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时隔20年的大爆款弹面回归,“情怀杀”的背后还有什么?

时隔20年的大爆款弹面回归,“情怀杀”的背后还有什么?
2022年06月27日 15:25

  近日在各地的货架上,我们看到今麦郎全面上架弹面,在中国的消费者心中掀起了一波“情怀杀”。

  2002年,在那个互联网、电商都不发达的年代,一句“弹面才好吃”,让无数消费者记住了今麦郎,弹面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食品。今麦郎更是通过“弹面”这个品类的创新和研发,在当时激烈的方便速食市场中成功突围,不但让今麦郎快速在城市市场上站稳脚跟,更凭借弹面一举突破10亿元销量,创造了爆品的神话。

  弹面已经深深根植于一个时代的消费者的记忆之中,那种对于面的口感的美好体验和吃面的幸福感,是难以逾越的美好记忆。此后今麦郎虽然也创造了不少网红产品,但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消费者呼唤今麦郎重新上架弹面。

  于是在二十年之后,今麦郎于2022年再次推出弹面,并在原有产品品质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升级。王者归来,今麦郎能否再造神话?不得不说在这个遍地追求爆款的时代,今麦郎一直深谙此道。

  01

  经典复刻不只是情怀

  最近几年,人们的追求越来越“复古”,童年的零食、儿时的味道、远古的偶像、妈妈的衣柜,“情怀”总是无处不在。就在这个人均怀旧的风口,今麦郎带着弹面杀了回来,是品牌的情怀,却也不仅仅止步于情怀。

  毕竟,在这二十年间,中国方便食品行业正在经历高速的发展,产品迭代、技术更新、消费者需求日益升级,消费市场更是瞬息万变,新弹面想要实现自我超越,肯定要下一番真功夫。

  首当其冲就是在产品品质上做升级,在这二十年间,今麦郎默默做很多事。全面推广种植优质麦,用三十万亩的优质麦田保障好面的食材和品质;专注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实现食品工艺水平在国际上的领先;建立起数字化的全产业链,从原材料生产到销售环节层层把关……今麦郎用20年的积累为新弹面的回归做足了准备工作,保证了新弹面品质的全面升级。

  20年的变与不变,变得是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和工艺的进步,不变的是做产品的用心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初心,不管是二十年前还是二十年后,今麦郎始终如一。

  除了打好产品研发、市场渠道、营销策略的组合拳之外,新弹面更要在新时代市场上找准消费者痛点。

  别看中国食品行业发展了这么多年,其实消费者们的根本需求还是要解决“吃什么”的问题,只不过从前是选择太少没得吃,现在是选择太多挑花眼,以前吃是解决“温饱”,现在吃是要“美味又健康”。我们会发现,消费水平越来越好、越来越高,品牌们却越来越不会做产品了。

  五花八门的品类创新、挖空心思做包装炒噱头,实际消费体验却一言难尽的产品数不胜数,也就难怪这些年大家纷纷怀念起儿时的味道,拿今麦郎的弹面举例子,随便在社交网上一搜索,就会有各种怀念的声音,因为真正的好产品是不会过时的。时间会带走一时的热情,但也会留下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经过多年的市场浮沉,此次今麦郎的经典回归,不管是对于品牌,还是对于市场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会。

  02

  让国货经典成为潮流引领者

  从今麦郎此次经典回归的动作,再联想到最近行业里盛行的怀旧风,我们很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品牌都在用更年轻的面貌来拥抱“Z世代”。特别是今麦郎通过“弹面”升级回归,就是要打破“国货”老化的刻板印象,经典同样可以与时俱进,在不断完善产品力、品牌力、竞争力的过程中,用经典再一次引领新潮流。

  好的国货一定是品质过硬、有着独特的产品价值、根植于国民记忆的现象级产品,无法满足这些特性的产品,都无法在时代的长河中停驻,更无法唤醒国人心中的情怀。其背后的生产者,更是肩负着自强不息,为了满足国民需求而从消费者心智中去“创心”的重任。

  所以,对于今麦郎此次的经典回归,除了希望能有好的国民级产品出现,更多的还寄托了对民族品牌未来发展的期许。

  这家马上就要30岁的快消品企业,从一袋方便面起家,到如今成为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型数字化快消品集团,它的发展之路是无数中国品牌艰难求生的缩影。

  从最开始白手起家,奋发图强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到与国外品牌分庭抗礼,无数的今麦郎们正通过“创新”和“特色”推动中国创造的国际声誉,我们也看到了其创新的硬实力。2018年,今麦郎在日本东京举办了蒸煮面工艺发布会。从传统油炸工艺到颠覆性的创新“蒸煮工艺”,今麦郎历经了10年技术攻关积累、48个产品开发迭代升级、31项重大技术突破,583次配方设计与工艺试验,代表了世界制面行业的先进水平,被称为“对方便面的一次重新发明”。

  总而言之,对于今麦郎此次经典弹面回归,不管从品牌自身发展,还是对于推动民族品牌的建设,都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我们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端,让国货成为未来消费的潮流,也让越来越多的传统民族品牌在经典中创新,走到新时代消费者的面前。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于安绪

今麦郎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