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精彩回顾|论道云原生,青云科技与您一起探索转型之路

精彩回顾|论道云原生,青云科技与您一起探索转型之路
2022年06月02日 15:50

  不可否认的是,云原生炙手可热,已经成为云计算下半场创新的核心,错过了云原生,也就意味着企业将错过飞跃式发展抑或“弯道超车”的良机。

  在上周由青云科技(qingcloud.com,股票代码:688316)主办的“原生新未来”青云云原生技术沙龙中,青云 KubeSphere 容器产品负责人于爽、青云容器解决方案架构师曾常习、OpenFunction 项目负责人霍秉杰、青云数据库产品经理王文瑾、全象低代码后端研发负责人李家允出席,并就容器、云边协同、函数计算、云原生数据库、低代码等技术、产品、实践案例展开分享,与用户一起论道云原生。

  3 个多小时分享,干货满满,精彩回顾一起来看——

  “真正实现云原生转型,好比攀登一座座高峰”

  关于云原生的发展趋势,于爽在《潮头风正劲,云原生加速数字化创新》主题演讲中提到,云原生正成为企业的必需品,是刚需。同时 Kubernetes 已经成为一个事实标准,成为企业 IT 标配,是企业数字人的标准化沟通语言。基于 Kubernetes 构建云原生平台也将成为企业数字化创新必经之路,未来更多核心生产应用要迁移到云原生平台之上。

  “Gartner 预计,到 2025 年,云原生平台将成为 95% 的企业新数字计划的基础,而这一比例,2021 年仅为 40%。”于爽进一步强调。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在于爽看来,真正实现云原生转型,好比攀登一座座高峰,比如底层平台如何选型?上层业务如何与底层平台结合?如何做好平台运维、安全管理?开发工具、开发框架如何整合?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客户均面临着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为此,于爽表示,青云可以为客户量身打造云原生专属模版。“特别是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云原生产品家族,以一种标准化的产品服务,让客户可以像搭积木一样灵活选择和组合,以最低成本实现快速部署,帮助客户打通云原生转型的‘任督二脉’。”

  具体到产品服务层面,霍秉杰、王文瑾、李家允分别带来了 OpenFunction FaaS 开源框架、云原生数据库、低代码平台的分享。

  “Serverless是继 IaaS、PaaS 之后,云计算发展的下一波浪潮”

  霍秉杰在《云原生时代对函数计算的思考与实践》主题演讲中指出,Serverless被认为是继 IaaS、PaaS 之后云计算发展的下一波浪潮,并有业内专家认为,Serverless 最终会成为云时代的计算范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替代有服务的计算模式。

  然而,现在的 Serverless 在“标准化和生态成熟度方面还有所欠缺”,Kubernetes 带来了云厂商中立的可能性,但 FaaS 领域很难实现云厂商中立,每个云厂商都有自己的 FaaS 平台,且通常与云上的后端服务绑定,可能会导致厂商锁定的风险。因此,用户需要一个云厂商中立的 FaaS 平台的命题亟待解决。

  OpenFunction FaaS 开源框架应运而生。“OpenFunction是一个开源的函数即服务 FaaS 项目,用户只需专注于业务逻辑,不必关心底层运行环境和技术栈的实现细节,只需提交一段代码,即可生成事件驱动、动态伸缩的 Serverless 工作负载。”霍秉杰介绍到。

  他还指出,OpenFunction 核心组件包括函数构建(Build)、函数框架(Functions Framework)、函数服务(Serving)和事件驱动框架(Events Framework),涵盖函数插件、函数分布式跟踪、控制自动缩放、HTTP 函数触发异步函数等功能。“其中,OpenFunction 一个显著的优势在于对异步函数的支持,能够帮助客户节省大量计算成本和时间成本。这是其他厂商的 FaaS 平台很少支持的。”霍秉杰补充道。

  目前,OpenFunction 顺利通过 CNCF 技术监督委员会(TOC)评定,正式成为 CNCF 沙箱(Sandbox)项目。

  “容器和数据库的结合,将会擦出更多火花”

