上面构建容器等,这都是需要有专业的人来规划。当企业业务逐渐迭代到下一个阶段,可能要去考虑容灾、多数据中心的多活架构,如何做数据同步,青云的数据团队就能做相应的规划。围绕着业务视角怎么做 DevOps,需要了解客户有什么样的团队,在用什么样的工具,怎么跟现有的、已经购买的资产形成整合,最终落地成企业的专属DevOps 方案。
围绕云原生,借助QKCP平台,配合青云的各种方案,包括混合云方案、IaaS、PaaS、存储、云管、低代码、数据库等,还可以帮助客户实现业务价值的变现和创新,帮助客户探索新的能力提升方式。这不是单纯的一个软件能解决的,也不是单纯懂云原生技术的人能解决的。一定是有足够熟悉企业、行业的服务提供商去做。青云做了10年的企业服务,配合行业的解决方案架构师、专业的交付团队,再借助各种产品能力、技术能力,才能做好全面的云原生业务支撑。
但这也并不是说,青云科技一定会只给企业客户提供QKCP。青云的价值主张是:借助一致性的产品,按照客户的需求、阶段、能力、诉求,提供最适合的专属云原生套餐。
(来源:温州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