  谈及云原生数据库,王文瑾在《数据库容器化实践之路》主题演讲中表示,随着 Kubernetes 的不断发展,数据库步入容器化时代。这个时代典型的特征就是基于 Docker 和 Kubernetes 的容器化标准方式,为客户交付数据库服务,整个过程都是标准化的。

  王文瑾解释道:“为什么数据库需要容器化?一是通过容器化部署,能够实现 PaaS 层和 IaaS 层的解耦,让客户专注于数据库 PaaS 层建设;二是能够充分利用 IaaS 层提供的资源池化和弹性能力,以及 Kubernetes 提供的统一管控方式,降低客户运维成本。”

  相较于传统数据库,容器化数据库免除了 SA、DBA 手工安装过程,提供了异构数据库统一监控管理,支持按需弹性扩容、跨平台备份容灾,提升客户资源利用率,减轻运维压力。

  具体到落地数据库容器化,王文瑾指出,企业不得不考虑 Kubernetes 技术成熟度,基于 Kubernetes 运行数据库的稳定性与可用性,Kubernetes 处理有状态服务的能力,以及管理平台建设等难题。

  为此,青云容器化数据库给出完美路径。从架构上看,最底层是基础资源,可以是物理机、虚拟机或跨厂商的云平台;第二层,容器平台层,支持Kubernetes 的原生版本与发行版;第三层,容器化数据库层,涵盖 MySQL、PostgreSQL、ClickHouse、Redis 等一系列客户常用的数据库产品,以及全生命周期的运维管理服务。

  “数据库是一个古老的领域,云原生正在吞噬IT各个领域。而容器和数据库的结合,现阶段还只是初期阶段,随着二者的深度结合,后期将会擦出更多火花。”王文瑾这样总结。

  “低代码前景光明,深入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低代码发展趋势,李家允引用了 Gartner 的统计数据:2021 年有 25% 的应用使用低代码开发,到 2025 年,预计将有 70% 的应用使用低代码开发。

  同时,李家允指出,低代码平台与云原生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应用开发、测试、运维的全自动化流程,也能够保证服务伸缩性与稳定性,并能够提供灵活的业务功能扩展和定制,快速低代码化构建数字化应用,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低代码前景相当光明,并深入到我们的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包括投票系统、点餐系统,以及疫情统计报告等应用场景。“李家允表示。

  “云原生平台成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云原生如何在实践中落地应用,一直是企业所关注的焦点。曾常习给出了金融行业基于云原生技术的云边协同实践案例拆解,并指出,云原生平台正成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这一趋势也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 年)》中提到,包括容器平台、本地多活数据中心、多地弹性供给,以及微服务架构、DevOps、IoT 及边缘计算、低代码等。

  曾常习表示:“金融行业业务复杂,总行和分行数据庞大,基于云原生技术的云边协同能够以一种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式采集和处理海量边端数据,进行本地计算,驱动业务变革。”

  KubeSphere 容器平台对边缘场景的支持,很好地在金融行业得以应用。曾常习详细介绍道:“KubeSphere可以为金融客户提供计算下沉、海量边缘数据统一管理、边缘节点日志和监控数据实时采集、边缘自治等能力,帮助客户实现云、边、端一体化的应用分发,实现业务的统一管控,也避免大量不必要的敏感数据跨网传输,规避金融风险。”

  同时,目前市面上各种各样的云原生运维工具多达千款,为金融客户带来巨大的学习和管理成本。“KubeSphere 提供了‘开箱即用’的极简式操控体验,切实解决了金融客户的选型难题,并降低了运营运维成本。”曾常习如此强调。

  透过这些真切的言辞,我们不难看出,未来云原生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

  而作为云原生核心服务商与技术引领者,青云将与客户同行,继续完善和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云原生产品及方案,陪伴和帮助客户在云原生转型过程中走得更稳、更好、更远。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于安绪

数据库精彩转型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